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四川汽车产业 站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口”
  • 四川汽车产业 站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口”

    时间:2017-07-11 20:41:42  来源:  作者:

      我省汽车产业正向着绿色智能化方向升级

      7月9日上午,一辆吉利远程纯电动轻卡E200徐徐驶下总装线,位于南充市嘉陵工业集中区的吉利四川新能源商用车南充工厂正式投产,为四川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开疆拓土再下一城。

      而10多天前,总部位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植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军盛控股、创客南京就3年内销售和运营10万辆纯电动物流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发展,这承载着我省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梦想,也肩负着探索传统产业走向绿色产业的重任。

      观 察

      蓝图绘就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逐渐成形

      □本报记者 赵张冬 赵泽宇

      “全省新能源汽车重点企业户数已达54户,整车制造企业已达18户,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达到36户。”在6月19日举行的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铁路机场办专职副主任代永波介绍,“去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1.45万辆,产值达100亿元。今年有望达2万辆,产值突破200亿元。”

      目标了然于胸,蓝图已然绘就。《四川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我省建成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形成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三大新能源汽车应用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将以成都、泸州、南充和达州等地为主体形成核心发展区,辐射带动全省其他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川汽野马、沃尔沃成都公司、重汽王牌、成都客车……我省整车企业都把新能源汽车产品作为重中之重进行研发和生产,“成都造”沃尔沃新能源车、“广元造”纯电动汽车总成项目等都已投产;年产1.5万辆客车物流车的银隆成都新能源产业园、年产10万台的文华同捷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基地等正加快建设;巴莫科技、联腾动力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围绕整车厂紧锣密鼓地进行配套产品开发;泰坦豪特等充电桩企业密集布局,我省“整车+零部件+充(换)电设备”的全产业链制造体系正在形成。

      创新为魂

      新技术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

      “我们集合了整个吉利集团的资源优势,在这里研究出适合商用车使用的增程式动力系统。”吉利商用车发动机开发部部长苏茂辉向记者介绍。

      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出现在吉利南充工厂一期项目的建设内容之中,可见吉利并不是把南充工厂当作一个简单的组装基地,而是希望在这里扎根,用最新的技术来驱动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

      来自雅安的新筑通工研发生产的超级电容,其核心部件已通过欧盟的系列认证,目前在以色列、伊朗、塞尔维亚、白俄罗斯等国家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新筑通工相关负责人表示:“闪充功能是新筑通工超级电容的独特优势。只需充电5至8分钟即可满足一趟公交车辆行驶所需的全部电量,且可以在零下40℃到60℃范围内正常工作。”

      作为在川央企,东方电气也在谋划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风口”。该集团目前在电动车电驱动及燃料电池领域申请专利180余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国际专利11项;还攻克了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电堆、整车控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及驱动技术,成为该领域的先行者。

      5月16日,千台“四川造”蓝牌纯电动物流车正式交付。这批新能源商用车产自成都雅骏汽车,它们的服务对象包括京东、红旗连锁、唯品会、蚂蚁搬家等。短短3年,雅骏在市场中创出一片天地。

      “四川具备了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条,发展速度可以视为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彭忆强信心十足说道。

    [1][2][3]下一页 尾页

    7月9日,在吉利四川新能源商用车南充工厂研发生产项目总装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组装纯电动轻卡。本报记者 李向雨 摄

      个 案

      发力新能源汽车的“南充速度”

      逐步建立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7月9日,第一辆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完成总装下线。从动工到投产,两年时间,创造出吉利在川的“南充速度”。速度背后,是南充发力汽车汽配产业的雄心:到2020年,实现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成配套成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的汽车汽配产业高地。  □本报记者 伍力

      瞄准新能源汽车,“南充造”正在“弯道超车”。

      绿色环保是一大亮点

      76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续驶里程超过200公里,18项高压安全措施,远程汽车车联网平台……此次下线的吉利E200远程纯电动轻卡科技含量满满。依托全新的增程式动力系统、轻量化铝合金车身以及电驱动技术,车辆的环境排放大大降低。“快递物流业务快速增长,带来物流用车增长利好。公司将形成以分布式、智能化集成的全新动力系统为特色的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模式。”吉利南充相关负责人介绍。

      产能充分释放,一流工厂是关键。巨大的车间,立柱却不多,总装车间内多数工序都由摩擦输送线、机器人、机械臂完成,从钢板到整车下线全线贯通。绿色环保更是亮点:全封闭降噪结构的冲压车间,大大降低噪声污染;涂装车间采用先进的汽车水溶性油漆工艺、废气循环焚烧工艺及机器人喷涂工艺等,在环保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龙头聚集撑起产业大梁

      吉利四川商用车新工厂对面,吉利二期项目已开始场平。两期项目累计投资138亿元,将进一步释放产能,助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跃上新台阶。

      一条公路之隔,重庆银翔30万辆整车项目也在快速推进。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将建设年产30万辆汽车整车、10万台发动机、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心。

      龙头聚集,成为行业投资“风向标”。一年多时间,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新太行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博萨汽配等配套企业纷纷抢滩南充。围绕新能源汽车,南充逐步建立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同时,以南充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为龙头,南充12家汽车汽配技术中心进一步协同合作,提升研发实力。吉利还将与南充大中专院校开展合作,培养初级技术、初级管理、初级工艺等方面人才。

      “四个一”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今年3月,首批“南充造”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已经上路;9月,还有50辆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在市区投入使用。与之配套,本月内,南充将建成50个公交专用电桩。年内,主城区将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满足城市公交、物流用车需求,到2020年实现全域覆盖。以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为突破口,南充还将在出租车、市政和邮政快递等行业领域优先推广使用本地造新能源汽车。

      这是南充全域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缩影。为实现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南充提出“打造一个基地、完善一个链条、构建一个体系、创建一个平台”。目前,配套政策已经出台,将设立市汽车汽配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研发创新、市场拓展、品牌培育、兼并重组等,进一步支持汽车汽配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专、做优做特,形成“雁群效应”。

    首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尾页

      探 索

      首批“自贡造”新能源汽车下线

      将销往德国,国外一次性订单已达5万台

      预计年内将完成生产目标1万辆,主要出口东南亚及欧洲

      本报讯(记者 秦勇)近日,首批“自贡造”新能源电动汽车“天非微跑”在自贡沿滩区下线,将销往德国。该车由广东天非尼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可年产12万辆,为欧洲标准低速电动汽车。

      “天非微跑”百公里耗电5.5度,百公里费用不足5元;一次充电续航110公里,选锂电可达350公里;充电不依赖充电桩,只要有三相电源插口即可充电;最高时速45公里,总重量550公斤,维护保养费用低,且拥有无线充电技术、可伸缩织物软顶、过载防倒滑、太阳能增程装置、民用电安全充电技术和电池智能修复系统等自主知识产权。量产启动后,预计年内将完成1万辆的生产目标,主要出口东南亚及欧洲。目前,公司国外一次性订单已达5万台。

      作为沿滩区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今年2月,总投资30亿元的天非尼迪低速电动智能车项目开工。在沿滩区“保姆式服务”的推动下,仅用3个多月时间成功实现“天非微跑”电动汽车下线,开启了自贡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之路。

      目标

      野马汽车谋划“弯道超车”

      用三到五年引进培育200家左右的汽车总成配套企业,计划投资4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

      本报讯(记者 邹俊川)7月9日,绵阳高新区野马汽车绵阳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焊接、涂装、总装等生产线上一片忙碌。厂房外的空地上,停满了刚下线的野马T70新能源汽车。基地背后,占地281亩的发动机、保险杠和仪表盘等配套厂房建设已基本竣工。

      2014年底,野马汽车绵阳生产基地投产。目前,已建成完整的乘用车四大核心工艺,大部分设备从国外进口,自动化程度高、工艺水平国内领先。去年,绵阳野马汽车生产整车超过3万辆,今年将冲刺6万辆。

      新能源汽车承载着野马汽车“弯道超车”的梦想。然而,绵阳当地缺乏足够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这成为野马汽车绵阳基地负责人何茂华的一块心病,“现在的采购成本很高,就近配套率不足10%。”如何补齐核心配套?何茂华表示“我们打算用三到五年引进培育200家左右的汽车总成配套企业,计划投资4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

      销售策略上,野马则在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差异化发展之路。目前,野马汽车正在绵阳3万人以上的重点镇建一批汽车4S店,在驾校、高校、企业等单位开展推销活动。

      “野马”跑得快不快,生态圈很重要。绵阳充分发挥现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础,先后引进中国高新汽车产业园、天津力神锂电池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四川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逐步完善电池、电机、电控和整车设计制造等全产业链。

    首页 上一页[1][2][3]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