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房产新闻 > 华润置地:全面转型升级背后的央企责任管理密码
  • 华润置地:全面转型升级背后的央企责任管理密码

    时间:2016-09-22 08:37:53  来源:  作者:

      ■ 中国建设报报记者 肖正华 北京(楼盘)报道

      编者按:与其他地产央企积极践行供给侧改革、加速转型升级的落地路径不同,华润置地近年来通过自上而下全面系统地贯彻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在公司总部各部门、各大区、各事业部开展业务职能管理过程中积极融入社会责任指标管理体系和理念,促进了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的双重提升。

      “今年是华润置地上市20周年,作为华润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旗舰,我们始终坚持高品质战略,注重专业能力培育,积极探索运营管理创新,以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发展,引领商业进步。与其他地产央企积极践行供给侧改革、加速转型升级的落地路径不同,华润置地近年来通过自上而下全面系统地贯彻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在公司总部各部门、各大区、各事业部开展业务职能管理过程中积极融入社会责任指标管理体系和理念,促进了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的双重提升。”9月1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4.0”启动仪式上,华润置地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白银时代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形势以及不断深入推进的国企改革浪潮,华润置地在全面启动转型升级过程中,逐渐使被很多企业视为可有可无的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实现了价值创造,有利推动了企业战略方向、运营模式的理性变革。自2014年开始,除了华润置地每年坚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外,所属11家单位均发布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其中2015年华润置地的社会责任报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综合评定为五星级,达到卓越级别。但上述华润置地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采访时却表示,编制和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依托这些社会责任报告指导具体业务工作,推动社会责任实践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互相融合,以促进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运营管理机制更完善、更系统、更符合企业公民的形象和要求。

      以责任管理推动企业变革

      基于对房地产市场趋势的预判, 2013年后,华润置地开始重新回归一二线城市,制定了“深耕一二线重点城市、择机布局部分表现较好的二三线城市”的投资策略。截至今年6月30日,华润置地已进入了全国57个城市,一二线城市土地储备占比达 72%,基本完成了从三四线城市回归一二线城市的战略转变。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过去5年成功完成回归一二线战略转移的基础上,面对市场新形势和供给侧改革要求,华润置地依托公司较为成熟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正式启动了内部管理机制的调整与变革,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今年6月底华润置地已将旗下9个大区整合为6个。

      针对此次大区的调整,华润置地董事局副主席唐勇表示,这其实在公司内部酝酿了很长时间,首先是公司留意到,华东地区、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整体性和辐射作用很强,将这些区域合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其次,通过区域的调整,公司的战略投资方向也进一步明晰,以后将继续关注一二线,而在三四线城市的投资机会将进一步减少。“一旦公司破千亿元规模后,迫切需要进行新的架构重组和管理效率提升,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作为地产央企,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华润置地一直将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的日常经营和长远发展战略,并通过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的改善以及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针对华润置地2015年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上述华润置地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已是华润置地连续第三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实际效果也在企业转型升级及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得到显现。

      “作为房企来说,本质责任是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华润置地长期以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坚持把企业社会责任贯穿至业务的方方面面,与业务融会贯通,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将管理延伸至各下属基层单位。今年华润置地所属9个大区和2个事业部也均编写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发现企业管理和社会责任践行中的不足及问题,从而推动了管理机制的改善和经营效益的提升。”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评价称。

      前不久,华润置地正式对外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2016年1~6月公司实现合约销售额人民币555.7亿元,签约面积429.6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0.2%和32.1%。借此利好,华润置地已将全年960亿元的销售目标上调10%至1056亿元。对此,唐勇表示,在较为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引领下,公司对完成全年预期销售目标非常有信心。如果到年底真能顺利完成,一向低调务实很少在媒体层面大规模推广宣传的华润置地将有望成为全国第八家跻身千亿元规模的房地产企业。

      顺应形势启动商业模式再造

      1996年11月8日,华润置地作为华润集团旗下地产业务旗舰正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经过20年来的发展,目前已成长为国内较具实力的综合型房地产企业之一。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华润置地资产总额达4154亿港元,土地储备总量为4209万平方米,业务覆盖全国57座城市,开发项目超120个。

      然而,随着中国楼市进入去库存时代,加之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单纯靠投资开发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就能赚到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何顺应市场形势及需求变化、创新发展思路、改变服务模式和供给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成为所有房地产开发企业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的那样:“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作为华润集团旗下盈利能力较强的业务板块,华润置地始终坚持追求长远可持续发展之道。在‘十二五’期间,母公司华润集团在内地优质土地和商业物业方面的不断投入,为华润置地在新形势下践行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销售物业+投资物业+X’型商业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华润置地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何谓“销售物业+投资物业+X”型商业模式?即在继续坚持住宅地产和商业地产并进发展的同时,华润置地将进一步围绕客户需求变化,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住宅地产、商业地产板块的客户提供更多更全更好的综合性增值服务,并借助一系列践行社会责任的实际行动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的改善,从而引领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今后我们不再是简单地拿地盖房子卖楼,以商业地产业务为例,多年来,我们在商业地产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寻求改变,鼓励创新,积极拥抱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来服务商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贴近客户需求,以客户需求来重构业务、生产和管理流程。”唐勇表示。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在商业地产业务板块,华润置地将重点打造“购物中心+互联网”生态体系,即全面整合华润集团和华润置地的互联网行业资源,以客户大数据为中心,构建购物中心智能化商业生态系统,建立华润置地“购物中心+互联网”生态链平台,为租户实现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为消费者打造高品质、现代化的生活场所。另外在今年4月份,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透露,华润集团决定组建9个产业基金,这其中也涉及到了商业地产。

      为加快“销售物业+投资物业+X”型商业模式的落地,华润置地还在积极进行住宅板块和商业板块融合发展方面的实践。8月26日,华润置地对外公布了华润集团的第10次资产注入――位于深圳(楼盘)市南山区深圳湾的一个多功能综合发展项目,包括4栋高层住宅楼、1座时尚酒店、服务式公寓、购物商场以及23个停车场。交易代价为人民币62.36亿元,华润集团给予了人民币27.09亿元的折扣,相当于调整后资产净值的30.3%。同时,在交易完成日期一年内支付对价,充分显示了华润集团方面对华润置地坚持以社会责任为本、加速转型创新实践的支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