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资讯 > 国际评论 > 岳西宽:“文明对话”刻不容缓
  • 岳西宽:“文明对话”刻不容缓

    时间:2017-04-16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赵建东

    由新加坡炎黄国际文化协会、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和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与东南亚高端论坛,在马来西亚槟城盛大举行,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大陆、港澳台等地的52位学者云集,以及东道主马来西亚500多人与会,使得这个论坛成为槟城,也是东南亚国家有史以来最大的国际论坛。

    “一带一路”为文明对话提供契机

    林祥雄:(会议主办者,新加坡炎黄国际文化协会会长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主旨演讲:“文明对话刻不容缓”)

    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往来于种族迁徙历史深远,尤其是文化交流、物资互换与文化传承,更是密不可分,而“一带一路”自2013年落实实施以来,早已从东南亚区域启动。

    “一带一路”能成为中华文化核心理念与价值的载体,实施与执行过程中能体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与气度,推行“厚德载物”的普世价值,为人类求福祉。在21世纪,文明把人类智慧推往宇宙寻秘,也试图解密人类起源与生命的意义,“一带一路”的跨越时空与颠覆性的政经文命运改变,因此文明对话,显得刻不容缓。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源自其核心理念与价值以及对宇宙观与世界观。西方宇宙观是“天人对立”,而东方的宇宙观却是“天人合一”,因此文明本质是和谐、谦让、圆融的“文明对话”。

    纵观古今中外,国家版图的地缘政治,天然资源的争夺与市场物资的竞争与占据而导致战争。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到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形成,再到殖民主义,显示欧洲主义与欧洲中心的政经强势是筑建在不熄烽火;反观2000多年前中国汉朝开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所进行的文化与物资的交流与互换的和平、和谐之旅,充分体现了东方和而不同的谦让、平等、互助的东方文化本质,两者有天壤之别。

    现在海陆海陆丝绸之路重现,体现东方文化的核心价值与理念。当地球村人民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将消除隔膜与猜疑,达致相互理解与互信。

    林冠英:(马来西亚滨州首席部长,主旨演讲:“一带一路”在槟城发挥影响力,大陆建筑公司取得143亿工程)

    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政策已在槟城发挥影响力,不仅多家公司前来投资,更有多个建筑公司成功取得高达143亿令吉(约35亿美元)的建筑项目,希望通过契机,让马中两地企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槟城作为国际主要电子电器枢纽,获得逾300家跨国公司投资;也吸引中国外资开始投资,如槟城晶科太阳能、晶澳太阳能、南通富士通微电子有限公司与AMD电子公司投资4.36亿美元,更在槟城成立合资公司。

    槟城与海南省是友好省州、和福建省厦门市是姐妹市,也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多个建筑公司已经在槟城取得了多项建筑项目,包括修建公路、桥梁、水坝、填海工程和海底隧道。

    这次在槟城举办的高端论坛,更关注艺术、文化与古,槟城将艺术视为能改变经济命运的重要因素,所以有意向北京798艺术特区一样,斥资3000万令吉发展槟城艺术特区。“槟城作为世界著名的街头艺术重镇,有出名的壁画及铁线艺术,并且很快在光大拥有232公尺全世界最高的壁画。同时,也拥有15家博物馆,包括孙中山博物馆及15家艺术馆。现在也斥资2000万令吉整修及修复滨州博物馆”。

    何亮亮:(香港凤凰卫视评论版副总监兼资深评论员,主题演讲:不明白“一带一路”,西方媒体只知马歇尔计划)

    “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是非常正面的概念,“一带一路”的产生是21世纪中华民族发展的宏伟计划。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欧洲,同期类似的紧急援助在韩战后也在亚洲第一岛链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实施,受援范围大部分是今日美国的盟邦。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版图最小的朝代,但却是最文明的朝代。宋朝的人民教育及文化借由高水准,而这朝代留下了优良的中华文化。为什么中国领导人在早前举办G20峰会时,不选在上海或北京,选在杭州就是这原因。

    现今伊斯兰与基督教的冲突不断,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大家并不得而知,但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具有包容性,一切和为贵,与世界接轨。

    “一带一路”与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汶莱、菲律宾、越南、澳大利亚

    饶美蛟:(岭南大学荣休讲座教授及原副校长,因长期对香港高等教育所作之贡献,于2008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铜紫荆星章,演讲题目:“一带一路”创意: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汶莱三国的视角)

    在东盟十国中,新加坡、马来西亚(大马)与汶莱三国有比较深厚的历史因缘,这三国在独立前均曾遭受英国的统治。二战后及大马成立前,英属北婆三邦(沙巴、汶莱、砂拉越)、新加坡及马来亚联邦五地曾共用同一货币(“叻币”)。此外,新、马、汶三国是东盟十国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均GDP最高。同时这三国的国语均为马来语,而伊斯兰教则为大马和汶莱两国的国教。此外,在各国中,三国的华人比例也较高。

    上述三国虽有不少的历史文化背景,但各国的经济结构迥异。此外,三国历史上有不少的矛盾,马来西亚与汶莱过去有领土争议,新、马之间亦有若干历史遗留下的问题。

    探讨“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创议及其与新、马、汶三国的关系,必须以上述三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背景下作探讨。

    张玉安:(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教授,,《东方文化集成》主编,演讲题目:组建多远族群政党是实现米路西延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再谈马来西亚族群融合的因素)

    马来西亚独立以来一直实行单一族群政党制度,对此,旁观者更多的是肯定和欣赏,认为这是马来西亚政党制度一大特色,诚然,这一政党体制长期以来为维护马来西亚各族的利益,建立多元民族文化,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然而也存在着某些难以克服的弊病,愈加形成影响族群团结、国家安定,以致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其实,实行政党政治改革,组建多元族群政党,在马来西亚各民族民众之宗已经具有广泛的共识。为此,顺应民意,推动这一改革,是摆在马来西亚个族群领袖和民众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苏文菁:(福州大学教授,福州大学闽商文化研究院院长,演讲主题:海上丝绸之路回顾与马六甲海峡前景展望)

    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世界海洋交通以及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马六甲海峡上的槟城、马六甲城与新加坡无疑是其代表。不同的族群携物产与不同的文化在此汇合,南亚个族群、东北亚各族群、华人与欧洲人无意识早就马六甲海峡海洋贸易繁荣与今天格局的重要建设者。“海上丝绸之路”是亚洲海洋经济文化共同体的“概念”,《马来纪年》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应该引起汉语学术界的重视,积极融入中国倡导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无疑是马六甲海峡辉煌前景的保障。

    内布雷斯:(菲律宾雅典耀大学教授,曾任雅典耀大学校长,演讲题目:“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年轻人的领导和友谊建设)

    当欧洲共同体的倡导者们创造出统一欧洲的愿景时,他们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促进青年一代在不同欧洲国家之间的旅行和交流。要么认为,两国未来的合作将建立在青年领袖彼此间友谊的基础上。“一带一路”为国家质检建立合作和共同繁荣创造了巨大的机遇。我相信,这一倡议也能为我们青年领袖的团价和优异创造更大的机会。

    我负责菲律宾雅典耀大学的Richardo Leong中国研究中心的工作,我们的重要宗旨之一实在菲律宾和中国的年轻人之间架设友谊的桥梁。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在“10+3”背景下的友好合作关系。在1970--80年代我帮助建立和领导东南亚数学学会,并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数学学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跨地区的合作网络及友谊纽带。我们是东恶魔南瓜大学网络的积极成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的大学一直在与北京大学菲律宾语专业开展合作,并在我的大学设立菲律宾第一所孔子学院。我的理想是在我的大学和其他大学成立更多的青年组织,以“一带一路”的经济合作为契机,建立并促进年青一代的友谊。他们总有一天会成为领导者,我下午这些优异将成为国家质检合作和信任关系的基础。

    杜进森:(越南社会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前所长,越中友好协会常务委员,演讲题目:论越中经济“两廊一圈”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战略对接)

    越中经济“两廊一圈”从2004年提出来,包括:昆明,老街经济走廊;南宁,凉山,河内,海防经济走廊和北部湾经济圈,经过了十多年推动已经取得初步成效。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禁毒和成果超出预期,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截止2017年7月份,“一带一路”沿线双、多边产能合作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

    2015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越南时,双方同意推动余额中积极“两廊一圈”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战略对接并在此框架下的互联互通合作。

    这种对接一定要务实、效益、利益平衡的合作。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科技,环境,交通运输领域。合作方式要灵活,从小到大,从易到难,最终目的是有利于双方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为这个地区和平合作发展做出贡献。对越南来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内容应该把民心相通放在第一位,中国的周边国家外交政策“亲诚惠容”之中,“惠”字应该起核心作用,这样会增进双方的互相理解和政治信任。

    杨国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缅甸语专业副教授,演讲题目:“一带一路”倡议在缅甸的机遇与挑战)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在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之间,面向印度洋,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是中国十四个陆上邻国之一,也是中国西南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这样的地缘位置决定了缅甸对于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是中国外交方向的优先方向。“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于2013年提出的一个战略构想,以和平与发展为目标,旨在维护和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同时带动周边国家的发展。“一带一路”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和优先,契合缅甸发展的实际需求。

    缅甸自2016年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政府上台后,国内首先面临的是和平与发展两大任务,而这两大任务的解决的需要中国的助力,尤其是缅甸经济发展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投资增长缓慢、就业不足等问题,如果能搭上中国“一带一路”的便车将会对缅甸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利用缅甸的优势中国也能实现资金、技术、产能走出去的目标。从官方态度上看,缅甸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是欢迎的,而且还加入了亚投行。但具体实施起来有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些解决起来有难度,也使“一带一路”的实施在缅甸面临着不少挑战,主要表现在:(1)缅甸国内的民族宗教问题(2)民地武问题(3)民粹主义的抬头(4)投资环境方面的欠缺。

    俞肇熊:(香港国际经济和金融学会会长与国际贸易协作组理事,演讲题目:中澳贸易投资发展现状及展望)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澳贸易投资发展迅速。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目的地,而中国也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2015年6月17日,中澳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式生效,中澳贸易投资合作迈入新阶段。中澳经济在结构上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澳签订自贸协定将会给两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给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中澳自贸协定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双边经贸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但在中澳两国贸易投资合作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场准入受到限制、咨询沟通存在不畅、投资主体过于单一、投资领域过度集中等。

    “一带一路”与港、澳、台

    张京育:(政治大学兼职教授,淡江大学特约讲座教授,演讲题目:台海两岸,东盟与海上之路)

    从历史、人文、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来说,东盟国家与中国具有密切的关系。东盟经济整合加深,中国大陆三十多年来以来亦积极投入东南亚和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并成为许多东盟国家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更要透过与东盟的连接,奔向南亚、中亚、近东到欧洲与非洲,堪称二十一世纪最具企图心的国际倡议。此一倡议的具体内容,实施方式,各方反应,机会与挑战为何,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台湾立足海上,历史上与南北经济体互动频繁。1970年代末期两岸关系改善后,台商主力多到大陆发展,对双方经济产生重大贡献。然而由于两岸政治问题悬而未决,台湾内部对于大陆关系的定位,仍持歧见。多时以求“西进”?“南进”?“两岸双赢”抑“分散风险”?政治圈、经济圈、社会圈,各有是非。近日民进党追求的新的南向政策其用以与做法如何?与东盟国家关系将如何发展?这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积极思考的。

    杨春:(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副教授,现任国际刊物“经济地理杂志”编委,“区域研究和区域科学”副主编,“万隆:全球南部发展杂志”联席编辑,演讲题目:中国—东盟产业转移:纺织企业跨境生产和贸易网络重组)

    自200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成本的提高和劳动力的短缺,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逐步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基于贸易数据分析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转移至东南亚的服装企业仍然以西方发达国家(美国和欧洲)作为最终产品市场。为满足西方市场的需求,服装企业主要从中国进口纺织品等中间产品,并进行简单组装加工,从而形成了新一轮的“三角式”生产网络结构。

    关峰:(澳门大学教授,演讲题目:“一带一路”与澳门)

    透过《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贸活动,可以为澳门的积极多远和长期增长提供有利的条件。为此,澳门现阶段须装备自己、迎接挑战:推进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及国际的旅游合作、坚强“中国—葡语系国家商贸和金融合作平台”功能、强化东南亚归侨网络和教育文化交流和更积极参与国际经贸组织。建议澳门成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让世界认识澳门,也让澳门进一步走向世界。

    “一带一路”综合研究

    杨保筠:(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现任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荣国家学院教授,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演讲题目:文化交流与中国----东南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随着中国政府的大力提倡和相关国家的热烈响应,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该倡议落实过程中,民意是否相同,已经成为重要促进或是制约因素。为了推进“一带一路”宏伟规划,特别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落实,大力推动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已经成为促进双方民众之间的彼此沟通,进而有效落实该倡议建设的重要途径。为此,应充分发挥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历史影响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在文化领域中的各个方面继续学习和汲取对方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强化和深化民众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理解。在具体实施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时,应继续重视和发挥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桥梁作用。同时,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东南亚各国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现实,增强与这些国家的其他民族,尤其是主体民族的文化交流工作。

    陈奉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演讲题目:从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两栖建设中寻求中国的发展)

    从海上和陆上加快推进丝绸之路建设,是促进中国发展、实现和平崛起的有效途径。无论从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从保障中国石油及其他战略物资供应,以及推进欧亚大陆南部形成新的文明中心来看,形成海陆丝绸之路建设的南北优势,互为犄角,相互倚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的问题,是对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进行具体谋划、布局与实施,形成以国家为主导,产、学、研、商共同参与的体系,长期被认为“停滞”与专制的欧亚大陆南部将发生历史性巨变,使世界进入由各国共同创造文明的新时代。

    岳西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 执行院长,演讲题目:喀什和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上的两个重要节点)

    喀什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缘优势,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瓜达尔港,是巴基斯坦在印度洋上新兴的一个重要港口。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打通进入印度洋的通道,也是连通欧洲、非洲和中东的最短路径。中巴正以中巴经济走廊为引领,以瓜达尔港、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经济合作布局。同时,建设中的中巴经济走廊也面临诸多风险,经济风险,地质条件风险和军事风险。(作者:岳西宽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