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国际评论 > 张颐武:优秀大众文化短板亟待补齐
  • 张颐武:优秀大众文化短板亟待补齐

    时间:2017-04-26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赵建东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广受好评,表明优质大众文化确实能对社会产生极大的正面积极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提供优质文化供给,而优质大众文化产品对公众兴趣、社会潮流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左右或拉动作用很强。正因如此,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出产更多优质大众文化产品,让大众文化和高雅文化齐头并进。

    在观念上,我们首先需对文化消费、文化供给的特性有充分认识。谈到文化供给,我们头脑中总以为应多些经典文化产品,少些通俗作品。但从全世界来看,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其实是以大众文化产品为重心的。美国、韩国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好莱坞的全球地位,就是大众文化影响的重要例证。大众文化的成功实际上来自于主创方从消费端对社会心理充分而精准的把握。

    目前来看,文化供给侧改革“补短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如何培育优质大众文化产品。在观念上注重大众文化,就是首要一步。

    在此基础上,则要重视对大众文化原创内容的培育,既不丢掉传统模式,也要重视新的增量和发展空间。网络文学、游戏等都是重要方面。比如我国网络文学经过十多年发展,在原创方面已具备世界性优势。网络文学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直接见面,通过需求侧长期检验,我国 已出现了一批相对优质的作品,这都是上游原创力的体现。在越南等国家,中国网络文学已有相当大影响,这对我们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有积极作用。只有上游原创得到发展,下游才有潜力可挖。

    问题是,我们一些文化部门还习惯于跟传统创作队伍打交道,对有成绩受欢迎的年轻一代优秀人才还缺乏了解。加强与这些人才的沟通,将其融入社会整体发展中来,成为当务之急。对于在市场上经过考验的优秀作品,在政策导向上予以鼓励。在这方面,我们要去除盲点,真正体现出对当下文化发展的切实把握和理解。

    基于这些目标,我们的文化管理在坚守价值底线和价值提升要求的同时,也应更具弹性和柔性。文化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过程,提供优质产品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高峰”的出现也需一个长过程,其间要充分重视市场选择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对大众文化产品“格调”的认识不能太狭窄,对主题积极的理解不能太简单。实际上,文化市场上真正受欢迎的产品,多数在价值观上是无害甚至是积极的。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文化产品管理上,要更多倾听公众意见和主流声音。对文化领域的新增长点,社会应给予关注和发展空间,待其取得一定发展后,管理政策更要跟上、加以规范,遇到问题应多跟企业或创作者沟通,管理手法要更灵活。(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