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导演萧寒:《我在故宫修文物》绝不是横空出世
  • 导演萧寒:《我在故宫修文物》绝不是横空出世

    时间:2017-04-10 21:06:58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张黎光

    导演萧寒:《我在故宫修文物》绝不是横空出世

    《我在故宫修文物》海报

    □记者 游晓鹏

    前天,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导演,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萧寒也围绕电影创作的匠人精神在华夏文明传承与影视创作高峰论坛做了分享,并接受了大河报记者的采访。

    《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是近年来中国纪录片领域颇有影响的两部作品,后者更是引发年轻人的追捧。“也许很多人感觉这两部纪录片是横空出世,其实《喜马拉雅天梯》我们做了4年,《我在故宫修文物》拍摄时间不算长,但调查在5年前就开始做了,因为故宫是很难拍摄的一个地方,我们可以说是为了这样一个拍摄机会等待了5年。”萧寒说。

    为什么一部讲文物的纪录片会让那么多年轻人喜欢?萧寒认为,原因就在于严格地按照创作的规律来进行,花了大量时间去做田野,去纪实跟踪拍摄,认认真真地做后期。“现在我们出名了,很多人会邀请我们拍片子,想三个月就拍一部片子,我说对不起,我们真做不了。我会问他们,既然想来找我,就是希望再有一部像《我在故宫修文物》那样的作品出现,但它的前提,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做足前期的调查、准备。”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在萧寒意想不到的地方——B站火起来的,这也让他很受触动。“我反思最多的一点是,千万不要低估观众。很多创作者做一些粗制滥造的东西,其实是不尊重观众,他觉得观众的审美就在那个层面,其实观众的审美远比创作者想象的高很多。”萧寒说,自己特别关注90后年轻人对片子的理解,特意去网上看弹幕、留言,最开心的一点是,对情怀、感动、情感、爱的认知是不分年龄的。修文物是一件多么古老的工作,择一事终一生的概念,对年轻是非常稀罕的,但他们会被打动。当看到王津老师用了8个月时间把一堆零件重新组合成为一座能走的钟,所有年轻人都被感动了,满屏的弹幕都是“泪目”。

    《舌尖3》都已经在筹备了,《我在故宫修文物2》会不会有?萧寒在接受大河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确实有这个可能,但不会那么快,需要慢慢调研考虑,故宫有180多万件文物,没开放的区域仍有很多,如果要拍的话,题材是不用发愁的,而且匠人精神这个主题是可以放大的,可以投射到每一个普通人身上。萧寒也透露,目前手头上就正在拍摄一部跟匠人精神有关的新纪录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