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皋兰全面打造美丽乡村“群落”
  • 皋兰全面打造美丽乡村“群落”

    时间:2017-06-19 20:43:17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记者董永前 特约记者杨勤莲

    青山绿水胜画图 红砖碧瓦入眼来

    皋兰全面打造美丽乡村“群落”

      每日甘肃网6日19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芒种时节的皋兰,麦田里泛着青翠,万亩大川到处生机盎然。近日,记者来到皋兰县,沿着一排美丽的红砖砌花墙,来到标示“美丽乡村”的水阜镇涝池村标志性村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门左侧的假山和凉亭,远远望去,村道两边绿树成荫,红砖硬化过的路面显得格外干净整齐。

      水阜镇涝池村自2016年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村以来,重点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亮化、绿化等工作,实施辖区主干道两侧砖墙面粉刷、排洪道两侧清理、残垣断壁整治、新建标志性村门、红砖砌花墙、硬地坪、造假山、建凉亭、安装“美丽乡村”标示等多项建设内容,现已成为水阜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涝池村只是皋兰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掠影。近两年来,皋兰县已完成投资3085万元,整合资金5873万元,建成丰登、上车、北庄、砂岗、黑石、涝池等6个省级美丽乡村;文山、蔡河、李家沟等8个市级美丽乡村;朱家井、新地、和平等15个环境整洁村;石洞镇、忠和镇、水阜镇、九合镇4个环境连片整治区。农村基础设施和综合环境得到了有效提升,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在皋兰县石洞镇文山村,记者看到,沿着进村道路每走一段都会发现,被硬化的村道上有红漆标注的“十字”形箭头,箭头左右两侧都标有连续的数字。

      “那是让我们自己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分区域划的标线,一般看这个标线就知道哪几户垃圾清理归谁管”。坐在一边大树下乘凉的魏大爷指着记者看不懂的标志线说到。

      今年以来,文山村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在整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微信群等自媒体平台宣传作用,明确责任分工合力抓整治,实行考核制,落实农村垃圾不落地收集,着力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皋兰县将每月10号确定为“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日”,重点解决农村“十乱”问题,组织干部群众对村庄内外、道路沿线、田间地头、河道沟渠的可视垃圾进行集中清理。目前“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日”已成为一项定期的群众性整治活动。今年,为进一步扩大整治活动的深度和影响力,皋兰县又将每月25日确定为“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日”,通过开展每月两次的集中整治活动,有力推动了整治工作落地生根、抓实见效。2013年以来,皋兰县在财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坚持按照人均每年10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725万元。同时,在全县57个村逐步推行“10元专项经费+农户收缴”的筹资模式,开展垃圾代运费收缴,为整治工作的顺利运转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撑。此外,皋兰县还设立“以奖代补”年度专项资金,按照考核名次分类奖补,奖补资金仅限用于农村环境整治项目,让有限的资金效益最大化。

      为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在落实以上整治资金的基础上,皋兰县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筹措力度,统筹各类涉农资金,美丽乡村、小康村、“一事一议”等项目,重点用于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亮化、卫生改厕、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硬件基础。皋兰县还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专业队伍建设,以村为单位先后组建保洁队57支,聘用专职保洁员319名。保洁员按照各自责任分区,在村内分片开展清扫保洁,并同步落实“社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处理”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对日常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定时清运、统一处理,确保了村内卫生的日常整洁度。为确保垃圾及时运转处理,皋兰县为每镇建设1至2个垃圾填埋场,为每村确定3至4个垃圾收集点,按照村社分布情况合理布局垃圾池、钩臂式垃圾箱523个,满足了村民日常垃圾处理需求。同时,以镇为单位组建执法队6支,分配执法队员87名,执法队不间断开展巡查,对乱倒垃圾、乱贴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及时教育处罚,有效解决了监管难的问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