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变革.40年巨变】改革开放40年 泸州城市规模扩大14 倍
  • 【变革.40年巨变】改革开放40年 泸州城市规模扩大14 倍

    时间:2018-12-15 17:34:28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泸州12月14日讯(记者 岳东)“城区面积从1979年的11.9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8万人,发展到2017年154平方公里、152万人,预计今年将达到169平方公里、161万人,城市规模扩大14倍。”今日,泸州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局长陈军介绍,改革开放40年,泸州的城乡规划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规模的发展速度远快于周边城市的发展速度,已走在了省内地级市的前列。

    改革开放初期,泸州仅是一个以化工、机械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定泸州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长江经济带重点港口;《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泸州到2020年建设成“双两百”区域中心城市。“为对接国家战略,在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纲要中,泸州将‘成渝发展新中心,内陆开放新高地’作为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城市性质确定为――中国酒城,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内陆开放口岸,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和长江上游历史文化山水名城。”陈军介绍说。

    除了城市定位的提升,泸州城市空间也得到很好的拓展。据了解,泸州城市空间在改革开放初期只有中心半岛、小市、茜草、高坝、蓝田等几个片区。如今,按照有机疏散、拥江发展的理念,逐步形成了目前中心城区“一核两副八组团”的空间格局,并将发展成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泸县和合江为副中心,带动周边多个特色小镇融入主城区共同发展的大都市区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一核一区、两簇多点”的市域新型城镇格局。

    在城市功能方面,泸州依托长江沱江等自然资源,深入推进两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提升“两江四岸”环境品质,优化人居环境;充分利用泸州港、自贸区、西南商贸城、医教园区、西南医疗康健中心等优势资源集聚服务能力,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文旅会展“一枢纽四中心”,辐射服务范围涵盖3000-4000万人。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泸州将在省委“一干多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和更高层面的作用。

    泸州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城市,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40年来,城市风貌也得到很大的改善。通过编制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泸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泸州市两江四岸城市设计控制准则,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传承,重塑城市风貌特色,彰显千年古城历史文化内涵。

    改革开放40年来,泸州高标准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高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城市功能跨越提升,城市道路累计达到847.97公里,“环+射”的大城市骨架路网基本形成。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8%,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生态园林城市格局。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2.7万套,定向供应农民工公共租赁住房3300套;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1766户、土坯房改造29921户。

    改革开放40年来,泸州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补齐城市管理短板。该市建成121座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区、县城、乡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4%、80%和4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制镇达80%、农村达70%。城区道路完好率达98%、下水道畅通率达97%、城市路灯有5.5万余盏,实现城区路灯照明全覆盖。

    改革开放40年来,泸州突出对外大通道建设,基本构建了“公水铁空”四位一体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别是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55公里,居全省第三、川南第一;已实现全部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依托泸州港这个四川第一大港,成功争创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正全力发展多式多向联运,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四川)航运中心;云龙机场已于今年9月10日正式通航,目前已恢复并新开北京、上海、昆明、贵阳等航线21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