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天津新闻 > 老人独立看病越来越难?看病智能化步伐放缓些
  • 老人独立看病越来越难?看病智能化步伐放缓些

    时间:2017-06-02 22:08:11  来源:天津北方网  作者:晚报伊健
    大多数患者依旧信赖窗口服务,年轻人大多使用自助机。

      天津北方网讯: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不生病?得了病一定去医院看病。仅就看病这件事而言,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烦恼:年轻人的烦恼出于排队等待――看病五分钟,排队两小时,时间耗不起;而老人们的烦恼来自医院里越来越先进的智能化诊疗服务系统,从挂号到取化验单据,日趋便捷的“智能化”,在一些老人看来却变成了烦忧。

      日前,一条消息通过网络传播,标题是“三级医院号源将全部预约取消现场挂号”,笃定的口吻令一些老人感到不安。难道说以后看病只能手机预约了?是不是不会网约挂号连看病都变得困难了?为了方便市民就医,推出便捷的预约诊疗服务体系这是好事,但对于老年人患者,应该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对于老年群体智能化的步伐不妨慢一些……

      挂号记

      早上7时刚过,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每个挂号窗口就排起了长队,此时距离正式挂号时间还有1小时。排在队伍前面的几位老人早上6时刚过就来到了这里,到医院里遛早成了一种无奈。

      网络预约挂号窗口在二楼,排队的人不如普通挂号窗口那么多,但这支队伍也在不断变长。“过去没这么多人网络挂号,现在网约挂号的患者越来越多。”一位陪着母亲看病的年轻人这样说,“我妈在一楼排队等着抽血化验,现在看病必须全家齐上阵。”

      挂号窗口对面就是自助取号机,记者留意观察整个取号过程。首先患者或家属要通过手机提前完成预约,接下来要在机器上输入预约的那部手机的号码、患者的身份证号码两串数字,接下来页面跳转到挂号信息页面,患者所约医生、就诊时间等信息显示出来,旁边是一个手指肚大小的按钮,在按钮上写着“取号”字样。点击过后,机器会打印出一张凭条,凭此再去排队挂号。

      这个过程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但对于老人而言,简直太难了。“小伙子,你帮我看看这上面写的嘛?我眼花看不见……”“身份证号码?你等我拿出身份证看看。”“按哪儿取号呢?这屏幕上按钮在哪儿啊?”老人们的问题五花八门,但意见只有一个:“下次可不‘玩洋’了,早起1小时过来排队挺踏实。”

      对于智能化挂号一事,不同医院有不同的操作手法。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为例,通过电脑打印出的凭条就可以直接就诊,而代谢病医院则不然,拿到预约凭条还要重新排队,非但没有节省时间,反而更加费事。有患者就说:“网络挂号就一点好处,保证我能挂上这位主任的号,免去了排完队告诉我没号的尴尬。”

      网络挂号属于“自选项目”,但接下来考验老人们动手操作的“必选项目”出现了。抽血化验后,老人们需要自助取化验结果。每一张化验单据上都有条形码,机器上安装有扫描器,像超市收银员一样,拿着条形码对准扫描器一扫,机器就会自动打印出化验结果,这套设备应该说很智能,也比较容易操作,但就是这台设备让老人家急出一身汗。

      按照医院的操作流程,机器旁边有一台液晶电视机,屏幕上显示姓名的患者表示所有的化验结果已经整理完毕,患者可以上前扫码打印,而没有出现姓名的,表示至少有一项化验没有完成,还不具备打印资格。但老人们心急如焚,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得到“化验结果尚未完成”的提醒,机器前方挤满了人。扫描时间间隔太近不行,条形码对不准不行,放近了不行,放远了也不行。

      “好家伙,取个化验结果我血压都上去了!”一位老人从人群中钻出来,不禁感叹道。从医院的角度看,每天如此庞大的化验量,这种方式算是省时和方便的。可对于老人们来说,面对面交流、面对面取报告至少不那么揪心。

      看病记

      上午8时许,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门诊楼一楼大厅挤满了患者和家属。这种情形是常态,每一天都是这样。大厅一侧一字排开多台自助挂号机,每台机器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仔细观察排队的人群,清一色都是年轻人。屏幕上按钮众多,标明机器可以完成的工作越来越多样;需选择的事项也不少,比如是医保卡患者还是充值卡患者,比如付费的方式是用充值卡还是支付宝。一番操作后,一张挂号单据弹出。

      “别说让我爸自己操作了,连我都迷糊。你让我复述一遍刚才都做了嘛,我自己都说不清。”一位带着父亲看病的年轻人说,“按照机器提示一步步来,遇到卡壳的地方就耐心点,最后打开支付宝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号算挂上了。”一旁的父亲看着挂号条产生了质疑:“这完全是自费啊,你忘记走医保挂号了吗?”“挂上就行了,几块钱的事,别计较了。”父子间因为几块钱出现了分歧。

      对于智能化就医这件事,市民们是支持的,既可以解放劳动力,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是好事。可好事能否被老年人逐步接受和使用,这中间需要辅助,并且给他们足够的适应时间。

      患者李大爷最近患上了眼疾,手术后恢复了视力,但每隔一周都需要去医大眼科医院复查。对于复查这件事,如果有孩子陪同,真能帮他省下太多时间,如果是老伴陪同或是单独前往,这时间上就没有保障了。

      “那次7点多到医院,9点半就完成治疗了,多亏孩子带我看病。”李大爷介绍说,“我看他都是提前半周通过网络预约,到医院后立即通过自助机器给医保卡里充值。医生看病开药,直接就刷卡了,医保部分扣除后,剩余自费部分直接刷卡,免得再去排队缴费。”可换做老人自己去就医,情况就大不同了。“除了跟机器‘相面’外,我真不知道按哪个键,担心按错了,钱被划走了。”

      在医大眼科医院,缴费窗口前排队的人不少,有工作人员便召集大家到自助机器前办理缴费,可以不用排队,但吸引过来的大多是年轻患者。记者观察后发现:这个过程比较繁琐,以缴费为例,需要先将钱充进医保卡里,再通过医保卡缴费,来回需要多次刷卡。窗口缴费的速度要比自助缴费快。这也就是说:现阶段,智能化的自助系统只能做分流工作,承担全部挂号、缴费为时尚早。

      面对日趋先进的机器,老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了质疑:是不是自己真的老了?是不是自己连独立看病的能力都不具备了?

      探讨记

      记者通过天津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为落实“大健康”理念,以强基层为重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市卫生计生委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能力,并为此向各区卫计委下发了相关通知。

      通知中就谈及推动社区卫生信息平台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有效对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逐步实现预约、挂号、诊疗、转诊、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收费、医保结算、检验和药品管理等应用功能,加强机构内部信息整合共享,逐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服务数量和质量动态监管。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医患互动,改善居民感受,提高服务效能。

      为使百姓就医更加方便,今年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将建立预约号源统一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部号源向患者开放预约。各医疗机构将把电话、窗口、诊间等传统预约渠道与网络、移动客户端、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等新兴预约渠道相融合,逐步取消门诊现场挂号,年内实现门诊综合预约率不低于50%、全院复诊预约率不低于80%,口腔、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不低于90%。同时,进一步提高分时段预约就诊率,使患者等候时间30分钟以内的就诊率不低于50%。同时,使用如手机App、微信、支付宝、Apple Pay等方式开展移动支付的比例达到90%,所有市区三级医疗机构将至少开展一种移动支付服务,并在所有缴费窗口应用。

      记者就该话题进行采访时,也不断收到市民发来的消息,其中北辰医院已经公布了公告,自6月1日起全面上线自助挂号、缴费,将取消窗口挂号。

      智能化诊疗服务系统的引入是为了让市民看病的时间缩短,初衷肯定是好的,让一些不愿长时间排队的年轻人运用智能化手段节省时间,减少排队人数也是对的,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关注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取消窗口挂号意味着将所有患者都推给了机器,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需要市民对机器的认知程度提高,不宜一刀切。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他们更喜欢和工作人员面对面沟通交流,更信赖人工服务,或者说他们玩不转健康类App,不具备人机操作的能力,对于这些患者应该理解,为他们保留一个畅通的就诊通道,并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津云”―北方网编辑曲璐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