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慈善法》9月1日正式实施
  • 《慈善法》9月1日正式实施

    时间:2017-04-10 23:31:21  来源:济源日报  作者:帆帆

    本报讯(记者 连远)8月31日,记者从市慈善总会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下称《慈善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9月5日,也将迎来《慈善法》确定的首个“中华慈善日”。《慈善法》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

    禁止个人发起公开募捐,但不禁止个人求助众筹

    个人和组织可以发起公开募捐吗?个人用微信公众平台发起众筹算违法吗?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王飞介绍,《慈善法》规定,禁止没有公开募捐资格的个人和组织公开募捐,但不禁止个人求助。换句话说,如果个人只是为了解决自己或自己家庭成员的困难而筹款,《慈善法》并不禁止。微信朋友圈里的个人求助众筹就属于这一范畴。

    《慈善法》还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可以向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投诉、举报。对于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则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企业参与慈善捐赠,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慈善捐赠后,可以依法享有哪些税收优惠?《慈善法》第八十条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3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慈善法》实施后,捐赠额度超过企业当年利润总额12%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3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那么捐赠财产如何使用?《慈善法》明确规定,捐赠人与慈善组织约定捐赠财产用途和受益人时,不得指定捐赠人的利害关系人作为受益人。

    公开募捐须有资格,基金会没有公募、非公募之分

    按照《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慈善法》公布前已经设立的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非营利性组织,可向其登记管理机关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新成立的组织,可由发起人以慈善组织名义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申请设立。提供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服务的公益慈善类组织,可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

    另外,按照《慈善法》规定,依法登记满两年的慈善组织,可以申请公开募捐资格。民政部门对慈善组织的日常活动,具有监督检查、现场调查、查阅金融账户、建立信用记录制度、评估制度、受理投诉举报并及时查处、对违法的慈善组织作出行政处罚等监管职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