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脑卒中是“耐心病” 康复训练需量力而行
  • 脑卒中是“耐心病” 康复训练需量力而行

    时间:2018-08-25 18:36:40  来源:大河网  作者:


    儿童康复科医生为患儿进行悬吊训练

    脑卒中病人正在进行减重步行训练

    □大河健康报记者王嘉译

    《2017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为1242万,脑卒中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存活人群中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家庭、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循证医学证实,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

    康复治疗让大脑功能重新组合

    大脑功能有一个很大的特性,就是具有学习功能。每个人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会,正常人刚出生时大脑本没有太大的区别,随着不断学习,一批批工程师、科学家、音乐家、画家得以出现。

    然而得了脑卒中以后,大脑相应的区域遭到了破坏,后天学到的能力就会被“丢掉”,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医学部主任郭钢花教授表示,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大脑不是所有的脑细胞都在工作,还有一些脑细胞是处于休息状态的。当工作的脑细胞受到损害时,康复训练就起到把休息的脑细胞调动起来,代替损伤的脑细胞正常工作的作用。换句话说,康复训练,就是让这些病人能够重新学会走路、吃饭、说话以及思考等能力。

    病情稳定后即可介入康复治疗

    一直以来,对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大多注重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康复治疗,往往会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尽管患者的生命得以保全,却造成了严重残疾,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等后果。

    关于康复治疗介入的最佳时机,郭钢花表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相关科室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

    “接受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疗48~72小时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病情逐步稳定,即生命体征(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此时,康复治疗便可以介入了。”郭钢花说,康复治疗从病床上就可以开始了,而不是人们误以为的“救命最要紧,康复不着急”。脑卒中的早期康复,能够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中提到:“对于脑卒中轻、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

    治疗2~3周后,进入恢复期,需要转入医院康复科或专业的康复治疗机构进行治疗。“对于那些发病半年甚至一年以上从未接受过康复治疗的病人来说,仍然具有康复医学治疗的价值。”郭钢花说。

    脑卒中康复,拒绝“超保护”

    原国家卫生部出台的《“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建立分层级、分阶段康复的有效模式。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以疾病急性期患者为主,立足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及时下转患者,并承担人才培养(培训)任务;康复医院以疾病稳定期患者为主,提供专科化、专业化康复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以疾病恢复期患者为主,为患者提供专业康复医学指导。

    不管在哪个阶段,都离不开病人家属的协助。但是,有不少病人家属总是把握不了“度”,想事事都替病人完成,即使病人完全有能力独立去做。这种“超保护”行为往往不利于病人各项功能的恢复。郭钢花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病人家属根据康复治疗师布置的任务,鼓励病人能做的都尽量自己去做,尤其是有问题的部位,要强迫病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才能将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过度关心,还有一些病人家属对康复训练不认可,认为病人出院后在家练习即可,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画面:病人的胳膊被家里人架起,前面两个人在病人的脚上绑着绳子拉着他往前走,认为这样便是在进行步行训练。

    郭钢花解释,步行训练是需要基础的,只有这个病人不用人扶着,完全能够独立站立,并且通过适当力度的推动能够不跌倒,才可以进行步行训练。如果是好几个人架着,病人东倒西歪而且不会迈步,这样做除了增加病人关节、肌肉的损伤之外,起不到任何康复训练的作用,康复训练不是想当然的事情。

    另外,还有一些家属在早期帮助病人穿、脱衣服时用力过猛,对病人的肩关节保护不到位,从而导致病人的肩部损伤,出现疼痛,这对于功能的恢复也十分不利。

    康复训练看似简单,但是那些丢掉的功能需要经过千百次训练才可以再次获得,而在恢复期到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科学训练才是恢复功能的关键。

    主动参与、积极配合 脑卒中康复是个“持久战”

    很多病人家属十分关心康复治疗一个疗程需要多长时间,郭钢花表示,康复治疗与其他常规的临床治疗不同,它是不分疗程的。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以及不同的康复阶段,康复治疗师会为其制定近期、远期目标。比如一个人既不会吃饭也不会动,那他的近期目标就是改善吞咽功能,远期目标就是恢复运动功能。因此,达到不同目标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康复治疗是一个“治疗-评价-再治疗-再评价”的过程,在治疗前会对病人的各项功能进行评估,如肢体功能、吞咽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等,根据评估结果科学地制定康复训练的方法。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治疗及心理疏导等。

    经过1~2周的训练,康复治疗师会对病人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再次评估,确认训练方案是否有效,及时对下一步的训练方案做出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病人的自信心以及康复欲望对于康复治疗的预后尤为重要。郭钢花表示,不少人认为康复治疗就是传统的按摩、推拿,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治疗方式,治疗原则也有所不同。

    传统的按摩、推拿是病人在一种被动状态下接受的治疗,康复治疗则是病人主动、积极参与,并且要认真感受不同阶段康复治疗带来的不同感觉。即便是病人不能动,他也要全神贯注地去体会康复治疗师给他输入的正确的运动模式,这样才能在大脑中重新建立一个正确的指挥系统。

    郭钢花说,一个自暴自弃、注意力不集中、态度消极的病人,治疗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此外,病人家属也要帮助、鼓励病人树立治疗的信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