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法治故事:上了“头条”之后
  • 法治故事:上了“头条”之后

    时间:2017-10-13 15:31:22  来源:大河网-河南法制报  作者:何心悦

     9月3日,淇县法院执行局法官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这里是法院执行局吗?我是王某,只要我还钱,是不是就能将‘头条’上关于我的信息撤下来?……”

    王某是一起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的被执行人。2008年10月14日,淇县法院作出判决,判处王某赔偿对方各项损失共计9万余元。王某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书确定的义务,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法院穷尽各种财产调查措施,只查到王某1000多元的银行存款,再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多次前往王某家中,均未发现其行踪,后经多方打听,得知其在郑州,但具体位置始终未能确定。

    直至今年8月份,该案开始出现转机。淇县法院依托省高院豫法阳光新媒体工作室与“今日头条”合作开展的“推送老赖上头条”活动,于今年8月25日将王某的案件情况进行推送。此次推送不仅在淇县本地,还在被执行人经常活动地郑州地区进行。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该推送得到大量群众的评论和转载,王某一时间成为“网红”。

    9月1日晚上,淇县法院执行局局长刘俊英接到一个电话:“刘局长你好,你们网上推送的信息我看了,我知道王某在哪,她就在新郑市某小区,你们抓紧去吧,别让她再跑了!”

    9月2日是星期六,为防止夜长梦多,一大早,刘俊英就带领8名执行干警前往新郑市围堵王某。然而,执行干警到达被执行人住处时,发现其家中只剩下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狡猾的王某再一次逃脱。执行干警在王某家中调取了其有能力履行债务的证据,包括其投保商业保险保单、网购家庭用品的快递单据等,同时将公告、传票、罚款决定书以及“头条”推送截图等资料张贴在其所在小区的出入口、物业公告栏等比较醒目的地方。迫于舆论压力,王某主动联系了执行法官,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9月4日刚一上班,王某便赶到法院执行局,请求和解解决该案。最终,王某与申请人达成和解协议,答应除履行判决的赔偿款外,再给付申请人逾期利息3.2万元。9月5日,在法院执行干警的见证下,双方在银行转账履行完毕。9月6日,王某的委托人到法院办理了诉讼费、执行费、罚款缴纳手续。

    至此,这起案件终于执结。

    记者李杰通讯员董松威/供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