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心系民生 畅谈发展 建言献策――兰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 心系民生 畅谈发展 建言献策――兰州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时间:2018-01-08 15:17:15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记者颜晨

    心系民生 畅谈发展 建言献策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委员大会发言建言献策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建平摄

      1月7日,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20位来自民主党派及各界的政协委员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的重大问题,谈想法、提建议、献良策。发言委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每个人在短短6分钟的发言时间内说出了发自肺腑的真知灼见,真正体现了委员们心中“民生问题大于天”的情怀。

      巩固和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成果

      2017年,我市“三大整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城乡面貌美化净化、“七乱”“十乱”有效治理、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对外形象更加亮丽。市政协委员唐浩漩在代表民盟兰州市委员会发言时提出,目前,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还存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尚需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城乡环境建设存在的短板须不断弥补等问题,建议建机制、补短板,巩固和提升城乡环境治理成果。

      唐浩漩建议,强化顶层设计,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保障。制定《兰州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为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体系。理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管理体制。依据省上确定的城市综合执法机构框架,省市对应,做到职责明确、权责对等,确保形成合力。

      “建机制抓落实,构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唐浩漩建议,建立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尤其要增加区县、基层、农村环境治理的人财物力投入。实施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境建设与运营。完善部门联动合作机制。重点在提升合作效率上下功夫,做到定期排查、及时研究、随时处理、跟踪整改问题。

      同时,建立和完善考核问责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跟踪问效机制。要建立市政工程质量查究机制。定期回查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加大缺陷查究力度,除及时弥补工程质量缺失外,对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要加强媒体通报和舆论监督,完善群众投诉机制、监督举报机制和依法惩处机制。通过机制建设,使破坏环境的事有人管、维护环境的责任有人担,将爱护环境的压力传导到每一个人。不断创新长效管理模式。进一步细化“网格化”、“门前三包”责任落实,完善农村环境治理责任区,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化。严格落实我市城市环境及背街小巷整治考核管理制度,全面推广垃圾“不落地”收运制度、“街长制”、“一巷一人一车”等管理模式和办法,及时学习借鉴外地好经验。

      “治硬伤补短板,夯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基础。”唐浩漩建议,以综合管廊等建设带动道路环境短板治理。通过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轨道交通、上跨下穿、道路整治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同时,尽量拓宽畅通老旧城区路面,加快中央大道升级改造,发展立体交通,优先发展公交,合理配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

      以城区“智慧停车”带动交通环境短板治理。分区域、分类别,大力推进停车设施建设,加大立体停车场建设力度。恢复地下停车场功能,对移作他用的强力整改。合理布局停车位和停车规模,加强停车供给和需求管理,制定差别化的停车供给策略。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多元化的停车场供给模式。利用大数据、智慧城市平台建设智慧停车公共服务平台。以老旧楼院和坪台地区改造带动城市风貌短板治理。结合城市规划,改造老旧楼院和坪台地区。对超期服役的老旧楼房,制定计划逐步拆除,整体规划腾退土地,合理布局绿地游园。加大老旧楼院“穿衣戴帽”的投入力度,有序推进外墙保温、电梯安装等。完善新建建筑的商业、便民等服务功能,统一外观立面色调。提升县域规划建设水平,节约集约用地。

      同时,以专业市场建设带动民生短板治理。在农村地区合理规划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政府对高原夏菜等农产品冷链贮运中心项目给予补助;在城市地区改造提升老旧蔬菜市场,规划新建一批社区蔬菜市场,适度安排农产品直销网点。以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带动县域环境短板治理。建设县乡、重点村镇、县(区)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实现区域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做好农村面源污染管理,严格农药监管,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以规模化养殖场为重点,加大农村沼气推广力度,加强引导和扶持秸秆综合利用。以垃圾处理系统化建设带动资源短板治理。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利益补偿机制,积极引入垃圾分类企业。畅通垃圾收处渠道,完善收处环节,完善分类转运处理机制,细化垃圾分类,加强回收利用。规范垃圾处理行为,严格监管危化品三废处理。

      对我市生活垃圾进行强制分类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减少污染、科学利用垃圾的有效举措,更是城市文明程度高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好坏的一个具体体现。生活垃圾分类就是要在源头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目的是通过分类清理和回收,区分有用无用,使有用的变废为宝。

      市政协委员赵继明在代表民革兰州市委员会发言时提出,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生活垃圾大量产生,仅去年我市产生生活垃圾120多万吨。目前,我市尚未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回收措施,广大市民也缺乏垃圾主动分类投放的意识,生活垃圾处理很不到位,乱堆乱放的现象屡见不鲜。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水平应及早提上工作日程。

      为此,赵继明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市民对生活垃圾主动分流分类投放处理的意识。利用各种传媒,宣传分类处理生活垃圾的好处;张贴公告,印制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手册,分发到每家每户,指导城镇居民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制定群众乐于接受、便于实施、易于监督的垃圾分类激励措施,引导群众形成垃圾分类意识,养成良好的分类投放习惯。”赵继明建议,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与垃圾分类相适应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着力推动物资回收企业完善业务网络,积极开展可回收废旧商品的收购业务,有条件的区县可以采用设立奖励资金等制度,用于奖励或补助废旧商品回收企业。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在各居民小区、街道、居民活动场所和公园等场所,按每日产生的垃圾量,添置垃圾分类箱,统一标识,按可回收、不可回收分类安置。在城关区及较大的居民住宅小区、大专院校试推行并逐步推广到全市范围,免费赠送分类垃圾袋,让居民在家中按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类装入垃圾袋中,分别投入相应的生活垃圾箱中,由环卫人员统一收运。

      此外,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建议政府规划建设一座多功能垃圾处理中心,让收集的垃圾真正能分类处理;强化对环卫工人进行垃圾分类收集运送的教育,把住中间环节,不混装、不破袋,完整地将初步分类的生活垃圾运送到处理中心,再经过分拣设备处理后,将可利用的垃圾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将无法再利用的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处理的试点推广工作。在小区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借鉴学习外地好的做法,逐步完善,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取得长远成效。

      推行“公厕革命”提升生活品质

      公厕问题,既关乎城市形象,更关乎民生需求和百姓健康,是城市文明的标尺,是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市政协委员刘胜在代表民盟兰州市委员会发言时提出,目前,我市公厕建设和管理与过去比有了很大进步,但还存在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公厕设施不完善、与群众追求生活品质的要求不相适应,管理缺位、不到位等问题。

      刘胜建议,推行“公厕革命”,提升生活品质。将公厕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彻底改变如厕难、公厕设施老旧、卫生状况差等状况。建议建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机构,主抓全市公厕建设,推进全市公厕建设工作。出台公厕建设管理实施办法,对公厕建设总体目标、任务、原则、措施等作出明确要求。增加公厕数量,科学合理布局,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同时,完善公厕设施,改善如厕环境。建议对现有公厕进行提升改造或重建,增加女性厕位的数量,有效缓解如厕排队问题;在有条件的地方,优先选用自动感应冲水装置,采用节水、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及微生物降解技术,建设智能生态厕所;加装通风除臭系统、增设母婴护理台、第三卫生间、多功能台和行李空间、手机自助充电器等便民设施,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借助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方便市民找厕所、用厕所、评厕所;建立用户满意度评价系统,方便市民向养护、监管单位反馈公厕养护状况。

      刘胜还建议,要细化目标措施,实施星级管理。一是制定公厕的日常管理制度、专人巡查制度和保洁标准,完善社会监督、专业监督、行业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投诉系统作用,强化公厕管理人员、保洁人员的责任意识。二是完善公厕导向系统,全天候开放,规范化管理。三是在公厕管理上引入以公厕卫生状况为主要考核内容的星级评价制度,公厕管理人员的工资与公厕管理质量挂钩,以星定薪,星级实行浮动,拉大星级之间的工资差距,奖罚分明。四是接受公众监督。在公厕醒目位置张贴投诉电话,以方便市民对公厕卫生状况的投诉。对市民投诉的事项,应及时协调处理,对卫生不达标的公厕给予降星处罚。

      “美化景区公厕,促进旅游发展。”刘胜建议,把净化、美化景区公厕作为促进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旅游景区、景点的公厕建设和管理水平。在增加公厕数量的同时,根据景区的特点、风貌及景区的建筑、文化风格,对景区、景点的卫生间外观进行个性化设计,设置宣传栏和文化墙,使其与景区整体景观协调一致。有条件的公厕,可提供休息座椅、爱心伞、便民服务箱、自动擦鞋、手机充电等服务,在方便游客如厕的同时,向游客宣传推介兰州特色和文化,使游客能够浏览景区信息、查询旅游路线和享受便民服务,通过“厕所+”的模式,使卫生间具备多种功能,把小小卫生间变成展现旅游文明的大窗口。

      此外,鼓励沿街单位开放内部厕所。政府可通过财政补助和奖励等形式整合社会资源,鼓励沿街单位、商业服务窗口单位、加油站、宾馆饭店等的内部厕所(除特殊情况外)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以弥补公厕数量不足,缓解如厕难问题。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颜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