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黄河时评】实施垃圾分类考验管理智慧
  • 【黄河时评】实施垃圾分类考验管理智慧

    时间:2018-04-12 16:05:39  来源:  作者:

    实施垃圾分类考验管理智慧

    江德斌

    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一年多过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怎么样?实施起来有什么难度吗?记者走访发现,以北京为例,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差异比较大,甚至相邻的两个居民生活区,实施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据中新网)

    从记者探访的情况看,垃圾分类实施较好的小区,均有不同的“招数”。比如:除了垃圾桶分类,还有专门回收装修垃圾的场地,回收旧衣物的投放箱;部分小区在清理垃圾桶时,会在现场进行简单分类,不方便进行现场分类的,则送到回收站后再分类;有的小区还配有垃圾分类志愿者,协助物业工作。显而易见,这些小区正是通过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将垃圾分类的工作细化、量化,明确了相关责任,才确保垃圾分类能够坚持下去,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那些未能实施好垃圾分类的小区,则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垃圾桶“清一色”,没有分类功能;垃圾回收“一锅烩”,没有分类举措,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显然是没有认真对待垃圾分类工作,不过是做点表面文章,敷衍了事罢了。但是,垃圾分类是个细活,如果走形式、走过场,遇到上级检查,即便能蒙混过关,最终也毫无意义。反之,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让居民自觉保持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则需要强大的耐心和毅力。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3个月甚至更久,而一个坏习惯的出现,短到只需要一天。这句话用在垃圾分类上,也同样合适。现实生活中,很多居民都不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如何分类才能符合要求,加之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往往是将各类垃圾装在一起,然后提下楼扔掉。所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首先要做好居民的常识宣传和教育工作,并手把手教会居民基本的垃圾分类方法,使垃圾分类成为公众普遍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一素质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因为增加了分类流程,一些居民可能会有抵触心理,甚至拒不配合。面对这些情况,必须有锲而不舍的劲头,想出务实管用的举措,才能把垃圾分类真正推行下去。比如,为居民发放分类垃圾袋、普及规范分类投放设施等,尽可能减轻居民的负担;抓好清运对接,尽量将垃圾的投放与运输环节相衔接,给予居民垃圾定时投放的便利;积极与资源回收企业对接,动员他们进入社区服务,上门回收居民手中的可利用垃圾,等等。

    总之,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程,关系到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政府应采取立法手段,依法实施垃圾分类,明确各个环节的相关责任,制定详细的分类量化标准。与此同时,居民也要不断提高环保和再利用意识,自觉参与垃圾分类投放的行动,并使之成为一种终身的习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