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解读《健康兰州2030规划》
  • 解读《健康兰州2030规划》

    时间:2017-11-24 17:31:27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记者刘晓芳

    《健康兰州2030规划》――

    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提升

      《健康兰州2030规划》于今年7月正式制定出台。当时,本报曾予以关注,而由于版面有限,并无法展现《规划》全貌,因此,专版将分几期一一解读《规划》重要内容。本期为第五期。

      重点任务

       发展健康产业

      加快发展医药产业

      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专利药、中药新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依托骨干医药企业和科研院所,促进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培育一批龙头产品和优势品牌,加大我市常见病、多发病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加大对重大疾病、地方病的药物研制。大力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辅料包装材料和制药设备,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实施绿色和智能改造升级。积极促进兰州新区医药科技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集科技研发、使用、评价为一体的专业医药科技园区。支持组建产业联盟或联合体,构建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进制造体系,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2030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提升,自主研发的新特药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省内市场医药科技使用率进一步扩大,保健辅助器具市场供给份额进一步加大。

      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

      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推动体育项目协会改革和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开放体育资源,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我市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

      加快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规范发展母婴照料服务。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

      健全支撑与保障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建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市促进健康的联动、合力推进机制。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考虑影响健康的因素,对所有可能产生健康影响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都要实施评估评价,健全监督机制,实施可控可防措施或将影响健康的因素降低到最小。在全市立法和制定政府规章、颁布规范性文件工作中,法制部门在合法性审查时,要将有关影响公众健康的内容纳入重点审查范围,对存在危害公众健康的内容应及时予以纠正,建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审查长效机制。

      (2)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领导机构职能,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出台推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保障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医保体系建设,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坚持“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用改革的办法在破除以药养医、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发展社会办医、开展分级诊疗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在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看病用药负担上取得更大实效,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理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3)完善健康筹资机制。健全政府健康领域相关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健康领域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支出比例,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务需求的责任。认真用好中央财政用于健康发展的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市、县区配套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各级政府投入资金结果的评介、审计、监督机制,开展健康投入绩效监测和评价。积极扶持社会资金投入健康领域,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等的积极性,形成多元筹资格局。鼓励金融等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扶持措施。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赠与互助。

      加强人才科技建设

      进一步做好优秀青年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选拔,打造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重点培养一批基础研究型、临床与公共卫生研究型、产业转化型的创新尖子人才。鼓励团队协作,培养一批创新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核心竞争力突出的科技创新骨干团队。积极开展科研能力培训,提高尖子人才的研究规范化水平、研究组织和团队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用人主体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中的主导作用,创新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编制管理方式,提升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拔聘用、职称评定及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自主性,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破除人才流动障碍,允许科研人员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提高行业整体创新活力。着力培养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临床研究领军人才。对高精尖人才、优秀人才、急需紧缺的特殊人才等不同类型的高层次人才,分类开辟专门渠道、实行特殊政策,实现高层次人才的精准、快速引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健康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医学研究和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促进医研企结合,推进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加强医药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促进医学成果转化推广。到2030年,健康人才队伍和健康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健康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完善。

      完善健康信息网络

      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平台。按照国家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要求,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市、县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并按规定与国家、省级相接。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信息服务。全面建立完善的远程医疗应用体系,有步骤地实施健康云、智慧医疗服务,实施信息便民惠民服务。实现市、县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开发便捷实用的体育运动信息平台和APP手机客户端等,为健身群众提供体育场馆、专业教练、服务日程等,方便群众进行运动健身。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芳整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