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聚焦倚象镇绿色发展之路”系列报道之二一村一品一业一景
  • “聚焦倚象镇绿色发展之路”系列报道之二一村一品一业一景

    时间:2019-10-15 19:32:53  来源:  作者:

    原标题:“聚焦倚象镇绿色发展之路”系列报道之二一村一品一业一景

    产业基础薄弱、支撑能力不强,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面临的最大短板,做强产业、做大“蛋糕”是脱贫攻坚的根本途径和长效之策。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思茅区倚象镇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围绕林果、畜牧养殖、乡村旅游、林下经济、特色农业等产业,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特色,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蚌弄柠檬结出“甜滋味”

    金秋九月,蚌弄村漫山遍野的柠檬树枝头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实。车间里,果农们正对一大批黄澄澄的柠檬进行摘袋、分包。自2017年引进优质的优力克柠檬品种种植以来,经过两年的精心培育管护,2019年9月,蚌弄村柠檬产业种植户迎来了初次收获采摘。

    “蚌弄村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柠檬,2019年只是初收,2020年进入丰产期后,通过科学的管理,每年亩产量可达2000—3000公斤,收获的柠檬鲜果由合作社统一回收,预计2019年全村种植户2次采摘后,收入可达到6万元。”蚌弄村党总支书记黄永平高兴地说。

    据介绍,蚌弄村的柠檬产业自引进种植以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和产业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工作,并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广种植,目前全村已有9个村民小组开展种植,总面积达900余亩。

    永庆蔬菜卖出“富生活”

    “这一季的蔬菜品种比较丰富,有白菜、青菜、空心菜、小米菜、韭菜、薄荷等近20个品种,每天凌晨4点我们就开始备货、装箱,把优质、新鲜的蔬菜配送到天生祥、大兴、百姓等思茅主城区的大型超市,总量在20吨以上。”忙碌了一天的思茅区兴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庹从安告诉记者。

    倚象镇永庆村是思茅区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300人,围绕脱贫攻坚增强“造血功能”,该村通过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导43户贫困户发展无公害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实现增收致富。2018年,该村大棚蔬菜种植6940亩,实现总产值2500万元,直接带动6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

    “2008年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思茅区兴民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开始农户不愿意种,我们党员干部就带头种、跑市场、找销售渠道,慢慢带动群众一起种。通过10余年的发展,我们现有无公害蔬菜基地2100亩,年亩产量7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发展无公害蔬菜、保城市蔬菜供应’的目标,进一步加大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力度,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力争每天为思茅城区提供优质、安全、多样、新鲜的蔬菜30吨以上,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永庆村党总支书记杨文平心有感触地说。

    踏清河坚果种出“新希望”

    9月13日,正值中秋佳节,踏清河村牛花才一家团聚在一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举杯共同庆祝团圆的日子,感恩脱贫攻坚政策好,村民日子节节高。

    牛花才是踏清河村党总支书记,也是致富带头人。2010年,他带领群众种下了第一批坚果。转眼9年过去了,踏清河村的坚果种植从最初的100亩地2700棵坚果,发展到现在的15751亩(已投产8500亩)。2018年,全村出售坚果105吨,销售额达106余万元,每亩复合效益达124.7元,实现了土地综合利用、农民增收“双赢”。

    据介绍,踏清河村是1997年从怒江州泸水县迁到思茅区的移民村,辖14个村民小组,838户,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02户1097人。倚象镇党委政府和踏清河村“两委”班子积极与农业部门沟通,因地制宜,寻找适宜发展的产业道路,按照“巩固老产业、发展新产业”的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坚果+咖啡”“坚果+茶叶”的套种模式和“合作社+农户+市场”“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市场”等发展模式,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以扶贫资金撬动,促进产业发展。

    如今,硕果累累的坚果树在踏清河村比比皆是,并逐渐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发财树”。(记者徐瑞郑璐通讯员李贵华郑莹莹董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