•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 探访粤北“兰花之乡”:台资企业成为本地业者培养摇篮
  • 探访粤北“兰花之乡”:台资企业成为本地业者培养摇篮

    时间:2019-02-07 20:14:54  来源:  作者:

    新华社广州2月2日电(记者车晓蕙 黄浩苑)“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春节将至,恰是春兰、墨兰大量上市的时节,位于广东北部山区的翁源县也因络绎前来的兰花采购商变得分外热闹起来。

    出县城继续向大山深处驶去,在群山环抱的江尾镇,山间公路两旁的田野里忽然出现大片的花棚,养兰的花场一家挨着一家,足有十公里。

    20年前,台商张建邦把几十株兰花种到翁源湿润的山地里,没有人想到,这里如今会成为国兰销售量占全国一半的“中国兰花之乡”。

    个子不高、衣着打扮就像当地普通农民的张建邦在他的鑫鸿兰园讲起往事:当时他在广东顺德做兰花生意,把台湾兰花运到当地花卉集散地销售。帮他管理花场的一名工人无意中说起,他的家乡翁源有野生兰花。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1998年张建邦来到翁源并开始试种,不想种出的兰花品质明显比外面好。“这里的空气、水、温度,都特别适合兰花生长,不需要温室,只要简单的大棚,适地适种,种植成本低、品质高。”

    随后,一些经营兰花的台商朋友接踵而至,从进口兰花向本地种植转型。目前,在翁源养殖兰花的台资企业已有30多家,带动本地企业200多家,兰花种植面积1.5万亩,2018年销售额达13.5亿元(人民币,下同),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台商曹德兴2002年来到翁源种养兰花,事业越做越大,还在当地娶妻生子,自称已经变成翁源人,从他的德芳兰园“走出去”的本地老板已有好几个。

    今年三十出头的马三朗是当地的一名农民,只有初中学历的他现在已是拥有60亩花场、年销售200万元的种兰大户。“在台商花场的打工经历使我当上了老板,让我的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他说。

    十几年前,马三朗进入曹德兴的德芳兰园打工,从打药、施肥、分盆这些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慢慢地,祖祖辈辈只会种水稻、种甘蔗的马三朗了解了兰花的习性,掌握了侍弄兰花的技术。

    “只要爱兰花、多琢磨,就能把兰花种好”,曹德兴一句鼓励的话,让马三朗萌生了自己也能当老板的想法。

    2009年,马三朗在两亩多的自留地上搭起兰花棚尝试种兰,当年就赢利了。十年时间,他的花场从一个变为三个,种植技术也越来越高,销量年年增长。“本地人种兰花有自己的优势,在自家地里就可以种,家人可以帮忙,生产成本更低。”他说。

    现在,翁源县像马三朗这样的本地老板越来越多,他们大多都有在台资企业打工的经历。当地不少农民也学会了种植兰花,一两亩、三五亩的都有。翁源县各乡镇将散种的农户集中起来,办起了兰花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兰花合作社就有十多个,带动3600多户农户,共同种植、共同销售。

    翁源县成立了兰花协会,不管是台商还是当地老板,经常一起喝茶聊天,交换养兰心得,切磋技艺,分享新品种的栽培方法。曹德兴说,台商在兰花的肥料、用药、新品种方面有一些优势,本地人则在土地、用工等方面有优势。大家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虽然有人说同行相忌,但“蛋糕做得越大,分得才能更多”。

    台资企业兴奇美兰花科技中心被称为“培养老板的企业”。64岁的陈逸铭和73岁的黄其霖在台湾就是生物技术专家,在翁源兰花种植的朋友圈中更被称为“教授”。

    兴奇美公司主要从事兰花的育种、组培,保存的兰花母本有一千多个品种,每年都有十几个新品种推向市场。这里长年都有附近韶关学院园艺专业的学生实习,经过培训的学生有的当了高级技师,有的创业开起了花场,当老板的就有十几个。

    黄其霖说,大陆的市场很大,给兰花育种很大空间。“我们两个人年纪都大了,就想把这些技术传授给有缘的人。公司的组培室不向社会人士开放,但向学生开放,希望他们学会后回家乡创业,带动大家致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