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吉林新闻 > 【吉网专访】吴宏立:从退伍军人到高技能劳模职工的杰出代表
  • 【吉网专访】吴宏立:从退伍军人到高技能劳模职工的杰出代表

    时间:2017-04-30 23:12:18  来源:吉网  作者:晓吉

      吴宏立,东北工业集团吉林东光奥威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的一名车工,高级技师,是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关键技能带头人,曾做过普通车工、数控车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现从事数控车床编程调整兼现场工程师工作。

      参加工作35年来,吴宏立一直在生产一线工作,先后荣获了吉林省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岗位创新能手,长春市政府津贴,省、市首席工人技师,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杯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节能标兵、技术创新奖等荣誉。

      这样一位优秀的技术工人,曾经是一名光荣的退伍军人,多年来,正是凭借着其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努力钻研的态度,实现了完美转型,也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敢于创新

      累计为工厂创造价值1700多万元

      工作中的吴宏立

      4月27日,记者在工厂车间见到了吴宏立,他身着普通的蓝色工作服,极为朴素。

      在他的工作室内,摆放着的都是吴宏立和他的工友发明和改进的各类型的磨具。这些,对于吴宏立和大家来说,都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所有人的心血。

      吴宏立不仅业务能力过硬、思想素质高,同时,他也大胆地进行技术革新,想方设法改进工艺、夹具、量具、刃具50余项,使产品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仅革新、创新项目,累计就为工厂创造价值1700多万元。他先后设计出弹性刀夹,将刀方改为刀片使用,解决磨刀难、投资大难题,年节约上万元。设计的活塞顶冒夹具,不但能提高装夹效率,而且提高了零件的加工精度,解决了难装夹容易夹伤工件的难题,累计创造价值500万余元。设计短料加工夹具,量具,将多年积攒的废料头转化了产品,累计创造效益72万余元。设计的台阶扇形软爪夹具,解决薄壁零件夹紧变形难题,创造效益3万余元。他承担刀具刃磨期间,对回收废旧刀具俢磨,同时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技能研究出多刃不等距枪铰刀无法修磨的方法。3年来累计修磨各种刀具八千余次,节约费用31万余元。他改进46、47柱塞式缸体产品生产工艺,设计螺旋铰刀、定心钻,修改程序、加工方法,提高效率近一倍,累计创造效益170万余元,他还对该产品加工内孔椭圆变形、尺寸超差难题进行攻关,设计V形台阶式、V形平面组合爪式压头夹具,解决了困扰企业多年内孔椭圆变形尺寸超差放行使用的现象,按合格品计算,累计创造效益340万余元。他改进转向柱管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电动台阶式、内胀外夹式专用夹具,内孔深浅量具,位置量具,组合镗孔刀,扁钻,将该产品从马豪卧式加工中心机床上加工挪到数控车床上加工,提高效率3.75倍,累计创造价值500万余元。他改造废旧数控车床;设计工装夹具,油管、油箱、内排屑铰刀,将该机床改造成内排屑数控铰孔机床,节约费用5万多元,所设计的内排屑铰刀结构合理,并以此发表过论文。

      工作中的吴宏立

      同时,他还与大学院校搞合作《提高主缸体珩磨粗糙度》项目,获得省技术厅批准,得到资金支持,同时,与工厂项目合并,研究试验,最终获得成功,解决困扰企业近二十余年珩磨工艺难点,粗糙度低难题,年可减少外部索赔10万余元。在试验期间,他潜心钻研,独自设计发明锯齿滑动式自动伸缩珩磨头,获得国家专利。他还设计出加工中心气动夹具、液压夹具,数控车床接工件装置,华晨钳体、两通、三通产品刀具、夹具,改进加工储油罐产品夹具,设计钳体产品返修夹具等,提高效率、产品质量,累计创造价值147万余元。

      信息共享

      他将经验毫不保留传授他人

      他不仅有着敏锐的创新思维和过硬的技术,同时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经验与体会,他参加省市、公司组织的技术交流会,传授复杂工件的加工经验,得到与会同事的好评。结合生产实际,利用班组板报向徒弟、员工讲解活塞加工经验,以提高零件表面粗超度,保正生产顺利进行。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做课件,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大家学习数控车工技术,通过考核,选出8名选手参加公司举办的数控车工技能竞赛,获得团体第一名,有3名选手分别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向同事传授刀具刃磨及安装使用、工件的加工方法,令其在长春市举办的数控车工竞赛中取得第一名。他还负责公司加工中心技能选拔赛技术工作,利用业余时间选题、命题、制定竞赛规则、评分标准,并组织竞赛,选出2名选手参加一事业部竟赛并取得第一名和第二名。同时他还担任一事业部加工中心教练,组织选手参加兵器集团技能竞赛取得团体优异成绩,有两名选手取得第5名和第7名,为企业争得了荣誉。

      吴宏立工作室内的成果展

      2014年末,工厂柱塞式主缸体上量,机加分厂产能不足,吴宏立同志想到了4台退库加工活塞的数控车床,该机床主轴较小,不适合安装较大的液压夹具加工柱塞式主缸体,他凭借多年实践经验,潜心钻研,设计了小型液压夹具,将4台数控车床利用上,解决了产能不足,同时,节省购置设备费用100万余元。吴宏立同志热爱本职工作,以厂为家,以厂为荣,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不怕苦和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潜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吴宏立工作室内的成果展

      吴宏立工作室内的成果展

      2015年在省市工会的关照和支持下,公司为他搭建了创新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秉承着“责任 创新 求实 成事”的企业文化理念,吴宏立感受到企业赋予他殷切的希望,以及这间工作室承载的重要使命,它已然成为传播劳模精神的“基地”,更是发挥劳模带头作用的有效载体,他告诫自己今后除了做好自己,还多了一份社会责任,就是通过这些年来的成长经历告诉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知道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劳动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些年来,他也是坚持这样做的,尽他所能做一切有益于传帮带的工作。

      尽心培养技术人才

      传承劳模精神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吴宏立积累了丰富的车工经验,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技术,自学了车工工艺学、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数控技术、CAD、CATIA软件设计等相关知识,同时虚心向专业老师请教,掌握了过硬的操作技能,曾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精湛的技艺,多次参加省市、全国的各类竞赛取得优异成绩,为省市、集团公司争得了荣誉,为大家学技能、比技能、献技能作了榜样,带了好头。

      劳模是工作室的领头人,一个人优秀不算优秀,大家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自从有了工作室,他就利用班组看板向徒弟讲授夹具、量具、刃具设计、工艺、加工和装配的基础理论,和它们的特点、功能以及实践要求,向一线工人讲解活塞加工经验,利用工作之余制作课件,制定学习计划,组织年轻车工学习技能知识,使他们尽快掌握车工工艺学和数控技术,在短期内胜任本职岗位的工作,出色完成加工任务。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工作室长期注重培养企业技术骨干和提高一线工人的基本素质,为企业培养出一大批技术骨干。并对工作室成员经常进行宣讲和培训,到目前为止,培养出能独立上岗设计的技术人员达到15位,其中6位已成为公司核心技术设计骨干力量。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助力。当有年轻的技能工人向他请教比赛问题时,他总是非常乐于与他们交流比赛经验,让他们少走弯路,因为他也是从那时走过来的,深知道这份传承的重要。在企业的培养下,在劳模精神的感召下,这些年公司选派的技能大赛选手相继取得了省部级好成绩,刘振利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数控铣工黄忠获得了省五一劳动奖章,天道酬勤相信通过努力,更多的年轻人会成为新时期的劳模,将劳模精神传承下去,实现劳模梦,也就是在以一己之力实现中国梦。

      吉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 文/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