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两山理论的永嘉标本
  • 两山理论的永嘉标本

    时间:2017-04-10 23:09:49  来源:信阳日报  作者:何小千

    本报记者 龚立堂

    记者未到永嘉采访之前,永嘉县委书记娄绍光就来到了在温州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报业新闻社会活动融合发展论坛上,他诚挚地向全国媒体大咖发出邀请,欢迎到永嘉看神奇山水,听传奇好故事。

    生态、旅游、养生是娄绍光“邀请函”中的关键词,他一口气连续讲了“旅游产业的华丽转身”“农村土地的二次蜕变”“楠溪村居的美丽计划”和“养生文化的产业化之路”4个永嘉故事。

    4个永嘉故事的核心内容,就是永嘉依靠好山好水好空气,充分利用休闲旅游、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养生产业这4个“转化器”,以精细化管理、大手笔运作,提升楠溪江的景观品位,走出了一条具有永嘉特色的“绿水青山”正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两山之路”。

    早在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明确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在今年9月3日二十国集团工商界活动B20杭州峰会的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又一次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多次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个朴素的道理正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同。而我对这样的一个判断和认识正是在浙江提出来的。”

    建县有1800多年历史的永嘉县,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面积2674平方公里,人口96万,是温州历史之根、文化之源。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等先后出任永嘉太守,特别是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期间游遍永嘉山水,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永嘉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山水诗的摇篮。

    从唐至清,永嘉中进士者达700多人,哲学史上诞生了倡导务实弃虚、理财治国的“永嘉学派”;文学史上有著名的南宋“永嘉四灵”;戏曲史上有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以及“百戏之师”之称的永嘉昆曲。

    永嘉取“水长而美”之意,境内的楠溪江风景区面积达671平方公里,山水风光十分优美,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闻名遐迩,是国内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先后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备选清单名录。

    上个世纪,永嘉有三件大事闪耀全国:一是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诞生;二是1956年包产到户开创全国先河;三是1983年创立中国第一个农村专业市场——桥头纽扣市场,开启了温州民营企业的发端,成为“温州模式”的典范。三件大事诠释了“义利并举,敢为人先”的永嘉精神。

    永嘉人敢为天下先,改革开放后,有近4万人外出创业,占温商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800多人担任浙江商会、温州商会会长。在外永商创办了200多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经营着6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开设了6000多家遍布全国的专业市场和销售网点,年创造产值1500多亿元,是县内工业总产值的3倍。

    如今的永嘉,已经形成了泵阀、纽扣拉链、鞋服、教玩具等四大支柱产业,培育了奥康、报喜鸟、红蜻蜓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拥有5个中国名牌产品和39枚中国驰名商标,获得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泵阀之乡、中国纽扣之都、中国拉链之乡、中国教玩具之都、中国五金饰扣之都、中国乌牛早茶之乡、中国田鱼之乡和中国早香柚之乡等9张国家级金字招牌。

    记者驱车来到永嘉,采访的第一站是岩头镇的苍坡古村。苍坡村始建于公元955年,现存的苍坡村是1178年南宋时设计,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如今的苍坡村,基本保持南宋时期的规划原状与建筑风貌,寨墙、路道、水池、古柏亦犹见风韵,苍坡因此成为楠溪江流域耕读文化最为发达的村落之一。

    走进苍坡村,卵石铺就的道路干净、整洁;清澈的池水,倒映着白墙黑瓦;远处重峦叠嶂,山下风吹稻浪。建筑布局上,苍坡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因此又有“文房四宝村”之称。

    记者站在长300多米、宽2米,有“笔街”之称的直街上,抬头远望暮霭中的“笔架山”,虽未登顶,却能想象山上俯瞰,以东西两方池作“砚”,池两旁搁置端头打斜的条石为“墨”,村四周展开的3000亩田畴为“纸”的景象,“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

    看到眼前如此魅力四射的古村落,然而谁能相信这座永嘉人心中“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的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作为温州唯一“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的永嘉县,以“环境综合整治、村落保护利用、生态旅游开发、城乡统筹改革”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苍坡村借助美丽乡村建设,从环境整治入手,重新移植古村落的其他元素,建成义学祠、中国象棋馆、永嘉昆曲馆等8个开放的文化馆,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体验永嘉文化。苍坡村的巨变,是永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一个标本和缩影。

    永嘉最大的优势在楠溪江,好山好水富乡邻,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为保护楠溪江流域散落着的200余座古村落和3560余处古建筑,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政策规定。眼下,永嘉县又制定计划,将打造100个特色村头、100个休闲桥头、100个美丽田头和3000个精致门头,使“百里画廊”楠溪江再现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象。

    “四头”作为村庄的视觉节点和门面,正是靠精雕细琢的景观和细节优化来提升环境档次。“村头”是一个村外在形象和精神面貌的体现,“桥头”是村民集聚休闲的场所,“门头”的打造是要形成“院院优美、家家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田头”则融合传统农耕文化,与自然山水、乡村风貌融合,让人们重拾乡土记忆。

    “四头”建设除了“美化、洁化、亮化”要求外,还将文化长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规民约、文明公约、优秀家规家训、文化墙、本村杰出人物、24孝故事等文明元素融入其中。

    记者在百丈瀑生态旅游产业区看到,数十座民宿藏身山林之间,一座被游客称为“悬崖别墅、空中楼阁”的阳光玻璃房矗立在峭壁之上。这不仅让来的游客能够“留下来”,而且在节假日和周末还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

    如今,61家精品民宿遍及楠溪江两岸,1700多个床位在短时间里提升了景区的接待能力,而所有民宿的入住率达70%以上。伴随民宿的兴旺,永嘉“农家乐”也风生水起。全县目前有农家乐特色村8个,星级农家乐经营户159户,民宿和农家乐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大关,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

    在永嘉,人人看好和守护“绿水青山和好空气”,仅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就有1500多人,他们守护着永嘉的绿水青山。

    “送你一袋空气吧!”永嘉书院总经理李作勤热情地说。

    递上的一个充气袋子,上面标着“森氧袋”三个绿色文字,每个袋子里装着1500毫升的空气,取自永嘉书院景区。李作勤接待城市来客时,常常掏出这个“土特产”。通过这种创意方式,向外界推荐永嘉的空气。

    坚持走生态环保的路子,“绿水青山”成为造福百姓的“金山银山”。11年来, 永嘉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走出了生动实践“两山理论”的发展之路。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永嘉县今年百岁以上老人总数达到143人,较上年增加12人,增长率达9.16%。

    有得就有舍。仅“十二五”以来,永嘉就否决了20多个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并不惜牺牲每年25亿元的工业产值,坚决“关停并转”了100多家电镀、造纸、合成革等重污高耗企业。

    漫步永嘉瓯北双塔路,发现这条路上就有红蜻蜓、奥康和报喜鸟等3家上市的时尚公司。以这3家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永嘉制造业,已开始走上智能生产、互联网定制、文化驱动、生态发展之路。

    进入红蜻蜓公司,厂区犹如时尚设计基地,车间闻不到刺鼻的胶水味,室温如春。在报喜鸟集团的“智能”制衣流水线上,每台缝纫机前均有一台电脑屏幕,显示着每道工序生产的要求和进度。

    如今,越来越多的永嘉企业在“机器换人”,积极融入“互联网+”。永嘉县已从“永嘉制造”迈向“永嘉智造”,正式进入“工业4.0时代”,今年目标要实现工业总产值590亿元。

    永嘉县长姜景峰告诉记者,去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亿元,较上年增长8.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161元和16938元,分别较上年增长8.8%和10%,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双百强县”行列。

    在永嘉人眼里,绿水青山并不是孤立的山水,还包含着祖辈流传下来的与山水相依相偎的文化元素。如今,这些历史遗存伴随着“两山理论”的推进,正在体现出全新的价值。(压题照片:永嘉县岩头镇苍坡村一角。本报记者 公堂 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