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从“突发奇想”到“一个传奇” 郑开马拉松奔跑十二载 加速郑开融城进程
  • 从“突发奇想”到“一个传奇” 郑开马拉松奔跑十二载 加速郑开融城进程

    时间:2018-03-27 15:23:31  来源:大河网  作者:

    焦点网谈版面截图

    父女组合上阵亲子马拉松

    □大河网记者孙华峰祝传鹏何心悦

    十二年,弹指一挥间,一个生肖轮回。从2007年到2018年,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以下简称郑开马拉松)已走过12年芳华。从大河网友的突发奇想,成为《人民日报》所说的“那是一个传奇”,到理念的不断进步,再到加速郑开融城进程,一段可以回眸的光辉历程,见证了郑开马拉松的从无到有,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从单纯的马拉松比赛延伸出“体育+”模式,12年后的郑开马拉松站到了一个展望美好未来的新起点。12年来,郑开马拉松本身有哪些变化,给郑州、开封带来了哪些变化,给河南又带来哪些变化?

    数读郑开马拉松

    12年来参赛人数稳步递增

    郑开马拉松从200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2届,据报道,第一届5600人参赛,第二届8700人,第三届1.6万人,第四届2万人,第五届2.6万人,第六届3.6万人,第七届3.9万人,第八届4.7万人,第九届4.7万人,第十届4.9万人,第十一届4.9万人,今年是第十二届,依然汇聚了国内外4.9万跑友参与。

    从这一串数字可以看出,每年一个台阶,郑开马拉松参赛人数在稳步攀升,赛事规模跃居全国前列,成为我国颇具人气的全程马拉松赛事,吸引了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日本等长跑强国的选手参与,也推动了河南马拉松选手能力的提高。

     “金牌跑友”故事

    3月25日上午,郑开马拉松嘉年华活动在郑东新区CBD文化广场举行。其间,由大河网联合相关企业选出的“金牌跑友”产生,并对谷海兴等6名“金牌跑友”进行了表彰。经组委会审核,“金谷子881”(谷海兴),12届;“虹一剑如飞”(洪玉梅),10届;“飞镖”(伍朝晖),8届;“嫦娥姐姐”(常培娥),7届;“弯弓射雁”(盛炜),7届;“2012自由12”(杨海龙),8届;他们被确定为郑开马拉松“金牌跑友”。表彰中,他们分别获得价值10000元、8000元和5000元的奖品。在此,我们撷取了三位“金牌跑友”的故事,从他们的故事中,能看到马拉松带给人们的变化。

    “金谷子881”:马拉松精神就是不放弃,坚持到底

    郑开马拉松的12年,大河网友“金谷子881”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位,他一个不落地参与其中。

    “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但是顺利跑完全程了。”“金谷子881”略有遗憾地说。谈起今年郑开马拉松与往年的不同之处,“跑友比往年有经验,赛道不像以前那么拥挤,整个赛事秩序蛮好。还有我观察到赛事的救援准备也挺充分,给我们跑友也带来了安全感。”让他感到很贴心的是,这次比赛还为选手准备了按摩区,让选手的肌肉和韧带得到及时恢复,也不收取任何费用。

    身为“元老级”郑开马拉松选手,网友“金谷子”说他的最大收获就是马拉松精神,这一精神已经融入他日常生活的点滴。“做人嘛,还是要不放弃、坚持到底。往往马拉松跑到30多公里的时候,全身肌肉的酸困、疲惫让人觉得再也不愿意跑了……然而马拉松精神支撑着我到终点之后,我反而觉得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说的。跑到终点的人都是胜利者,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年年参与,特别期待2019年的郑开马拉松能创造佳绩!”

    “嫦娥姐姐”:倾听心脏跳动的频率和一呼一吸的声音

    “携一米阳光临风而立,健康快乐奔跑!”3月25日,经过42余公里的赛程,在第十二届郑开马拉松终点处,“嫦娥姐姐”常培娥成功完成比赛后说。

    其实,2011年常培娥首次报名参加郑开马拉松时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反对不是没有道理,2004年11月体检查出乳腺癌,经过两次大的手术,长达两年多的化疗,我的身体很糟,一直处在恢复调养期。”常培娥说。

    后来,常培娥爱上了跑步,常培娥说,人生就像一场跑不到头的马拉松,谁都无法替你痛、替你欢笑、替你跑过一个个弯道。“倾听心脏跳动的频率和一呼一吸的声音,觉得自己很庆幸,这段路是自己走过来的,这简直就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从此,常培娥便与郑开马拉松结下了缘分。

    “每年跑后对人生就多了一层更深的感悟。终于学会淡泊释然,笑对人生。在人生的低谷,我没有放弃。这就是马拉松赋予我的精神食粮。”常培娥说。

    “飞镖”:赏沿途春光,跑出快意人生

    “郑开马拉松沿途风景太美了,大概在我跑到20多公里的时候,路边桃花、迎春花盛开,柳芽随风摇摆,真的很美。”提及多年参加马拉松的收获,“飞镖”感言,跑步如今已经成为大家心中的一种健康符号,以追求阳光的生活方式,塑造强健体魄。通过跑步,他交到了很多跑友,毕竟跑友之间彼此信任,这是很可贵的。“还有,今天赛道上数万人同时奔跑,也是反映了跑步这一运动在逐渐深入人心。开封为我们加油助威的市民也格外热心,帮了大家很多忙,这也让我挺有感触的。”

    “飞镖”最大的体会,在于马拉松丰富了他的人生体验,磨炼了他的坚强意志。“两边的观众其实并不在意你跑得多快,而是关注你是否是跑步的状态。我只能坚持,因为只有坚持才会有希望;跑步,给我带来的不只是健康,更能让我体会快意人生!”他说。

    网聚观点

    两个城市的欢乐秀场

    网友“圆滚滚的二幺”:这年头,不跑个马拉松都快跟不上潮流了!郑开马拉松12年了,它已经成为一种全民健身的运动方式。我们见证了超越极限、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从5公里到40多公里,跑步正逐渐成为两个城市的欢乐party。

    网友“会飞的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奔跑向前,这种强烈的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正是如今高速发展中的郑州、开封需要的一种凝聚向上的正能量。

    认识一座城市从跑步开始

    大河网友“铁拳无敌”:有人说,认识一座城市,跑步是最好的方式。如何通过马拉松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跑步、爱上运动,通过赛事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城市马拉松赛举办者的初衷和愿景。

    网友“爱走钢丝的人”:马拉松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逐步融入城市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能够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紧张的城市生活中,市民有着不容低估的健身需求,一年一度的马拉松也是检验我们平时健身效果的好方式。

    让世界更加了解河南

    微博网友“郑在高兴”:还记得郑开马拉松刚开始举行的时候,参与的人并不多,郑开大道也没有现在这么漂亮,人数一届比一届多,规模一次比一次大,风景一回比一回美,可以说郑开马拉松这12年,也是郑州与开封之间融城发展的12年。

    大河网网友“河东看花”:郑开马拉松对于河南的意义远不止一场国际赛事,它让更多人把目光汇聚到河南,汇聚到郑州和开封,它已经成为世界了解河南的一个窗口。

    专家点评

    马拉松助郑开擦亮城市名片

    “郑开马拉松活动立足河南地势平坦的实际,巧妙利用郑开大道连接郑州、开封双城的天然条件,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建国说,马拉松作为全球最为广泛普及的体育赛事,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特点。

    王建国说,郑开马拉松秉承开放包容的赛事风格,不仅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展示了河南源远流长和底蕴深厚的中原文化,还突出了郑州、开封鲜明的人文特点和城市形象,擦亮了城市名片,提高了城市的美誉度,而且基于人员的集聚和流动,以及我省民众尤其是郑州、开封民众的大规模广泛参与,促进了民间交流,推动了经济发展,增强了人民体质,培育了城市精神,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

    他表示,更重要的是,在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落地河南和郑州大都市区启动建设的背景下,郑开马拉松赛事在更高层次更加有效地发挥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把郑州和开封两座城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两个城市心与心的深入交流,深化了政府间的协同合作,拉近了民众的心灵距离,同时也使得郑州和开封的互补性、协调性和融合性更强,推动了两座城市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分工、链式对接和互补错位发展。随着赛事水平的日益提高、影响效应的不断扩大,必将为郑州、开封一体化发展助一臂之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