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广东新闻 > 穿上“蓝马甲”就去载客,小榄摩的“杂牌军”怎么整编?
  • 穿上“蓝马甲”就去载客,小榄摩的“杂牌军”怎么整编?

    时间:2017-04-14 00:07:14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深读

    在小榄城轨站,一辆正在运营的摩托。

      高价宰客、占道经营、超载、逆行、袭胸等,关于城轨小榄站摩的问题的投诉自该站启用后一直不断。最近的一次发生在4月4日,广东台《今日关注》栏目曝光说,小榄有摩的佬不但乱开价,还追客人辱骂,甚至用带有污物的马桶刷袭击乘客。去年8月18日,《今日关注》还曝光,有女学生在小榄城轨站被“摩的佬”袭胸。
      活跃在小榄的摩的具体有多少,公安部门和镇宣办给出的数据大约在3000辆左右。
      摩的佬用马桶刷袭击乘客的事件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摩的乱象”难以根治问题出在哪儿?再度进入舆论漩涡,小榄将如何打开死结恢复窗口文明?一周来记者做了实地调查。

    事件回顾: 摩的司机用马桶刷“捅”乘客
      4月4日。广东台《今日关注》报道,广州市民杨先生在小榄的路边打摩的时,认为摩的司机乱开价,就换乘了一辆网约车,谁知道这名摩的司机居然追上来打击报复。
      杨先生提供给《今日关注》的视频显示,身穿蓝色马甲的摩的司机面戴口罩,不断拿硬物往副驾位的乘客捅去,虽然被驾驶员呵斥,口说对不起,但却继续对着乘客动粗。后来,还趁车辆等红灯时,直接拿着马桶刷对杨先生进行袭击,马桶刷上还带着污物。
      杨先生说,捅到他的头了,背包也捅烂了。那个人还要抢他的手机,因为他在拍摄录像。“那个人肯定不止一次做这种事情,都配口罩了,我的天啊,我都无法想象了。”
      媒体曝光的当天晚上,也就是4月4日晚,小榄警方通过调查,很快找到了广州的事主杨先生和摩的司机陈先生。二人先后到小榄公安分局联安派出所录了口供。
      摩的司机陈先生:“他坐车到我前面,在窗户望我,好似挑衅我似的,我就用手指他(竖中指)。”
      事主杨先生:“我语言表情上无挑衅他,是他开始撇嘴冲我挑衅,我这样(竖中指)对着他,这个行为可能挑衅到他了吧。”
      根据当事双方的口供,以及警方调查核实,初步情况是:4月2日下午,摩的司机陈先生在105国道与新沙水公路交会处候客,当事人杨先生准备打摩的到城轨小榄站。两人接话后,在车资方面谈不拢,杨先生随后乘坐网约车离开。陈先生认为杨先生离开时有动作挑衅自己,气不过,就驾车追赶杨先生,并从路边捡起一把废弃的马桶刷,趁网约车暂停时,从车窗捅了杨先生几下,随后逃离。
      录完口供后,陈先生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对于自己的行为,陈先生表示很后悔:“这次就是一时冲动,做了最错的事,教训是以后做事要三思,考虑清楚。”
    查处直击: 一上午查到问题摩的上百辆
      4月5日,灰蒙蒙的天气给城轨小榄站披上一层薄薄的面纱。与往日不同的是,一些交通要道已见不到穿着“东凤”蓝色马甲的摩的司机等候客人。取而代之的是20多名穿有“平安小榄”字样绿色马甲的摩的司机在候客。
      小榄站大致有四个进出口,大批警察正例行整治。进出所有摩的,尤其是“东凤”蓝色马甲摩的,警察全都会拦下来,检查是否无照驾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一辆粤J牌照的摩托车载人通过环镇南路进入城轨小榄站时,执勤民警立刻上前拦车。查验了证照后,司机被带走做进一步调查。
      当日,镇公安分局从交警、巡警、派出所抽调警力组成7个整治小组,在全镇范围内设卡截查,严查摩的,上午就查到问题摩的上百辆。
      问及整治行动是否与前一日遭省电视台曝光的“摩的佬用马桶刷袭击乘客”事件有关,有参与民警予以肯定。“去年,被曝光摩的司机袭胸,今年又被曝用马桶刷袭击乘客。连续出这样的事,政府职能部门的压力很大!”民警说。
    记者体验: “蓝马甲”随意掉头见到警察就跑
      在警方的整治下,摩的佬们的行为会不会有所收敛呢?记者进行了体验。
      4月5日13时20分左右,城轨小榄站。北出站口位置,聚集了十余名穿着绿色马甲的摩的司机。争先恐后的招呼声中,记者随机上了一辆摩的,说去小榄大信新都汇。百度地图显示距离只有2.7公里,司机开口要15元,12元说定。途中说起摩的乱象,司机梁先生直言他们是“正规军”,是在公安局备过案的,整个小榄大概有1000人。而市场上穿蓝色马甲,印制有“东凤”字样的摩的佬比他们的人多,因为没人监管,确实乱得很。
      13时40分左右,记者在大信新都汇门口换乘另一辆摩的返回城轨小榄站。摩的司机的马甲上印制有“0858,东凤”字样。询问价格,同样要价15元。
      上车后,“0858”没有给记者主动提供安全帽,再三要求下,“0858”嘀咕了几句,方才拿出来递给记者。该停则停,该走则走,倒也守规矩,行驶到105国道一个竖立有“禁止掉头”标示的位置时,“0858”不顾记者奉劝,向左猛打方向,急转掉头,不等记者反应过来,横穿马路,双腿岔开,骑过路边沿石,抄小道开往城轨车站。
      距离车站还有差不多百米,“0858”催促记者下车。不过,就在记者取下安全帽,准备付钱的刹那间,“0858”猛然掉头,猛踩油门离开。随后,正在查车的警察追了上去……
    问题调查
    路网复杂和公交不足给摩的留下空间
      驱车进入城轨小榄站可谓费尽周折。
      现阶段从105国道无法直接左转进入近在咫尺的城轨小榄站,需要前行三四公里从桥下掉头。然而掉头再走三四公里后,你会发现通往小榄站的路是封闭的,得继续前行。大约100米后,右拐进入一条乡村小道,询问了三户人家才算接近小榄车站。你得停车,但停车又成了大问题。停在路边吧,头顶上有许多的视频监控,没有办法,只好沿着城轨小榄站底下的环镇南路朝南开,开到民安南路交叉路口时,又发现不能掉头,只能右拐进入民安南路。继续走了差不多1公里总算可以掉头了。回到环镇南路时后,沿左转道行驶约300米,才找到车站停车场。
      东凤居民周先生一起到了停车场。他说他使用了导航找到这个停车场,绕了几圈找不到,最后还是花钱叫摩的带的路。“如此糟糕的交通规划和现状是摩的扎堆,甚至出现宰客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还发现,城轨小榄站的客流量极大,但流向比较分散,公共交通滞后。不知道是不是修路的原因,基本上看不到公交车,也很少见到出租车。这确实给摩的尤其是“黑摩的”提供了生存土壤。
    摩的“杂牌军”庞大导致管理难
      其次是摩的的管理问题。大致上,城轨小榄站有两种摩的,他们都穿马甲。一种是绿马甲,马甲上印制有“平安小榄宣传服务队”字样;另一种是蓝马甲,马甲上印制有“东凤”字样。经核查,“绿马甲”在小榄公安局有备案,倘若发现他们存在宰客等现象,可直接报马甲上的号码,向警方报案。但是,“蓝马甲”则大不同。记者随机采访了三名“蓝马甲”,其中两名直言马甲是花30元找人复制的。在哪里复制,不肯说。有些蓝马甲后背印有投诉电话,不过,拨通后,居然是同安市场卖油卖米的。
      “蓝马甲”有没有组织管理呢?几经询问记者不得而知。至少五位从业者说他们是自发形成的,在小榄大约有1500到2000人。“起初的人不多,后来,大家都觉得穿上马甲正规一些,就花钱复制了。”从业者周先生说。
    政府应对
    把公共交通发展起来
      蔡焯浩是小榄镇宣办主任。对于城轨小榄站“摩的乱象”,他说,实际上镇党委镇政府一直都很重视,也出台过专门的整治方案,取得阶段性成果。此次再度被媒体曝光,镇党委副书记曾顺秋及时牵头组织了17 个职能机构参加的联合整治,安排了六项具体工作,要求各职能部门立即落实。
      六项工作包括:在重点地方安装摄像头;对摩托车整治要长效执法;城轨站桥底及停车场加装灯光设施以及完善交通设施等。
      4月8日中午和9 日晚上,记者两次赶到城轨小榄站回访,发现车站的情况有较大改变。首先是这两个时段,关键路口都有警察执勤,随时抽查进出站场的摩的;进入站场候车的摩的统一戴证服务,证件佩戴在左胸前,上面有当事人的头像、姓名、编号等标识;另外,车站的灯光也比以前光亮了许多。
      蔡焯浩说,为形成长效机制,彻底解决摩的乱象问题,政府正在落实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城轨小榄站周边的交通网络建设,把公共交通发展起来;二是壮大摩的“正规军”,提供安全有保障的优质客运服务。
    引入社会机构参与摩的队伍管理
      调查得知,后背印制有“平安小榄宣传服务队”的绿马甲摩的队伍,是在小榄镇政府的支持下,由中山驾协牵头成立的,从去年10月开始到目前申请加入的人数已经有1115人,有955人通过审核,获得了绿马甲队服,成为小榄摩的“正规军”。
      徐东好是中山驾协副会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榄摩的市场因镇区的特殊交通环境及居民出行需求客观存在,更需要有序的管理。这一背景之下,政府花少量的钱采购了驾协的服务项目,驾协也多尽了一份社会责任。
      进入“平安小榄宣传服务队”是有条件的,不是谁交钱,就能进得来。1115 名申请人首先要通过公安机关备案审查,到交警部门查验有没有违章,然后才能到驾协登记领取队服。领取队服时,只需要缴100元的押金,而且是随时退出随时退还。
      对于这些摩的队员,驾协会提供短信服务、咨询服务、油站优惠服务和教育培训服务等,而这些服务是全免费的。这些摩的队伍是一人一证,而且是戴证穿绿马甲上岗,由此就避免了乘客投诉无门,或难以投诉的情况。一旦接到投诉,驾协和交管等部门查阅备案,可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