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银监会刚批复!河南不良资产市场再迎重量级玩家
  • 银监会刚批复!河南不良资产市场再迎重量级玩家

    时间:2018-03-23 15:52:11  来源:大河网  作者: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丁倩

    河南不良资产市场迎来又一重量级玩家!

    3月16日,银监会公布新一轮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名单,刚成立半年多的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资产”)赫然在列,这意味着河南资产正式拿到不良资产市场的官方“入场券”。作为金融豫军中的新星,河南资产在体制机制、业务开拓、平台布局等方面成绩初显,但是,面对不良资产市场“4+2+N”的新竞争格局和金融强监管的新市场环境,河南资产接下来的发展,将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银监会公布名单,河南资产拿到不良资产市场官方“入场券”

    3月16日,银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名单的通知》(银监办便函[2018] 385号),共计5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获批,其中,河南省第二家省级资产管理公司——河南资产赫然在列,获批参与河南省范围内不良资产批量转让工作。

    此番获批,标志着河南资产正式拿到不良资产市场的官方“入场券”,成为河南不良资产市场上的新玩家。然究其背景,作为河南省第二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地方AMC”),河南资产的设立与国家政策变动息息相关。

    类似于计生政策,地方AMC的发展经历了从“一胎”到“二胎”的过程。2012年2月,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明确规定各省级人民政府原则上可“设立”或“授权”一家资产管理或经营公司,参与本省(区、市)范围内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地方AMC“一胎”政策。

    2016年10月,银监会再次发布《关于适当调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关政策的函》(银监办便函〔2016〕1738号),放宽了一省只能设立一家地方AMC的限制,允许确有意愿的省级人民政府增设一家地方AMC,标志着地方AMC的“二胎”正式获得“准生证”。

    地方政府化解区域风险的迫切需要、广阔的不良资产市场前景、强烈的金融牌照预期,让地方AMC成为各路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财金6号文下发至今,短短6年多时间,获批及在筹的地方AMC超过50家,显然,地方AMC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地方新兴金融业态。

    诞生半年多,已获3A授信,河南资产交出亮眼成绩单

    据了解, 在2017年5月27日,河南资产获得河南省政府批复,于当年8月8日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亿元,股东阵营豪华,包括河南投资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原高速、中原信托、中原证券、建业集团、颐城控股等省内主流投资机构,央企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下属的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也参股其中。

    背靠豪华股东阵容,坐拥50亿注册资本,河南资产已然成为金融豫军中一颗耀眼新星。

    新星新光芒,作为全省第一家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金融企业,在体制机制市场化方面,河南资产已然走在了金融豫军的前列。

    尽管仅成立半年多时间,河南资产已按照市场化方式组建管理团队,顺利完成市场化募股。据了解,目前,河南资产已经建立了以“三会一层”为核心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不设置行政级别,建立了以业绩为导向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各股东均不向公司委派人员,通过猎头进行市场化选聘,组建了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经营团队,人员均来自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银行、证券、信托、基金、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一线员工平均业务经验超过6年,实战经验丰富,注册会计师、律师、CFA、FRM持有者众多,职业技能过硬。点滴之间体现的市场化气息,暗合国企改革的内在要求,有望引领金融豫军的改革方向。

    此外,河南资产已获得联合资信AAA级主体信用评级,成为全国58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中第9家获得AAA评级的公司。同时,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以服务河南省国企改革、产业转型升级、金融环境优化为核心,在市场化债转股、农信社改制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债转股方面,河南资产发起设立河南能化125亿元债转股基金,成为河南首支落地的市场化债转股基金。2017年6月29日,首期债转股基金50亿元资金到位,2017年9月28日,第二期债转股资金50.01亿元顺利到位,累计落地金额已超百亿元,为河南能化降低资产负债率4个百分点,每年减少2.5亿元以上财务费用,成功化解河南能化债务到期风险,为河南能化转型发展争取了宝贵时间。2017年,河南能化盈利13亿元,同比减亏增盈88亿元,3年来首次实现盈利,不得不说,市场化债转股基金功不可没。

    农信社改制方面,河南资产按照省政府的重要战略布局,针对河南省农信社改制过程中出现的股东出资不到位、不良资产负担过重、资金投放不规范等问题,以“投资+顾问”的方式,累计筹集资金40多亿元参与全省各地市县农信社改制,有力地推动了河南农信社的改制进程。截至2017年年底,河南省农信社139家法人机构中,98家已挂牌开业和获批筹建,31家正履行筹建程序,10家已达到组建标准,总体完成了组建农商行目标任务。

    用3~5年时间,河南资产力争实现整体上市

    业务大举推进的同时,河南资产也在积极的谋篇布局,搭建自身的业务平台体系。

    2018年2月,河南资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悄然设立,注册资本10亿元,河南资产为唯一股东,进军融资租赁行业的意图显露无疑。

    据河南资产有关负责人介绍,河南资产将以融资租赁为起点,下一步将设立地市资产管理公司、保理、基金、股权投资、资产交易等平台,逐步完善自身的业务布局,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对于2018年发展计划,河南资产指出,2018年将围绕省委省政府重要战略部署,按照全省金融工作会、国企改革攻坚会等会议要求,以服务河南省国企改革、产业转型升级、金融环境优化为核心,按照市场化原则,综合运用资产收处、债务重组、债转股、并购重组、投资投行、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打造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省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服务。

    对于远期规划,河南资产力争用3~5年,实现“做优做强—引战增资—整体上市”三大步,登陆资本市场,稳居国内同业第一方阵。

    不过,河南资产此番获批,虽拿到了不良资产市场的“入场券”,但其并非是不良资产市场的唯一入局者,地方AMC、银行系AMC、民间AMC的相继入局,不良资产市场显然已经告别了往日的平静春秋,迎来了自己的“战国时代”。

    与此同时,2017年以来的金融强监管风暴,也令河南资产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外部环境,融资成本抬升、资金链压力倍增、传统业务模式受限等问题对河南资产的持续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催生了大量的市场机会。融资成本抬升和资金链压力,会逐步传导至资产端,导致大量关注类资产转化为不良资产,为河南资产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金融强监管导致银行、信托、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已有业务模式受限、挤出效应明显,河南资产可以发挥灵活性优势,捕获其中的投资机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