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庆阳籍"画像老兵"寻30年前战友追踪:五位战友找到三位
  • 庆阳籍"画像老兵"寻30年前战友追踪:五位战友找到三位

    时间:2018-02-01 15:16:15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首席记者王兰芳

    《“战火纷飞”的遇见,值得牵挂一生》报道中五位战友找到三位

    战友情,一生情 3位战友感念32年前画像之缘

    九连七班合影:前排左二为刘康昶(受访者刘康昶提供)

    九连九班合影:后排右二是郭乃夫,前排右一为栾智平(受访者郭乃夫提供)

      每日甘肃网2月1日天水讯(兰州晨报首席记者王兰芳)32年前的一张画像,将在同一个部队却并不熟识的几位战友紧紧连在了一起。32年后,因画结缘,当时的“画像老兵”豆兴军依画寻人,经过兰州晨报记者大力协助,现已将和他仅有一画之缘却牵挂了对方多年的郭乃夫、栾智平和刘康昶3位战友顺利找到。

      高级教师、公安警官……当得知他们的日子都过得很幸福时,豆兴军十分开心,瞬间释怀。目前,对其战友施克玉、张小兵的寻找仍在进行中。

      A 一面之缘,珍惜永远

      1月31日上午,接通兰州晨报记者电话的那一刻,远在山西芮城的警官刘康昶略感意外。

      “当时,豆兴军在师部,而我们在基层连队,因此画像前彼此并不认识,但豆老师当时画像时的那份专注神情,却一直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回忆起30年前的那一幕,刘康昶至今记忆犹新。

      据刘康昶回忆,他目前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公安局工作,转业后的日子过得很不错。说起豆老师寻找他们战友一事,他自感意外之余,又十分感动。

      “毕竟离别这么久了,没想到当时的画像竟然还保存着,倍感难得。”他说,“战友情,一生情。”采访间,他给记者发来几张突击队员当时的合影,并从左到右一一叫出战友们的名字。看着照片中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思绪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硝烟弥漫的战场,激情澎湃。据他讲,张小兵和施克玉均为182团当时九连一班战士,其中张小兵是他的老乡,而施克玉是宁夏人,目前正在和对方联系中。

      栾智平、郭乃夫同为182团当时九连九班的战士,目前,栾智平在陕西省交警总队工作,郭乃夫则在陕西安康某中学任教。

      记者电话采访得知, 1986年10月,在收复某高地的战斗中,栾智平率领左路尖刀班深入敌后,以极少的代价为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战后,被成都军区记一等功,1987年5月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先后荣立三等功6次,二等功1次。1989年从西安陆军指挥学院毕业后,又先后到兰州大学中文系、西安陆军政治学院法律系学习,并均获专科文凭。1993年,他因利用自己法律知识积极帮部队排忧解难,被兰州军区评为法律咨询、宣传、学术研究先进个人。1998年转业地方之后,他又连续三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民警,2001年参加中央党校函授本科班法律专业学习,2003年取得本科文凭,现在是陕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某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

      郭乃夫说,他在当时拨点战役中受轻伤,荣立二等功。1998年退伍后复转到陕西省安康市一所中学当教师,现在已经是正高级职称,全家现在生活得非常幸福。

      当知晓豆兴军想给他们转送画像的愿望后,三位战斗英雄均感怀不已,纷纷表达诚挚的谢意!

      B 战友安好,瞬间释怀

      “画像老兵”寻找战友的消息一经刊发,引发网友广泛关注。网友地主644说:“战时速写画见证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记录了他们敢于战斗、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愿这些战友早日相聚。”网友彭卫留言说:“岁月如歌,战友情深。当年的战地记者,如今的画家,资深媒体人豆兴军老师一幅幅泛黄的速写画,讲述的是逝去的芳华,流淌的是浓浓的军人情怀和战友情深,期待他们与战友早日相聚。”网友小木屋说:“芳华岁月,战地情深,今日寻友,行为感人。”

      接受采访时,几位老友异口同声地说,虽然时光飞逝,他们都已步入中老年的行列,但回忆起当年的战友之情,战友们各个浴血奋战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感谢豆兴军老师记录的那一刻,成了记忆深处最难忘的青春印记。

      豆兴军告诉记者,虽说还有两位战友到现在没有联系上,但得知他们5人全部安好,而且生活得很幸福时,他感觉非常欣慰。他相信,选择适当的时候,他一定将当年有战友亲笔签名的画像,亲自赠送给每个战友。他很期待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相关新闻回顾>>>【等你来】庆阳籍“画像老兵”寻30年前昔日战友盼重逢

      这组速写是1986年我为前线的61师182团红九连部分突击队员所画。他们分别是栾智平、郭乃夫、刘康昶、张小兵、施克玉,不知他们现在在哪里?生活得怎么样?……【详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