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平昌县土垭镇:74岁贫困户的“朋友圈”心声
  • 【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平昌县土垭镇:74岁贫困户的“朋友圈”心声

    时间:2017-07-04 20:32:18  来源:  作者:

    土垭镇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一期工程已完工

      四川新闻网巴中7月4日讯(陈连波 记者 余开洋 摄影报道)盛夏时分,平昌县土垭镇晨光村,74岁老人杨朝育和老伴正在路边的大树下纳凉,在他们的身后,一栋3层小洋楼正在装修,这是他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居;前年种下的6亩花椒已经开始收获,套种的蔬菜和粮食长势喜人……在杨朝育家不远处,土垭镇依托皇家山乡村旅游环线打造的“花椒乐园”“轮胎乐园”等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他计划也开个农家乐,把自家散养的土鸡推销给游客。

      山多地少、靠天吃饭,是平昌县土垭镇曾经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个典型的旱山贫困乡镇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网名叫‘快活’!”现如今,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杨朝育也玩起了“朋友圈”,“日子越过越好,就是要快乐幸福地生活!”

    贫困户杨朝育向记者诉说脱贫故事

      种自己的地还拿工资 享受3份收入

      杨朝育夫妇俩均已年届七旬,患有高血压等病症。老人有两个儿子,已经去世的大儿媳前几年患癌症,家中欠下二十多万债务,三十多岁的小儿子也至今未婚。“老房子在一个小山头上,每年都遭雷灾,可没钱迁修。”

      变化和惊喜不期而至。2014年底,杨朝育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近年来,县里的乡村旅游环线路通过了村里,村道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村里统一规划的花椒产业覆盖到每家每户,引进业主发展养猪、生态豪猪、葡萄、西瓜、李子等各种产业和专业合作社比比皆是,像杨朝育家一样的贫困户还被优先安排在各个专业合作社务工。

      “种自己的地,还能拿工资。”杨朝育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6亩地全部入股专业合作社发展了花椒产业,却享受了3份收入,一是土地流转补偿款,二是专业合作社务工劳务收入,三是入股分红,“有补偿、有工资、有分红,今后的日子再也不愁了。”

      如今,杨朝育老两口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家里,安享晚年。他的两个儿子农忙时就在家门口的专业合作社务工,空闲时到周边县区打打零工。今年,他家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新房子即将竣工入住,“照这样下去,两个儿子找媳妇儿的事情也问题不大了!”杨朝育笑呵呵地说。

    [1][2]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74岁贫困户变身“网络达人” 收获意外惊喜

      看政策、读新闻、玩论坛、发自拍……日子越过越好,74岁的杨朝育多了一个让年轻人都惊叹的爱好――玩微信“朋友圈”。“网络是个好东西,我也要跟得上时代!”

      《关于这次国家审批的精准扶贫项目》《农民心声》、参观通江红军烈士陵园小视频,这都是杨朝育“朋友圈”关注转发的内容。“原来我们这里又偏又远,打个电话2G信号都得找好位置才打得通。现在电信宽带直接入户,4G信号随时满格,打电话、看新闻、聊视频,一点儿都不卡。”

      电信扶贫给晨光村带来的变化,远不止杨朝育的“朋友圈”。对平昌县万豪生态豪猪养殖基地的创办人王涛来说,养殖场的种苗采购、技术指导、客户联系、销售送货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网络。起步阶段,遇到技术难题,他就和同是技术指导的朋友进行视频咨询,远程诊断、解决问题。现如今豪猪逐渐长大,也不愁销路,几乎都通过“朋友圈”订购,网络支付平台结款,全程网上交易。

      “朋友圈”带给杨朝育的还有意外的惊喜。6月初,杨朝育的大儿子在家通过微信“附近的人”功能,认识了一位西兴镇的朋友;得知他单身,这位朋友当即就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说起这事,杨朝育乐得合不拢嘴,“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吖!让我们山里人赶了时髦,还解决了实际问题。”

    花椒产业园与巴山新居相依成画

      产旅结合 实现可持续发展

      据晨光村党支部书记彭波介绍,该村贫困程度深,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占总人口一半以上。前两年,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产业发展、精准帮扶、政策兜底等扶贫措施,晨光村已于2016年底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群众持续增收问题,已成为当前各级思考的主要课题。对此,平昌县土垭镇党委书记陈爱华给出了晨光村乃至土垭镇的答案,“挖掘资源,发挥优势,产旅融合,稳定脱贫。”

      陈爱华介绍到,土垭镇目前以发展花椒产业为主,晨光村的花椒产业更是覆盖了每个贫困户。贫困户在专业合作社均可享受到土地流转金、务工和分红收入,除无劳动力的兜底扶贫对象外,仅凭这一项收入即可基本达到脱贫线。该镇引进业主和返乡创业发展的大闸蟹、豪猪、果蔬等特色产业也逐步发挥效益,吸引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

      同时,该镇依托皇家山4A级风景区创建和“西兴─皇家山─友谊水库”乡村旅游环线打造,深入发掘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禀赋资源和产业优势等,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以花椒文化、石林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的花椒乐园、轮胎乐园、水上乐园、农家乐等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加快由农旅结合向产旅融合转变,吸引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实现脱贫奔康。目前,该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初步完成,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今年春节期间,花椒乐园每天接待的游客已达到近3000人,平时周末也有两三百人来游玩。”对于晨光村的未来,彭波信心十足,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游客将走进晨光村,为这个小山村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首页 上一页[1][2]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