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身边党员】王洛让:雪山顶上的坚守者 群众眼中的风雪灯塔
  • 【身边党员】王洛让:雪山顶上的坚守者 群众眼中的风雪灯塔

    时间:2017-07-11 21:01:18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11日讯(记者 李春雨)他近十年如一日,长期驻守在海拔4300米且工作压力最大的折多山;他在风雪中穿行指挥交通,一年要泡烂两双皮鞋;他风里来,雪里去,即便摔得“七荤八素”也不下火线,被过往车辆誉为铁人交警、风雪灯塔。他就是甘孜州康定市公安局折西中队中队长、折多山警务站负责人王洛让,一名普通的党员,长期驻守全川海拔最高的、条件最为艰苦的折多山警务站,为的是确保318国道线的畅通。以他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铁人交警》广受好评。曾获得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两次三等功、全省公安系统优秀交通民警、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雪山顶上的坚守 风雪中的守候

      折多山海拔4298米,警务站坐落在山顶垭口附近,自然气候恶劣,常年气温在零下1度至15度,常人无法忍受。寒冬季节里,同事们想拍张照工作照留念,但由于气温过低再加之雾大,有时侯照相机都启动自我保护程序,直接“罢工”不工作。吃水难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生活中的难题,夏天和春天,还可以接山泉水饮用,可一旦到了冬天和秋天后,水就被冻住了,只好驾车到山下河谷中取水。这两则故事,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苦环境里,王洛让和战友们却长年坚守在此,奉献在此,用“忠诚于党、坚守使命”的责任担当,在雪域高原书写了一曲曲平凡英雄之歌。

      王洛让负责的那段路线作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318国道线,恰是甘孜州境内最为繁忙的路段,也是交通安全形势最为严峻的路段。由于温度低、弯多雾大,道路结冰情况最为突出,车辆打滑甚至发生交通事故,经常导致有拥堵情况发生。

      作为退伍军人的王洛让,没有被这些眼前的艰难困苦吓到,把部队上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带到地方上,任劳任怨,冲锋在前,身先士卒。面对道路上积雪和厚厚的冰层,王洛让和战友们不得不经常步行指挥疏通交通。一天下来,王洛让就要在又硬又滑的公路上差不多步行近20余公里,在长长的车流中穿梭,不知疲倦地保障通行,同时还要经常在冰冷的雪地上帮助过往司机挂防滑链、搀扶有高原反应的游客、为堵车的驾驶员送上热水,免费为游客提供高原应急药品。让人心疼的是,因为常年双脚站在雪地里执勤,每年都要泡烂两双皮鞋,王洛让的左脚脚踝如今已患上风湿。

      工作环境的艰苦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自2007年以来,不少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都相继调离,就连站上的国旗都因风吹日晒都换了好几面,然而,熟悉折多山情况的他,深知山上工作需要的他,一如当初般地坚持留了下来,扎根于此。2013年9月的一天,折多山下了一天一夜的雪,积雪深至膝盖,道路中断无法通行。为了除雪抢险和疏导交通,王洛让和战友们在折多山上待了3天3夜。那时候还没建警务站,只能睡在警车上。

      风雪中的暖男 他是过往群众眼中的一座灯塔

      “看到他们,我们就看到了希望。从折多山这些交警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不是一句空话,体会到了当你最无助的时候,他们贴心的帮助才是最无私、最温暖的。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都是为了保障我们的出游平安顺利。山水相隔,我在这里只能默默地祈祷,祝愿他们健康快乐,家庭幸福!我也只能为他们100次点赞!”今年国庆期间,有一名叫张逊的成都游客来信给甘孜州公安局高展局长,通过讲述自己深夜自驾途中车辆发生故障后被折多山警队救助的故事,由衷感谢州县公安机关培养出来了像王洛让这样热心肠的好民警!

      其实,像收到这样的表扬信,甚至在“天涯”论坛里收获的网友点赞,王洛让和他的战友们都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热情为民排忧解难所换来的。王洛让他们驻守的折多山交通管理警务站,就像深夜中的一座灯塔,成为了冰雪中过往人员最温暖的驿站。

      “全世界的风,我来为你承受。我负责赴汤蹈火,你负责快乐生活。只要我能保护好你什么都足够,做一个平凡的英雄!”――致雪域高原上的康定交警。这是去年3月四川省公安厅官方微信写给康定交警们的一首小诗,被广大网友大量转发。

      “这儿条件虽苦,但我们警务站代表的是康定交警,我们的人生价值可以得以体现,可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王洛让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工作起来兢兢业业,并乐此不疲。这些年来,他自己都记不清有过多少回抗冰保畅的艰苦战斗。对于他们而言,风里来,雪里去,这已经是家常便饭。

      去年2月21日迎来康定那一场十年不遇的持续冰雪天气后,折多山路段路严重结冰,车辆寸步难行,车流量拥堵达10余公里!面对这不期而至的恶劣冰雪天气,王洛让和14名战友们闻雪而动,逆雪而上,抗冰保畅,连续半个月坚守在岗位,守护着这条生命线,成为了这场暴风雪中最温暖人心的身影,被过往司机乘客们驻足称赞,网友、微友们也毫不怜惜地予以点赞!获得“敬礼折多山的交警、风雪中的暖男、人民的守护神”等层出不穷的点赞。

      殊不知,在这成功抗击十年不遇的冰雪天气战斗中,却凝聚了王洛让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2月24日,王洛让在折多山二台子带队排堵时,由于路面太滑,在七小时的排堵过程中,他先后摔倒了不下十余次,手脚不同程度受到扭伤,但他仍然坚持到道路畅通才撤离。由于长时间在冰雪一线奋战,他感冒发烧了好几天,口腔溃疡致使说话也困难,但他却坚持不下火线。就在今年4月25日至29日的持续强降雪,四月飞雪封锁了折多山,大量车辆滞留在此,他又连续五天五夜战斗在压力最大的山顶上。

      电影中的主角 他是铁人交警的代名词

      王洛让,这个被群众亲切冠以的“铁人”称号,不是徒有虚名,更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练就的。早在他当辅警的时候,就已初显铁人本色。1999年4月8日,在康定县塔公镇追捕持枪歹徒战斗中,当时还只是一名辅警的他就表现出了英勇无畏,右大腿被藏匿在草堆里的歹徒开枪击伤,后与闻声赶到的战友们一道将负隅顽抗的歹徒击毙。

      后来到折多山工作后,“铁人交警”的称号就慢慢与他结缘。2015年3月,为充分展示“铁血卫士、亲民使者”的甘孜公安新形象,甘孜州公安局党委决定以王洛让同志为原型,拍摄微电影。该微电影《铁人交警》一经播出后,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省州各类赛事中获得5个奖项,特别是在2016年9月28日,《铁人交警》在全国6000部微电影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公安民警“三微”大赛一等奖,为甘孜公安和四川公安赢得了荣誉。

      王洛让说,这是去年国庆他收到的最好礼物,但带给他的更多的是鞭策和动力。当大家在为之由衷祝贺时,王洛让本人却还默默地在风雪中指挥着车来车往。据统计,仅在去年国庆长假期间,王洛让和同事们共疏导了游客车辆13000余台次,帮助群众100余人,救助“高反”游客40余人,确保了国庆期间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用实际行动为全域旅游发展服好了务。

      大灾中的脊梁 他是“生命通道”的守护者

      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康定发生6.3级地震。折多山交通管理警务站是离震中塔公镇和康定机场最近的警务机构,震后5分钟,王洛让迅速召集民警,划定分管路段,投入到抗震救灾道路保畅工作中。全国各地大量的救灾人员、物资、机械和车辆不断涌向灾区,王洛让和同事不分昼夜地站在各个路口进行疏导、分流,指挥引导运送救灾物资车辆有序前往指定地点。

      在震后黄金救援期间,他们牢牢坚守抗灾前线,连续工作超过40小时,守护着救援车辆安全进出,出色完成了折多山至震中路段“生命通道”的保畅工作任务。

      付出就有收获。“全国特警优秀人民警察”、“2014年度全省十大我最喜爱的交警”、 “首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康定市首届“感动康定・最美好人”等接踵而至的荣誉,就是对他工作的最好褒奖。面对眼前的荣誉,他谦逊地表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这是全体警务站同仁辛苦工作所换来的荣誉,全州比我更优秀、事迹更感人的民警大有人在,我只不过是众多甘孜警察中最普通的一员”。 对于家人,由于常年在山上执勤,与家人聚少离多,家里的重负都落在了爱人的身上,所幸妻子通情达理,这是这个42岁康巴汉子内心里最为愧疚的事。

      “折多山海拔再高也高不过群众的利益”。这是王洛让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直奉行的做人做事原则。常年在高海拔的地方工作,长期的缺氧和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身体大不如从前,有时候都甚至感到力不从心,但为了过往群众的安危,他还将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全川海拔最高的警务站,切实把群众的利益举过头顶,在巍巍折多山书写风雪人生。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