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历经30天 洛阳五旬男子带侄子徒步800公里去北京
  • 历经30天 洛阳五旬男子带侄子徒步800公里去北京

    时间:2018-08-16 18:47:25  来源:法制晚报  作者: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董振杰)8月14日中午,正值夏日酷暑,一老一少穿着同样的蓝色T恤衫来到天安门广场,他们像其他来京游客一样,忙着合影留念,比出标准的V型手势,脸上的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无比灿烂,丝毫看不出历经风吹日晒雨淋徒步800公里的疲惫。

    QQ截图20180815175420

    两人经过30天的徒步,终于到达天安门广场 受访者供图

    7月16日出发,今年54岁的洛阳男子冯超带领15岁的侄子刘雨恒,用时30天,一路徒步到北京。12年前,冯超曾经带着12岁的女儿进行过同样的徒步,而今,24岁女儿在日本也在从东京到京都的徒步旅途中,距离约400公里。

    有人因此称他为“鹰爸”,甚至觉得他很另类,然而冯超并不在意,他认为,徒步旅行可以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耐受能力等,而这些正是当今不少年轻人所缺乏的,孩子们用脚实践了“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这个朴素的人生道理。

      从洛阳徒步800公里 两人走了30天

    7月16日,带着雨伞、常用药、衣服等物品,在做好各种准备后,54岁的冯超和15岁的刘雨恒,穿着同样的服装,满怀信心地出发了。

    QQ截图20180815175610

    在途中的冯超和刘雨恒 受访者供图

    “全程徒步,一点一点丈量脚下的土地,我们以这样的行为锻炼自己。”冯超在接受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看似简单的旅行,其实通过这些可以改变一个人,“我们每天走起来很累,但是经历了这样的锻炼,会变得充满自信。”

    冯超说,他现在租了一些地在种树,带过多个喜欢旅行的学生徒步之后,觉得做人和种树差不多,都需要风吹雨打,而今,爱人的娘家侄子刘雨恒也参与进来,开启徒步之旅。“下雨的时候我们就找个地方躲一躲,走一两个小时就歇一下。”

    “乡镇和乡镇的距离一般是50至80里,到了集镇之后,我们就会找地方住下来。”刘雨恒说,他在洛阳的一所中学念书,开学之后就要读初三,平时他喜欢打篮球,有时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但是持续的长期运动根本没有进行过,有过这种徒步旅行后,将对自己的适应能力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走路虽然很慢,有时还会把脚磨破,但是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行走的脚”微信朋友圈记录行走足迹

    从7月16日开始,冯超的微信朋友圈开始记录带着刘雨恒徒步的心得、感想、趣闻等。

    “谢谢李大哥,徒步进京三次,每次都是住在他这里,他给我们买了早餐。”7月17日,从早走到晚,行走到孟州南庄村口,找到了宿营地,坐在一个沙发上小憩,两人看起来满身是汗,衣服被汗水浸透,“路边一个值班室门口有旧沙发,很软,坐起来真舒服。”“温县是太极拳之乡,房前屋后都是练太极的人……”

    新乡、淇县、鹤壁、安阳、邯郸、邢台、石家庄、正定、定州、涿州、房山、琉璃河、卢沟桥……冯超每天记录自己的行走轨迹和感想,而15岁的刘雨恒也逐渐适应这种苦行僧式的奔波,并称愿意在一段时间内不打游戏,一定走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到那里看升旗。

    8月6日,冯超和刘雨恒走到了定州,冯超说,每天都很累,两脚都在受折磨,这个运动真的是很考验人。

    8月14日中午,两人终于走到了北京,开心地在天安门广场上拍照留念。“到达目的地,兴奋只是短暂的昙花一现。但真正的彩虹也许会在未来展现,终究会露出五彩光芒。”冯超说,他的女儿阿丹正与自己比赛,当天上午从日本东京出发,准备徒步到日本京都,400公里,她计划用时15天左右。“我为我女儿骄傲,这是她送给自己的礼物。”

    冯超告诉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多年徒步下来,他有了经验,现在所穿的是一种户外徒步鞋,可以防止磨脚,在平地走路又比较透气,如果鞋子不舒服时,要及时涂抹清凉油润滑。

      被称“另类鹰爸” 女儿12岁时开始徒步北京

    这是冯超第三次进行从洛阳到北京的徒步。记者查询以往报道发现,在2006年,《洛阳日报》等国内多家媒体就对其进行过报道。

    QQ截图20180815175442

    2018年夏天,刘雨恒在冯超女儿拍照的地方留影 受访者供图

    “7月22日晚8点多,天安门广场华灯绽放,5个拉着行李车、一脸黝黑、脚穿拖鞋的大人孩子出现在广场。面对电视中见过无数次的天安门城楼,孩子们抑制不住激动,兴高采烈地指指点点。看到人们纷纷注视他们拖鞋中黑黑的脚丫,4个孩子禁不住露出羞涩的神情。 这5人就是冯超的徒步旅行队成员。从6月22日开始,整整一个月,他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走到北京!” 报道中称,此次行程,他们平均日行10个小时、25公里,最高纪录日行12小时、55公里。一路走过,他们住小旅店、吃简单食物,父女俩花费仅仅2400多元,其中还包括景点门票、拍照、通讯等。早上,他们稀饭就油条、包子、茶叶蛋等,午饭吃自带的干粮,晚上则丰盛一些,加些肉菜等。晚上,孩子们洗完自己的衣服,便用日记的形式记下当天的旅程。

    12年前,冯超的女儿在这里留影 受访者供图

    那次徒步旅行,冯超沿途收了3个“徒弟”。2006年6月23日,当冯超父女走到孟州南庄镇时,遇到一对夫妇,听说冯超父女要徒步上北京,夫妇俩连声赞叹,并执意邀请父女俩到他们家里住。夜晚深聊,了解到冯超此举是为了让女儿在行走中获得阅历、增强自信,夫妇俩羡慕不已。第二天,他们13岁的儿子李非凡便成了旅行队的一员。6月26日,3人走到武陟,李非凡15岁的邻居行思衡也投奔而来。7月10日,4人行至石家庄的消息被当地媒体披露后,13岁的城里娃马子萱也加入其中。

    “第一次徒步是在2006年,我带着12岁的女儿冯亦丹,从洛阳徒步到北京,行走800公里;第二次是在2008年,我带女儿从洛阳徒步到上海,行程超过1000公里;第三次是在2010年,我带女儿从洛阳徒步到西安,行程约400公里;第四次是在2014年暑假,带着朋友的孩子多多,再次徒步从洛阳到北京。”十分喜欢户外运动的冯超细数着自己超过4000公里的徒步经历。

    许多媒体都把冯超称为“另类教育者”、“鹰爸”,他也不断发表他的“另类教育观”:“我要让女儿从繁重的作业中脱离出来,过一些自由、没有太多负担的生活!”

    冯超认为,徒步旅行可以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社交能力、耐受能力,而这些,正是当今不少年轻人所缺乏的。“每完成当天的旅程,孩子们都非常快乐,他们都强烈感受到了不断接近目标的愉悦。”他说,人们都说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只要坚持,就能一步步接近目标。孩子们用脚实践了这个朴素的人生道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