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普洱市民政事业发展纪实
  • 普洱市民政事业发展纪实

    时间:2019-10-19 18:52:49  来源:  作者:

    原标题:民政为民谱新篇——普洱市民政事业发展纪实

    社会救助兜底有力,特殊群体关爱到位,养老事业发展提速……回望过去,普洱民政人在风雨兼程中走过不平凡岁月,实现了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民政系统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条主线,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以一个个事例、一组组数据、一幕幕图景,践行着“为民民政、贴心民政、阳光民政、满意民政”的使命和担当,最终实现了老百姓幸福指数“翻倍”提升。

    济民困民生保障网越织越牢

    保民生最重要的是保基本。市民政局聚焦主责主业,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让兜底保障的阳光雨露覆盖广泛,质感温暖。

    从今年7月1日起,我市提高了2019年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这份民生“大礼包”惠及全市16.8万困难群众。调整后全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18年的每人每月558元提高到630元。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18年的每人每年3504元提高到4600元。农村低保ABC三类对象的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332元、257元、204元。

    市民政局始终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100%纳入低保分类保障或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后进入正常动态管理,且稳步提高补助标准。截至8月31日,全市城乡低保对象167949人,其中,全市农村低保对象共15877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纳入农村低保109025人,占全市农村低保对象的68.66%。全市共发放城乡低保金27505.91万元。

    与此同时,市民政局制定了《普洱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管理推进阳光低保的若干规定》,打造“阳光低保”,指导县(区)精准施保,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全面完成行业扶贫兜底保障工作任务,确保兜得住、兜得准、兜得牢。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建立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共备案141人;连续开展精准施保专项清查行动和核对信息系统比对核查,截至8月31日,对全市28114个申请城乡低保的困难家庭成员进行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比对,共出具核对报告92570份;排查处置“政策保”、推进落实阳光低保,现已清退政策保2890人,政策保对象已清零;建立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制度和“三不两随机”监督检查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并对低保政策、资金管理、能力作风及时进行督促检查。社会救助更加规范化。出台《普洱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办法》《普洱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与银监、国土、卫计等部门协作,推进数据共享,实现精准救助。目前,部分县(区)已通过社银一体化系统实现社会救助资金自动化发放。

    基层经办力量不断加强。出台《普洱市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力量的实施方案》,协调财政部门落实2019年市级配套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力量资金,支持市县乡村四级充实社会救助服务力量。惠民政策宣传广泛有力。通过云MAS平台将低保政策等民政惠民政策和社会救助资金每月发放情况及时以短信方式提醒救助家庭,全力打造阳光救助。

    解民忧社会福利事业广覆盖

    民政工作包罗万象,多而庞杂,影响面却深而厚重,覆盖对象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但无论面对多少困难,全市民政系统始终把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作为民生所系、民心所向,从供给侧发力,努力实现供给主体更加多元、受益范围更加广泛、惠民内容更加丰富、质量水平更有保证,促进社会福利服务扩面、提质,逐步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向普惠性发展,让民心民意期待逐步兑现。

    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加快推进。着力构建兴办主体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机制市场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市级明确2018年至2020年,以2017年度全市福利彩票销售额为基数,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统筹的市级专项公益金增量部分,专项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制改革进程中,一方面,大力推进现有养老机构提升服务质量,促成全部农村敬老院取得了法人登记证书,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全部参加了综合责任保险和雇主责任险全省统保工作。投入资金对我市的养老机构进行消防安全改造和提质改造。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推进敬老院管理由政府直接管理向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转变,日间照料中心与家政专业护理中心合作运营。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全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以普洱市茶城养老服务中心为试点,鼓励医疗卫生机构拓展健康养老服务,在养老机构建立巡诊制度和设立门诊,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截至目前,普洱市共有157个养老机构,其中:7个城市公办养老机构,39个农村敬老院,106个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5个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养老总床位5958张。

    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大力推进儿童福利关爱体系建设,以县(区)、乡(镇)政府、村(居)委员会为主导,建立市、县(区)、乡(镇)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福利服务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全市明确乡(镇)督导员106人和村儿童主任1066人,实现了乡(镇)、村(居)的全覆盖。切实做好儿童救助保障,全市现有3所儿童福利院,机构养育及社会散居孤残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救助标准分别为1974元/月、1274元/月;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儿童之家32个,占全市55个社区总数的47.27%;县(区)、乡(镇)、村(居)三级组织机构落实属地责任,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家庭进行探访、巡视,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救助机构实施流浪乞讨儿童寻亲返乡和“小太阳”等救助关爱保护工作,着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社会氛围。

    此外,殡葬改革稳步推进,加快推进公墓建设,2019年已下达300万福彩公益金用于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计划新增15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开展殡葬服务单位规范管理专项行动,明确收费标准,大力推行阳光殡葬,深入推进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暖民心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加强

    市民政局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致力打造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为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深度融合。

    推进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创新。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深入推进农村社区试点工作,思茅区作为省级试点区,根据实际确定了倚象镇大寨村和六顺镇官房村为试点村;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作为市级试点县,根据实际确定德化镇那迁村和同心镇那柯里村为试点村,其他县每年选择至少1个村作为本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做好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上报推荐工作,现已上报推荐宁洱县同心镇那柯里村、思茅区六顺镇官房村、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路水村、宁洱县磨黑镇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把扫黑除恶工作引向深入,推进落实村(社区)干部任职资格联审和县级备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做好村(社区)干部清理和补选配齐工作。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村干部绩效补贴制度、村级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制度,对在职村干部参加养老保险给予定额补助,妥善解决离任村干部待遇问题,落实村民小组干部务工补贴。

    同时,清理规范、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与市文明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的通知》,明确到2020年全市所有的村、社区修订完善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增强各项村(社区)事务的公开和宣传力度,设置信息公开栏,张贴公示,切实解决“群众不知道政府有哪些民生政策”的问题。

    有效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规范社会组织登记流程,截至8月31日,全市依法成立登记的社会组织数量达965个,其中,社会团体77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95个,认定慈善组织1个,颁发《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证书》12个。我市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围绕“五分离五规范”开展脱钩试点工作,按照“应脱尽脱”的原则,全市应纳入脱钩范围的行业协会商会26个(市级18个,县区级8个)行业协会商会均已完成脱钩任务,脱钩率100%。切实抓好清理规范社会组织工作,全面梳理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的基本情况、组织名称、违法违规、活动开展情况等11个方面具体情况,全面详细掌握了全市社会组织运行情况,针对各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台账,逐一整改销号,确保清理整顿到位,管理进一步规范。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契机,深入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发现未在民政部门登记擅自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4个,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宣传相关政策规定,按照规定到民政部门登记2个,取缔2个。

    社会组织的作用正越发凸显,他们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管理、社会公益责任。今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四周年之际,由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在思茅区世纪广场举办主题为“慈善聚焦精准扶贫,携手共创美好生活”慈善日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共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社会组织党委联合普洱市川渝商会、浙江商会、广东商会党支部走进市敬老公寓、儿童福利院开展“积小善,成大爱”99公益日慰问活动,营造“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时时可慈善”的良好氛围。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也是各级民政部门机构改革全部到位、广大民政干部职工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新,服务发展大局,集中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了一批社会关注、群众急需的民生问题,民政工作托底线、促发展、保稳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海阔春潮涌,风劲好扬帆。普洱民政人将顺应人民新期待,把握时代新趋势,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坚定执着,谱写为民爱民新篇章。(记者付颖)

    本版图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