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6日在兰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 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6日在兰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时间:2018-01-11 15:59:51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

    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6日在兰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兰州市代市长张伟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兰州发展困难叠加、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实干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部署,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千方百计保增长、促发展,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落实省上“三重”“三一”工作方案,制定实施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工业保持恢复性增长,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较好发挥,对全市经济形成有效支撑。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5.7亿元,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1350亿元,下降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4.4亿元,增长8%。地区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71.65亿元和234.2亿元,分别增长10.7%和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5%左右。非公经济增加值达到111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7%,提升0.8个百分点。总的来看,兰州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工业利润、财政收入等效益指标好于预期,经济发展向好因素正在不断累积。

      (二)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严格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政策,钢材、粗钢、水泥、原煤产量分别压减53.7%、52%、21%和7.1%,商品房库存面积减少69万平方米,落实小微企业政策性减免税收4.02亿元,发放中小企业贷款26.42亿元。实施支持科技创新“50条”,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签订科技合作与成果交易项目202项、交易金额12.24亿元。“四千七百”产业链延伸壮大工程有效推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增加值达到343亿元,增长1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元,增长35%。举办重点展会72个,实现交易额90亿元。黄河风情线、兴隆山两个大景区加快建设,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6517.2万人次,增长22%,实现旅游总收入555.67亿元,增长24%。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新增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种植面积13.2万亩,甘肃榆兴获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皋兰县长坡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红古鑫源等5个休闲农业园区和10个休闲农庄基本建成,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加快发展。

      (三) 突出“三区”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战略平台功能,“三区”支撑作用得到强化。兰州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新引进益海嘉里、珠海银隆等重大产业项目74个,建成西部恐龙园、奥特莱斯等重点项目25个,建成职教园区一期、现代化中小学和幼儿园13所,新建道路50.4公里,敷设各类管网417.2公里,消化住宅和商业库存面积108.2万平方米。大力推进管理机构、行政审批、人事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零收费”试点工作,发展环境极大改善,发展动能明显增强。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3家、战略性新兴骨干企业6家,新增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兰州示范项目初步建成国内一流的3D打印研发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彭家坪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和雁滩孵化基地投入运营,重离子医学研究中心一期基本建成,航天高新产业基地、西脉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在147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61位,同比提升4个位次。经济区坚持提质增效并重,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家,建成各类众创空间7家、院校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150个,西部药谷一期基本建成。预计兰州新区、高新区、经济区分别实现生产总值167亿元、225亿元、258亿元,增长12.3%、8.4%和10.1%,增速均快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扎实开展“三大整治攻坚战”,城市形象品位明显提升。以“五城联创”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城市环境大幅改善,市民素质明显提高,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极大地凝聚了人心,提振了信心。组织实施城建项目172个,完成投资244.3亿元。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贯通。西客站北广场建成投用。打通断头路7条,建成人行过街天桥20座,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7万个,南绕城、北绕城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实施交通秩序整治攻坚战,严管重罚16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兰州拥堵指数排名从全国第4降到第40名,成为全国十大交通畅通进步城市。

      实施城乡环境整治攻坚战,重点整治城市“七乱”和农村“十乱”问题,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群众生活舒适度不断提升。实施背街小巷整治攻坚战,重点整治改造小街巷435条,建成了一批贴近民生的文化特色示范街。彭家坪中央生态公园、马滩湿地公园加快建设,新建小游园43处,新增和改造公园绿地201公顷。完成棚户区改造3.05万户,改造老旧楼院40个。“智慧兰州”建设跻身2017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50强。永登苦水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皋兰什川入选国家运动休闲小镇。

      (五) 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绿色发展有了新突破。深刻汲取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教训,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加大连城、兴隆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治力度,一批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持续巩固“兰州蓝”,西固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锅炉提标治理等重点工业减排项目全面完成,国电兰州热电“上大压小”异地搬迁、居民散煤污染治理顺利推进,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8.9%,中度以上污染天数比例减少55.17%,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下降3.8%和2.6%。全面推行河长制,建成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设立各级河长1381名。水源地项目完成工程量的86%,4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启动实施,整治黑臭水体3条。城乡生态建设完成营造林12.5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844万株,实施村庄绿化136个,南北两山大景区绿化造景5400亩。建成“城市矿产”示范项目6个。

      (六)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发展的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取消、调整、下放市本级审批事项22项,调整行政权力清单181项,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67项。公布审批事项服务承诺“四办四清单”235项。推行建设项目“模块化”并联审批模式,有效破解了行政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国企国资改革不断深化,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扎实推进,63户在兰央企“三供一业”移交工作进展顺利。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新增市场主体4.47万户。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能力稳步提升,国芳集团、庄园牧场实现主板上市。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兰州国际陆港功能不断完善,东川铁路物流中心、铁路口岸监管区建成运营,与“一带一路”沿线双边贸易国家达到57个。新开通中新南向通道货运班列和兰州至孟加拉国达卡国际货运航线,“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发运352列,兰州国际陆港南亚公铁联运货运班列和兰州新区空铁海公多式联运项目获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亚信”特别工作组和高官委员会会议在兰成功召开。“招商引资促进年”活动卓有成效,第23届兰洽会签约项目164个,引进行业龙头企业16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9亿元。

      (七)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预计分别达到32478元和11274元。全市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34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为民兴办的25件实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9.74万人。皋兰县、七里河区达到贫困退出标准,全市84个村退出贫困村,减少贫困人口7271人。建设小康村220个,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34个。引洮供水一期榆中配套工程建成通水,解决38万人吃水难题。养老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失地农民参保率达到90%。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和17.21%。建成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0个。基本建成公租房2000套,发放租赁补贴3250万元。改造农村危房1687户,农村存量D级危房全面消除。教育资源供给趋于均衡,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基本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现标准化。“健康兰州”建设全面启动,公立医疗机构告别“以药养医”时代,城乡居民医保整合顺利完成,基本医保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建成医养结合示范机构27个,市一院业务综合楼和儿童病区完成主体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建成街道、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37个,金城大讲堂活动广受好评。建设全民健身场地200个,全民健身中心完成主体工程,兰州国际马拉松赛升级为国际金标赛事,成功举办第八届市运会。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任务全面完成。遏制重特大事故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实现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较大事故起数“三个下降”。“法治兰州”“平安兰州”建设不断深化,“七五”普法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八)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升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的加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开展“治转提”专项行动,着力整治“庸、懒、散、慢、混、卡”等作风顽疾,各级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扎实开展“千企万商大走访”活动,解决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方面难题2038个。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07件、市政协提案449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5件,制定政府规章7件。组建市政府法律顾问团,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和行政管理出具法律意见书574次。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强化行政监察,严肃问责了一批违纪违法问题。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了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任务。

      同时,统计、人防、气象、档案、编制、防震减灾等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双拥、侨务、慈善事业等取得新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兰州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进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引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为兰州各项事业发展付出了巨大心血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兰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省属驻兰单位和新闻媒体,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兰州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兰州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较慢;大项目好项目谋划储备不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降;科技资源优势发挥不够充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凸显,研发经费支出、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大,交通拥堵、违法建设等“城市病”依然突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居民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优质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政治生态受到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不足,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营商环境不够优化,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对于这些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勇于承认,敢于正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标本兼治,切实解决。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