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泸西村民张文华:退伍不褪色 转业不转志
  • 泸西村民张文华:退伍不褪色 转业不转志

    时间:2019-10-19 19:00:01  来源:  作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年至古稀却始终用一名军人和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就是泸西县午街铺镇水塘村委会小河边村村民张文华——49年的党龄让他历久弥坚,像一坛百年佳酿更加回味悠长。

    1949年出生的张文华,1968年参军,期间曾随部队到越南、云南、陕西、河北等地拉练磨砺。虽然参军时间短暂,1973年他就退伍了,但他却把部队的优良作风深深地烙印在脑海,把首长离别时谆谆教导铭记于心——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永远装着一颗“红心”。

    “怎样才能当好一名村组干部?一定要心怀‘四心’,真心,公心,童心和责任心;以身作则,干字当头,一马当先。”转业后回到家乡,他至60岁就一直担任村组干部,期间,无怨无悔地无私为乡亲们服务,受到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人公社劳作时,他率先垂范,早出晚归,起得最早回来得最晚。总是比别人干得多,得到的比别人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他一心向党,总是把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发展生产的思想和方向在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做好宣传引导。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乡亲们的生活富裕起来了,交通基础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红墙绿瓦掩映在绿水青山中,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他高兴地笑了。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拿公家的一分一厘”。当了进四十年的村组干部,他始终不越雷池一步。仅凭这点,就赢得了乡亲们的一致认可。

    “不是老张能力差,而是他拖累大,磨难多。”从乡亲们口里得知,2004年他老伴患子宫癌去世,多年的医治让积蓄挥霍一空,还负债累累。乡亲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2014年硬是央求村组干部评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希望能帮助他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定要自力更生,不能拖乡亲们的后腿。”几年前,正打算帮扶小儿子建新房时,2017年他小儿子的妻子检查出肺癌,经多方医治无效于2018年去世。积蓄又化为乌有,他没有任何怨言,勉励儿子人穷但志不能穷;帮扶小儿子抚养两个孙子、孙女读书。2019年,他不惜自己年老体衰,与小儿子共同栽种了11亩烤烟,6亩玉米,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白天帮小儿子干活外,还得照顾小儿子的一日两餐。人到七十岁还得又当爹又当妈,生活异常艰辛。

    此时,他腰更弯,背更驼,人显得更加苍老了。

    近年来,小河边村积极响应当地党委政府的号召,把村子里的烤棚、垃圾堆、粪场改造成绿地、花园。这时,却陷入了最大的困境——三分栽,七分管。虽然树木栽种起来了,花儿绽放出娇艳的花朵,草儿也绿得逼人的眼,但是今后的绿化谁来管护呢?有资金倒是轻而易举,但村委员没有一分钱。年轻的要忙于农活,年老的想颐养天年,这“赔钱”的买卖谁干?这个时候老张挺身而出,他农闲之余,利用别人抽烟喝酒的时间,手拎剪子、肩扛锄头,修枝整形,拔除杂草。

    “我们每早上起床时,他就已经在修剪着花草了。这么大的年纪,还无私奉献不辞辛劳,我们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向他学习”。小河边村民对他跷起了大拇指。

    “每当走进这个村子,街道总是非常干净整洁,花园总是充满盎然生机,这与老张的管护是分不开的。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是我们每名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午街铺镇党委书记段泽如是评说。

    “我知道这是公益性岗位,没有报酬,更没有薪金,但我还是会尽全力帮大家干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说此话时,他还是忙得不亦乐乎。

    “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此话简约而不简单。漫步来到老张家,笔者发现庭院干净整洁,院里万年青蓊郁葳蕤,墨绿的爬山虎更加郁郁葱葱了。

    云南网记者李树芬杨之辉通讯员曾波杨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