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空中上演“生死时速” 29岁心肌梗死小伙成功获救
  • 空中上演“生死时速” 29岁心肌梗死小伙成功获救

    时间:2017-11-18 15:36:02  来源:  作者:

    11月7日13时左右,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上演了一场与时间争夺生命的紧急救助。当直升机稳稳地降落在急诊旁的停机坪上,待命等待的急救人员迅速将病人推向绿色通道并送进了心内导管室,经过心内科杨海波教授团队及急诊医学部的精英团队的抢救,29岁小伙成功获救。

    □本报记者闫良生本报通讯员王玉珏徐亚威

    命悬一线空中急救挽生命

    11月6日凌晨,睡眠中的杨某突感一阵胸闷、心口疼痛,一夜未眠直到早晨7时到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考虑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已经错过了急诊溶栓的时间窗,生命垂危。家属考虑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可是患者病情较为危重,无法承受路途的颠簸,随即联系了空中医疗急救,接到求助后,金汇通航立即启动预案,经协调河南省内军民航、郑大一附院搭建的“空中救命线”,30分钟内就完成了飞行任务计划的申报和批复,郑大一附院有着航空急救经验的两名医护人员随机飞往商丘。50分钟后患者成功到达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急诊停机坪。

    时间就是心肌,200余公里的距离,50分钟的时间,为患者治疗争取了黄金时间。

    紧急手术堵塞血管被打通

    病人抵达医院后,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杨海波主任考虑越早打开堵塞的血管,存活的心肌就越多,那么今后心脏的功能就更加好。跟家属协商后,立刻进行了介入治疗,经过血管球囊扩张术,闭塞的血管被打开,经过手术,斑块负荷较前有所减轻,暂未植入支架,患者获救,安全返回病房。

    一条年轻的生命,经过空地接力施救,成功生还。

    杨海波教授介绍,时间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异常宝贵。此次空中救援,从病人转运到送入急诊抢救室共用了不到一个小时,极大地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多方联动立体救援保安全

    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建立完善立体救援体系,全面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多方整合专业力量,着力打造“地空结合、多方联动”的立体救援网络,以实际行动为生命危重患者搭建“空中救命线”。据悉,患者杨某此前投的商业保险可以完全覆盖此次直升机运输费用。

    此次救援多方通力合作,空军训练飞行给予了避让,新郑机场也开辟了空中绿色通道。本次执飞的直升机为AW119Kx型专业医疗构型直升机,机舱内部配备有呼吸机、除颤监护仪、吸引器、注射泵、氧气瓶、脊柱板等专业医疗设备,可在转运的同时进行专业的医疗救护,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不良习惯心梗倾向年轻化

    29岁患心梗,太年轻了!杨某长期吸烟,有10余年吸烟史,每天两包,经常久坐、熬夜,加班后饮酒、压力大等,这些都是冠心病的高危发病因素。

    郑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凌教授介绍,目前,20多岁得急性心肌梗死的人越来越多,医院曾经接诊过1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青年人,特别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在逐渐升高,这和吸烟率高、肥胖、原发性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久坐缺乏体育锻炼、生活习惯、社会压力等有关。

    近年来,郑大一附院心内科团队重视急性心梗的诊治和预防宣讲工作,科室特别注重先进医疗技术引进,经过近十年努力,对常见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房颤和复杂心律失常治疗等,无论从数量和质量方面上,均位居全国前列。

    当代中青年人由于工作生活的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改变,过早过多地暴露于心血管的危险因素之中,从而导致中青年人过早地患心血管疾病甚至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应严格戒烟,合理饮酒、膳食,避免过度劳累,早期去除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可降低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

    同时杨海波教授还提醒,心肌梗死前是有征兆的,多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较心绞痛更为剧烈难忍、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不能缓解。如果遇到心梗要保持镇定,稳定情绪,及时就诊。服务于百姓,造福于社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