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房产新闻 > 领袖访谈 | 黄若青 白银时代力高发展之道
  • 领袖访谈 | 黄若青 白银时代力高发展之道

    时间:2016-07-25 23:22:00  来源:  作者:

      新旧交替之际,与观点地产新媒体长达两小时的对话中,黄若青讲述了关于房地产市场、企业变革,以及试水海外市场的思考与展望。

      编者按:2016年,又是一年博鳌(楼盘)之夏,这是一个新供给改革的年代。虽然房地产仍然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改变已经在进行,唯有直面并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

      这个夏天,一直以前瞻思想引导中国房地产脉络跳动的博鳌房地产论坛,因应形势推陈出新,坚持为行业的变革找寻全新思路,奠定思想高度及方向。

      总结过往、沉淀历史。观点地产新媒体继续推出“2016博鳌特稿”系列报道,遍访中国房地产及上下游全产业链的企业领导人、职业经理人、经济学者、金融专家、政府协会人士等行业精英。

      观点地产网 七月盛夏的深圳(楼盘),一场突如其来的阵雨过后,风中仍挟带着闷热的气息。在福田中心区,我们再次见到了黄若青。

      跨过半年节点,对于地产人而言也并非能够全然放松,作为力高地产集团的总裁,黄若青在下半年头一个月同样没有丝毫闲暇。

      此前几天,他刚结束对天津(楼盘)市场的考察――天津生态城最新土拍楼面价逼近8000元,比力高多年前的拿地价涨了几倍,楼市肾上腺素飙升。

      于是,见面的问候语就变成了“天津房价涨了多少”“其它地方的政府开始限价了”。

      48岁的黄若青看起来清瘦而神采奕奕,他却不时感叹自己是“中老年人”,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种表述并不真实。

      他过去十几年和员工一起准点上班,常常事必躬亲,如今每天看报表、抓统筹,夜里还坚持写书法。他的下属甚至透露,经常能从总裁办公室里拿回一份用软笔签字的文件。

      随着营销与运营战略逐渐调整到位,这家上市两年的闽商迎来最好一年。资料显示,2016年1-6月,力高合约销售额约34.3亿元,达到去年全年销售额80%左右,下半年计划在此基础上争取突破三位数。

      半年成绩单可圈可点,但回顾自上市以来力高的战略调整,黄若青亦坦言“压力很大”。他直言房地产形势剧变下的房企之困,不及时做出改变就意味着沉没。为此,他专门提出了以“重铸・变革”为主题的企业突围方案。

      新旧交替之际,与观点地产新媒体长达两小时的对话中,黄若青讲述了关于房地产市场、企业变革,以及试水海外市场的思考与展望。

      看力高时,你在看什么?

      见面刚坐下,黄若青便主动提及媒体及资本市场对力高的看法。让人意外的是,对于外界的疑惑,他一一作出了回应。

      2014年1月30日,力高历经六年时间,终于如愿成为在港交所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无论对于创业者还是对企业,都是一件值得铭记的事情。在港交所的成功上市,让力高实现了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开启了发展的新纪元。

      不过,上市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把双刃剑。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信息公开制度、业绩增长的要求,既是动力也是压力。这倒逼力高加速变革,组织的变革、人才的变革、文化的变革、产品的变革,刚刚开始。

      在上市之初,力高贯彻了谨慎的财务方针,其中IPO披露的净负债与股本比率仅1.1%。2014年、2015年,公司收益分别为35.03亿元、33.78亿元,股东应占溢利3.47亿元、4.01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9.52亿元、16.89亿元,净资产负债比率42%、23%。

      对于力高过去两年的经营状况,黄若青解释称,由于营业收入是以结转交易作为标准,公司的收益很大程度来源于上市前的合约销售。尽管如此,他坦言,过去公司主要以已开发项目获取的效益作为后续土地储备的资金,所以造成规模发展较慢。

      “这些因素导致外界认为力高轻规模而重盈利,其实并非如此。”提起诸如此类的刻板印象,黄若青淡淡一笑,表示对于公司而言,规模与效益并不矛盾,扩大经营也是接下来的必然方向,“企业没有规模,就意味着没有抗风险能力。”

      相比于一味扩张,在黄若青看来,以资金运营为中心的有质量的高周转、高增长,才是力高最优先的选择。

      他直言,过去两年对公司原有制度和文化进行变革,在不割裂公司过去与现在关系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最终,这种探索集中表现为对产品线结构、投资布局结构以及债务结构的调整。

      布局结构方面,力高的投资策略由“择优深耕二线,重点拓展一线”,深化为“大力拓展一线城市,深耕已进入的强二线城市”,并将布局收窄至深圳、广州(楼盘)、上海(楼盘)、合肥(楼盘)、南昌(楼盘)、济南(楼盘)、天津等具高增长潜力的城市。

      债务结构方面,黄若青介绍,力高除了银行融资、美元债券发行、境外银团贷款等传统渠道,已经陆续尝试了商业票据业务、特定收益转让业务,并与包括民生银行(600016,股吧)、汇联金融、平安信托等金融机构探讨更稳定、深入合作的可能。

      “力高平均借贷成本已经由2015年的9.6%下降至8.6%左右,后面还会持续下降,这得益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他透露,随着客户阶段性应收款项的金额逐渐加大,公司也在探讨将购房尾款打包进行证券化的可行性。

      不过,黄若青认为,依靠资本市场这种短期的输血促使企业的蛋糕迅速做大,从长远角度讲,融资仅是手段而非企业的终极目的。

      “最根本还是销售回笼资金的自我造血功能,力高向来狠抓资金回笼,从资金回笼率、资金回笼时间双维度落实精细化的考核指标。”

      国企合作生意链

      按照黄若青的企业哲学,抗风险能力在经营过程中要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这样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正如他在专访中所提及:“做企业第一要素不是某阶段运营得好不好,而是活着,这很重要。”

      这隐含了另一层逻辑: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已面临增长放缓压力,企业或许会碰到更多不可期的挑战。在经济好的时候,企业家赚钱往往是行情所使然;只有在经济不好时,才能发现企业的优秀特质。

      对于力高而言,现阶段面临的挑战还在于土地获取方式。一二线城市土地招拍挂市场异常火热,竞争激烈以致地王频出。在黄若青看来,这种拿地方式显然不适合力高,公司的扩张一定是以“与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方式”获取更多土地。

      通过城市更新介入土地市场是其中一种方式。观点地产新媒体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以来,力高先后在济南、深圳、烟台(楼盘)等城市获取城市更新项目,单个规划用地面积最大58.33万平方米。同年底,公司已交付物业平均收购成本917元/平方米,仅占平均售价比例13.4%。

      以深圳为例,继首次公开竞夺坪山项目后,力高选择通过城市更新、收并购方式获取坪山、平湖数宗地块。目前坪山项目已进入土地证办理阶段,平湖项目正在办理立项。

      黄若青笑着说,旧改虽然麻烦了点,但获取的土地成本更低,享受的土地红利更多,就像孵化一种东西,要付出时间成本,换来的肯定是更丰厚的利润。

      另一种方式是深化与区域性大型国企合作,力高这种合作主要集中于南昌区域,合作对象包括南昌工业控股集团、南昌国资产业经营集团、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等,项目则涉及南昌・君御都、南昌・澜湖国际等。

      去年12月29日,力高还向南昌市政公用定向增发1.76亿股,约占发行后股份总数9.9%。交易完成后,南昌市政公用晋升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民企和国企合作往往意味着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但富于冒险精神的黄若青认为这值得一试。他透露,在合作之初双方的确在项目开发模式上存在不同意见,为此力高给国企伙伴做了大量工作,强调民企在绩效考核、资金使用率等方面的优势,最后终于达成了共识。

      这种合作让力高获益匪浅,黄若青表示,国企在土地资源、区域影响力方面的优势,公司通过输出专业的房地产经验和高效开发运营能力,输出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而且合作项目都以“力高”品牌开发,公司可以收取一定的综合管理费。

      他进一步强调了国企在融资成本方面的优势,表示国企往往有严格的流程和硬性条件,这种背景能使力高得到金融机构的充分认可,融资时相关风控也相对容易通过。

      不过,在南昌的集中布局也引来外界对力高投资策略不均衡的质疑。2015年,以南昌区域为核心的泛海峡西岸经济区收益19亿元,占力高总收益56.24%;已交付面积25.50万平方米,占公司总交付建筑面积58.67%。

      黄若青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代表了一部分投资者的疑虑”。

      黄若青坦言,力高毕竟上市不久,前期的确存在布局过量的问题,但公司也在逐步扩大和深化对其它已进入城市的开发力度。

      “按照目前的货量排布,从明年开始,济南、南昌、深圳、天津将呈现出四足鼎立状态。其中,南昌区域在整体销售额中的比重将会降至三成左右。”

      在红海中开创蓝海

      随着对话深入,黄若青一改之前的稳重,语气开始变得轻松。

      “企业上市以后其实压力更大,要把这艘船调到正确航道上来也并不容易。”黄若青如释重负地说,2016年对力高很关键,内部改革的成果逐步显现出来了,所以我想也需要慢慢往外扩张。

      黄若青所指的成果主要体现在销售层面。7月13日晚,力高公告披露,公司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六个月止,实现合约销售约为34.3亿元,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与2015年全年合约销售40.57亿元相比,仅上半年已经达到去年八成以上水平。

      “这跟力高的布局有关系,包括合肥、天津等都是上半年销售的热点区域。同时公司也得益于对市场推盘节奏的把握,保证有盘可卖、有货可推。”

      下半年,力高与地方国企合作的“南昌・澜湖国际”项目以及在济南的澜湖郡、君御世家将推向市场。充足的货量供应,给黄若青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从货量来看,今年起公司销售额要突破三位数还是有可能的。”

      在黄若青给力高描绘的蓝图中,包括存量商业物业REITs试水、物业费用资产证券化以及文化旅游、酒店都是未来探索方向,但即便业务再多样化,他强调公司不会放弃在地产行业的管理积累,且始终以住宅开发为最重要支柱。

      这就像是设计一个建筑物,无论是小高层、高层还是超高层,设计师必须现在模型中寻找结果最重要点,也就是需要承重柱的地方。黄若青出身于建筑设计,如今设计企业架构模型,他认为到住宅才是那根承重柱。

      “力高还将努力输出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投资策略,以期在一片红海当中开创出新的蓝海。”黄若青透露,除了国内房地产市场,力高也开始关注欧洲、澳洲等海外房地产市场,并且以住宅项目为主。

      实际上,黄若青在公司内部一直强调抗风险能力,“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而海外房地产市场估值偏低,从资产配置规避风险的角度看,力高可能会加大在发达经济体的资产配置。

      以澳洲为例,他介绍称,澳洲拥有最开放包容的移民政策,房价持续稳健上扬,力高看好未来几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公司在悉尼已经就两宗地块达成初步意向,其中一宗位于Macquarie大学旁边,还有一块位于悉尼市中心。

      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商业地产投资的过程中,投资策略一直是巨大挑战。海外不动产投资隐藏开发风险、运营风险等,对于企业团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对此黄若青也表示,公司进入海外市场都持非常审慎的态度,事先做了大量的研判。

      他透露,为了控制对外投资风险,公司选择与悉尼当地华人开发商合作的模式,在确保资金安全并享有一定利润保障的同时,也是一个观摩学习的过程。

      以下为观点地产新媒体对力高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黄若青先生的采访实录:

      观点地产新媒体:今年宏观经济、房地产形势变化很大,尽管部分城市发展迅猛,但开发商心里还是发慌。年初您提出了以“重铸・变革”为主题的企业突围方案,力高要做哪些改变?

      黄若青:力高上半年的销售已经完成了去年全年80%左右,这跟公司的布局有关系,包括合肥、天津等都是上半年销售的热点区域,同时也得益于对市场推盘节奏的把握,保证有盘可卖、有货可推。

      我从去年开始提出大力拓展一线城市,深耕已进入的强二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基本上是省会城市。力高还是会继续聚焦在深圳、上海、合肥、南昌、济南、天津等有高增长潜力、需求较强劲的核心城市,事实也证明公司是契合这种布局的。

      下半年,除原有的合肥、天津、南昌、深圳在售项目继续发力外,力高还计划推出三个新盘。

      第一个在南昌,是公司和一家大型国企合作开发的“南昌・澜湖国际”项目,股权比分别是51%、49%。另外两个项目位于济南,包括旧城改造项目“济南・澜湖郡”以及“济南・君御世家”项目,我觉得下半年公司还是继续维持增长态势。

      观点地产新媒体:南昌项目跟国资合作,会给力高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黄若青:去年12月底,力高在上市公司层面定向增发9.9%股权给南昌市政公用,在南昌、深圳项目合作基础上寻求战略合作。

      除了南昌市政,公司跟南昌工业控股集团、南昌国资产业经营集团合作了几个项目。另外,今年公司与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也在洽谈合作的可能性。

      接下来,我希望力高逐步对与国企合作开发的模式进行固化、深化,探索一条更顺畅的合作方式。国企有南昌当地的土地资源,它们和力高合作主要看中公司的房地产管理经验以及开发运营能力。合作的项目都采用“力高”的品牌进行开发,公司既可以输出品牌知名度,也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品牌综合管理费。

      有一点很重要,从金融的角度看,和国企组成的合资项目公司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因为国企往往有严格的流程和硬性条件,这种背景得到金融机构的充分认可,相关风控也相对容易通过。

      但国企毕竟和民企的体制存在差异,国企对于资产最首要的要求是保值,加上内部审核因素,对开发周期要求居次;民企则追求收益最大化,强调开发周期及资金使用效率。

      力高和国企合作初期也面临这种体制差异,但我仍觉得要摸索出双方能够高度契合的方法。公司要做的就是影响合作伙伴,让它们接受并适应民企的模式。

      观点地产新媒体:市场有声音认为,相比于其它城市,力高在南昌的投资比重稍微大了点,您对此作何回应?

      黄若青:这个问题代表了一部分投资者的疑虑。力高上市毕竟才两年多,前期主要存在布局过量的问题。在公司已经进入的城市中,由于部分项目属于城市更新性质,在推向市场的时间上有一定延迟。

      经过两年的调整,南昌仍将会是力高深耕的重点城市之一,不过公司也在逐步扩大和深化对其它已进入城市的开发力度。按照目前的货量排布,从明年开始,济南、南昌、深圳、天津将呈现出四足鼎立状态。

      其中,南昌区域在保持销售额持续增长的同时,在整体销售额中的比重将会降至三成左右。

      观点地产新媒体:您曾公开表示力高会多做高毛利旧改及收购项目,新增的项目也多是这种类型,这是公司未来获取项目的趋势?

      黄若青:招拍挂、收并购以及城市更新都是力高拿地的主要方式,力高过去20多年积累了很多旧城改造和土地并购的经验,2000年甚至更早的时候,在河北、山东等地都是做当地第一个外资旧改项目。比如烟台,每年当地政府去香港招商所播放的宣传片,基本都会介绍力高的项目。

      现在力高在济南、深圳、烟台等地都在介入城市更新市场。比如在烟台,公司成为高新区北寨旧村改造片区土地熟化投资人,项目在海边,旧改范围内规划占地面积有606亩。

      土地熟化这一块,考虑到投入的成本较小,还可以综合平衡进度,力高一般是大面积成片土地熟化;土地熟化之后,通常采取分批获取的方式,所以不会沉淀太多资金。

      现在招拍挂这么火爆,拍出来的都是地王,开发商一般不会这样高价拿地,反倒更倾向于把土储推向市场,积极地卖房子。等到市场冷静了,再去积极地获取土地,相对来说有一定的灵活性。

      观点地产新媒体:很多公司都不做旧改项目,去年力高拿的济南旧改项目都是您经手的?

      黄若青:对。旧改在济南叫做“土地熟化”,有相应的政策。力高10年前就已经进入济南市场,对这个市场也吃得比较透。

      旧改虽然麻烦了点,但获取的土地成本更低,享受的土地红利更多。它就像孵化一种东西,要付出时间成本,换来的肯定是更丰厚的利润。

      观点地产新媒体:过去一年,力高拿地更加偏重一线城市,包括上海、广州、深圳等,是不是意味着布局策略的转变?

      黄若青:这个问题应该从2014年说起,力高2014年确立了“择优深耕二线,重点拓展一线”的投资策略基础,2015年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做了深化,即继续坚持将发展中心聚焦于深圳、上海、合肥、南昌、济南、天津这些有高增长潜力的区域。

      这是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行为,从大环境看,一些城市土地供应少、住宅基本豪宅化,这对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回暖有一定引导作用。力高已经深耕的城市基本是省会城市,比如南昌、合肥及济南,聚集效应较大,商品住宅去化压力较小,公司继续看好这些城市。

      在一线城市的项目拓展上,力高也专门成立了投资专项工作组。在深圳已签署合作协议的位于坪山新区、龙岗平湖等的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今年2月还收购了位于上海杨浦区五角场的一个项目,首次进入了上海市场。

      观点地产新媒体:力高过去几年发展偏平稳,规模增长较慢,对您来说规模、利润两者如何平衡?

      黄若青:营业收入是以结转交房作为标准的,因此2014年和2015年的收益很大程度来源于上市之前的合约销售。在上市之前,力高的财务政策非常谨慎,2014年初IPO时披露的净负债与股本比率仅1.1%,且主要是以已开发项目获取的效益作为后续土地储备的资金,所以发展比较慢。

      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外界认为力高不注重规模,只注重盈利,其实并非如此。实际上,规模和效益并不矛盾,不能说要利润就不要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抗风险能力。

      对于企业而言,先调整好战略非常重要,在规模尚小的时候更好调整。现在中国还在提调结构,但由于经济基数大,这艘船要调头没那么容易。

      从力高的角度看,经历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后,有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品牌的附加值也随之提升。这时候往往需要合理调整,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但这种调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在公司内部倡导以资金运营为中心的有质量的高周转、高增长,开会时也一直强调这点。具体就是通过合理调节土地储备结构、强化前端价值链决策效应、有效提升开发建设速度、实行精细化成本管控,快速回笼资金,提升公司的利润和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上市两年多以来,公司一直在调整产品线结构、投资布局结构以及债务结构等,为2016年起进入高增长模式打下良好基础。从货量来看,今年起公司销售额要突破三位数还是有可能的,但现阶段还不好完全确定,只能说力争做到。

      观点地产新媒体:去年公司的负债比只有23%,属于极低的负债水平,是怎么做到的?举债平均利率是多少?

      黄若青:去年底力高的净资产负债比率为23%,较2014年进一步下降,为什么有这么低的负债水平?主要是受益于去年底9.9%的股份增发同时带来的股本及储备增加和手持现金增加,分子减小了,分母增加了。

      目前平均借贷成本从去年9.6%降到8.6%左右,开始相对高一点,现在慢慢降下来了,后面还会持续下降。这得益于力高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除了传统的银行融资,美元债券发行、境外银团贷款方面有不错进展。

      去年以及今年7月和民生银行、平安信托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主要是搭建资金运作平台,能够在多元化方面形成战略合作。另外,公司陆续尝试了商业票据业务,也探索了特定收益权转让的新型融资模式。

      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举债并不是唯一的融资渠道,最根本还是销售回笼资金的自我造血功能。力高向来狠抓资金回笼,从资金回笼率、资金回笼时间双维度落实精细化的考核指标。

      观点地产新媒体:和金融机构合作,除了负债还有哪些考量?现在很多房企也在试水ABS、REITs,您怎么看这种趋势?

      黄若青:力高和汇联金融、平安信托乃至民生银行的合作,实际上已经深入到拿地、开发、销售、运营管理等产业链全过程,只不过有的合作在前端,有的合作在中间。

      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渐成熟和规范,企业通过金融方式盘活存量资源,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这是很好的发展趋势。

      房地产金融化也是收益与风险权衡的过程,需要对价值挖掘和风险管控有着专业性的判断,这方面公司有专门的投融资服务平台以及相应的主管领导。

      对于力高而言,试水金融的空间很大,公司已在尝试特定收益权转让的融资方式,将大额的政府回购收益权、大型企业回购收益权用作融资;接下来,随着销售规模扩大,客户阶段性应收款项的金额逐渐加大,公司也会探讨将购房尾款打包进行证券化的可行性。

      当然,也不排除在将来达到一定规模时,将公司存量商业物业试水REITs,或是对公司旗下物业子集团的物业费进行资产证券化。

      观点地产新媒体: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住宅仍占据营收最大比重,但其它任何资源整合的渠道都可以一试?

      黄若青:对,基本可以这样提炼。力高十年磨一剑,不会轻易放弃在地产行业的管理积累。相反,公司还将努力输出管理经验和投资策略,以期在一片红海当中开创出新的蓝海。

      力高现在也在关注欧洲、澳洲市场,而且主要关注住宅项目。澳洲拥有最开放包容的移民政策,房价持续稳健上扬,尤其是悉尼土地严重供不应求,房地产金融环境相对宽容且规范有序,还聚集了众多优秀大学,公司看好这座城市未来几年的发展。

      力高已在悉尼达成初步意向的土地中,有一块在Macquarie大学旁边,还有一块在悉尼市中心,都算是比较优质的。当然,公司进入海外市场都持非常审慎的态度,事先做了大量研判。

      为了控制对外投资风险,力高选择与悉尼当地华人开发商JQZ公司合作。前期合作主要由合作方主导开发建设,公司在确保资金安全并享有一定利润保障同时,也是一个观摩学习的过程,条件成熟后双方将共同进行项目开发建设。

      观点地产新媒体:在总裁工作以外,您被聘为江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带学生和带员工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您喜欢这个角色吗?

      黄若青: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了。我是读建筑学的,只是后来创建力高这家公司,慢慢摸索、探索管理的方式、方法,可以说更多是实践经验。

      我在江西财经大学讲课主要面向研究生,分享的其实也主要是这些年的实践。讲理论,高校的老师、教授们肯定比我强,但我会结合生动、实际的案例向大学生们讲解,这样会更有趣。

      通过在课上交流,我发现大学生们提的都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很实际的问题,说明时代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大学生毕业后由国家分配工作,都是一股脑地读书,但现在大学生除了读书外还要考虑就业、创业,关心的事务也更贴近社会化。

      观点地产新媒体:现在房地产行业集中化态势愈演愈烈,开发商不进则退,力高怎样应对这种压力?

      黄若青:企业上市以后其实压力更大,要把这艘船调到正确航道上来并不容易。2016年对力高很关键,内部改革的成果逐步显现出来,所以公司也需要慢慢往外扩张。

      力高过去一直保持低调作风,这和我的性格多少有点关系,就是喜欢踏踏实实地先把事情做好。公司2008年就想上市,后来窗口不好停下来了,后来想想上市可以拓展融资渠道、提升品牌价值,就再次启动上市。上市后开始进行调整、改革,调整后就开始设立高增长目标。

      实际上,我一直把抗风险能力放在最优先考虑的位置,做企业第一要素不是现阶段运营得好不好,而是活着,这很重要。

      观点地产新媒体:说到改变,房地产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有哪些表现?怎么判断目前的宏观经济?

      黄若青:宏观经济更多是在政策层面进行调整,有些过往已存在、积累的问题需要改变,才能更平稳增长,总体而言经济基本面还是向好的。

      具体到房地产,中国主要采取因城施策的举措,单一政策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城市。这一轮分化对三四线城市的影响很大,如果一刀切,将导致原本就占优势的一二线城市更有优势,从而加剧两极分化。

      现在大家都往一二线挤,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三四线固有的产业价值仍未得到挖掘。产业是支撑一座城市的基础,比如深圳发展高科技产业,吸引了大量企业、人才,这是产业发展的结果。

      实际上,开发商是利益的追逐者,哪里有发展空间就往哪里走。比如力高进入一座城市,内部往往要研究城市的人口结构比例、净流入人口量、城市人群阶层、产业结构等等。

      从现有的发展格局看,环渤海、长江经济带、一线城市等都是具备发展潜力的区域,国家需要拉动经济时,这些区域的增长是最容易显现的。

      力高之所以布局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也是出于这种考量。

      观点地产新媒体:除了力高的改变,您个人这一年的改变有哪些?

      黄若青:力高的改变其实也就是我的改变。我觉得改变主要体现在工作,公司这两年努力调整了结构,相当于改变了个人的思维模式。

      公司上市后前两年压力很大,很多企业都这样,压力大就要调整。我作为领导人也面临更多问题,港交所的规则,券商、银行投资者的风控体系,反过来都会左右公司的判断。

      要实现规模发展,必须更好地评估这些问题,同时把自己的视野打得更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