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让优秀传统文化占领农村精神阵地
  • 让优秀传统文化占领农村精神阵地

    时间:2017-04-10 22:09:13  来源:焦作日报  作者:何小千

    本报记者 郭树勋

    通讯员 王秋生

    记者近日在孟州市河阳街道缑村小学采访,400多人吃饭的大食堂,每天倒掉的剩菜剩饭盖不住一个桶底,“节俭养德向我看齐”深植师生心中。去年还因争夺泔水而争吵的几名拉运工如今已经“失业”。

    在孟州市河雍街道东田丈村,多年上访户耿艳平正在给村中孤寡老人收拾家务,如今已成为该村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分子的她告诉记者:“多想别人之难,少想自己之屈,把劲头用在过日子上才是正理。”

    孟州市质监局今年年初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执法纠纷。这里的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原来文明执法只是一句冷冰冰的口号,现在它已经根植于心,因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爱心执法就是文明执法!”

    南庄镇上官村农民杨正民,原先家庭不和睦,经过“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的教育,现在全家人其乐融融。他说:“老祖宗的训示教我懂得了家和万事兴!”

    如今,越来越多的孟州人对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切,缘于该市在今年年初以来开展的“和睦家园”建设行动。

    该市市委书记李英杰告诉记者:“我们把开展‘和睦家园’建设行动作为党建工作一号任务来抓,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回归,解决当前人们理想信念模糊、精神缺失问题。”

    “莫沟现象”,塑造传统文化成风化人的试点典型

    孟州市委、市政府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长期忽视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导致了当前社会特别是农村存在信仰模糊、精神缺失、诚信不足、教育缺位等问题。怎样破解这些问题,把中央、省、市精神落到实处。去年10月份以来,该市选取了位于产业集聚区内、被列入整体拆迁重建的陵区村庄莫沟为试点,在原有生态修复工作中,尝试用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大家思想。该市组织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40余人到巩义叶岭等地学习,举办了3天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主要内容的“和睦家园”大讲堂讲座,邀请了4位优秀传统文化讲师授课,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

    在建设“老家莫沟”中,村民们有的拆猪圈、有的迁祖坟、有的做村卫生清扫志愿者,一些工匠主动做义工。一时间,莫沟村民都积极投入到“老家莫沟”建设当中,思想空前一致。70岁的村民宋聚荣曾因女儿、女婿有矛盾而苦恼,自从全家参加“和睦家园”大讲堂学习后,小夫妻变得相敬如宾。她在“和睦家园”大讲堂上现身说法,当众鞠躬,一是感谢该市领导,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莫沟村;二是感谢老祖宗,传统文化救了她全家。“老家莫沟”设计师鲍国志感慨地说,设计建设了十几个美丽乡村,没想到传统文化的力量这么大。

    在莫沟村探索的基础上,该市相继举办了10多个专场讲座,场场有奇效。一些老上访户不再上访了、离婚的不离了,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参加志愿服务清洁卫生。从这些探索实践中记者看到:用优秀传统文化“正人心、美风俗”,是解决思想问题、引领人心回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在取得初步效果的基础上,该市经过考察学习、探索总结、邀请专家指导,并多次征求意见,经该市市委常委会专题讨论决定,今年3月31日召开了孟州市“和睦家园”建设行动动员大会,会上下发了《中共孟州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和睦家园”建设行动的实施意见》,该市县(处)级以上干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近3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明确了以“和睦家园”大讲堂为主要形式,建立“周集会”制度,进行“思想赶集”。以“四进一入”为载体,通过三年行动计划,把该市建成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的“和睦家园”,并将此项工作列入该市“十三五”规划,列入该市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试点先行,逐步铺开。

    普及教育,开启民心归仁和风化雨的素质教育

    “和睦家园”建设行动,教育是基础。该市大规模举办论坛,自2016年1月以来,先后邀请吕明晰、金辉等20余名优秀传统文化讲师授课,举办了中心组(扩大)学习报告会4期,组织宣传、教育等系统相关人员参加的论坛18期。围绕文明河南建设“六文明”行动,走进机关、学校、企业(商户)、农村(社区)开展各类大型公益论坛52期,受益群众5万余人次。

    “和睦家园”建设行动,典型是方向,践行是根本。该市“四进一入”,典型推动。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该市选取“一把手”重视、积极性高的单位为试点,确定了11个示范村、13个示范学校、3个示范企业、6个文明单位为试点,先行推开。进农村(社区)。以孝道文化作为切入点,出台了《“和睦家园”村民公约》《家庭守则》等规范,组织好大讲堂活动。莫沟村、东田丈村、赵村等村形成了“周集会”制度,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设立了“和睦家园”建设行动党员干部监督台、志愿者积分榜。东田丈村还建立了200余名年轻人加入的“正能量微信群”,举办了2期90余名学生参加的“孝亲感恩”公益夏令营。进机关。与文明单位创建相结合,与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相结合,该市市委宣传部、孟州市国税局、河雍街道等单位开展了晨读《弟子规》等经典诵读活动。孟州市人民法院将“和睦家园”大讲堂学习教育成果运用到基层案件处理中,成立了“家庭审判室”,让涉及婚姻、负债、赡养等问题的当事人先参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许多当事人受到教育后,婚不离了,赡养老人了,兄弟和睦了,欠债的也主动承认了错误,还清债务。进学校。开展了诵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清洁校园无泔水”等活动,设置“诚信书吧”“诚信货架”,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培育高尚情操,韩园希望交通小学、桑坡回民学校等13所学校都取得了明显效果。进企业。举办论坛,开展每日践行学习活动,河南掌柜食品等企业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企业文化,提高了经济效益。

    “和睦家园”建设行动,机制是保障。该市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着重从3个方面规范完善,逐渐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建好阵地。依托电影院、乡级文化站、村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平台,建立市、乡(镇)、村三级“和睦家园”大讲堂,统一背景标识、固定学习时间,目前已建成“和睦家园”大讲堂50多个。二是抓好队伍建设。发挥好各级党委、政府主导作用,调动民间力量,各乡镇办事处成立了有专职副书记牵头,宣传、文化、工、青、妇、关工委参加的“和睦家园”工作办公室,村内党支部牵头成立相应机构组织。先后组织工作骨干人员外出学习300余人次,举办了2期由120余人参加的骨干培训班。民间注册成立了孝文化促进会,各行各业600余人加入了“和睦家园”志愿者队伍。三是经费保障。该市通过财政预算列支、整合文化资金、调动社会力量、群众自愿捐款等方式,保证“和睦家园”建设工作开展,目前已投入各类资金200余万元。

    “和睦家园”,找回道德支撑精神文明的强大动力

    记者近日在该市采访时看到,“和睦家园”建设带来的变化令人震撼。

    百姓思想统一了。该市通过在电视台开辟“和睦家园”专栏,开设“百代文宗”“走进孟州”等官方微信平台,对“和睦家园”建设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建成“和睦家园”宣传一条街、学习园地50余处,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论坛的普及教育,各种形式的宣传,该市上下形成了共识,“和睦家园”建设成了百姓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和睦家园”大讲堂成了该市人民的精神家园。

    群众文化活跃了。“百姓宣讲直通车”根据该市省道德模范范占先的先进事迹编排了《嫂娘》等6个自创节目,到各村巡演140余场;开展“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举办了“红心向党·舞动中原 共建和睦家园”大型文艺晚会、广场舞大赛、戏曲展演50余场,参与群众10万余人次。

    农村社会稳定了。“和睦家园”建设行动让人们找回了初心,密切了干群党群关系,该市信访量同比下降70%,成功化解信访积案39起,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显著进步县(市)。河阳街道多名上访户,不仅不上访了,还担任了志愿者,他们感慨地说:“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的愚昧和无知,以后我们再也不会去上访了,要好好生活。”

    实践证明,“和睦家园”建设行动找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明素养、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有效途径。“和睦家园”建设把民心凝聚在一起,乡风民风美起来了,人居环境美起来了,文化生活美起来了,已然成为该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力量。“和睦家园”建设行动绽放出来的光彩,必将成为孟州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生动的注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