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三年决战奔小康】一户一策,“菜单”帮扶精准扶到“根”上――宁县全力抓实“一户一策”脱贫措施落地的调查与思考(下)
  • 【三年决战奔小康】一户一策,“菜单”帮扶精准扶到“根”上――宁县全力抓实“一户一策”脱贫措施落地的调查与思考(下)

    时间:2018-04-19 15:40:16  来源:  作者:

    【三年决战奔小康】一户一策,“菜单”帮扶精准扶到“根”上

    ――宁县全力抓实“一户一策”脱贫措施落地的调查与思考(下)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 宋振峰

    这几年,一说起对贫困户的帮扶,很多干部都感到头疼,觉得自己虽说联系上了贫困户,可帮扶没啥手段。送致富点子,贫困户不干,也没辙;送钱送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容易养“懒汉”……

    今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完善落实“一户一策”以来,很多帮扶干部都很关心,怎样才能避免“一户一策”不是精心填“表”、“纸上谈兵”呢?

    日前,记者在宁县采访时欣喜地发现,当地在精心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的基础上,采取政府“配菜”、帮扶干部“上菜”、贫困户“点菜”的“菜单式”扶贫模式,对照弱项短板,因户因人施策,落实帮扶项目。

    这一探索创新,不仅使“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接了地气,落到了实处,而且在倒逼帮扶干部必须摸清户情的同时,让干部帮扶有了抓手,贫困户脱贫有了动力。

    政府“配菜”,“菜单”帮扶

    现在,和宁县其他贫困户一样,湘乐镇瓦窑村贫困户杨金毛家中的墙上,挂着一张特殊的图表。图表里,不仅有帮扶责任人与他一道精心制定的“一户一策”精准脱贫方案,而且,有惠农政策一览表,以及精准脱贫扶持“菜单”。

    可别小看了惠农政策一览表以及精准脱贫扶持菜单,这些都是宁县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配菜”的“菜单”。

    产业培育、易地搬迁、安居工程、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低保兜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惠农政策到底有哪些?在实际工作中,以前,很多贫困户说不清楚,许多帮扶干部也说不出个道道来。

    在选派到湘乐镇瓦窑村担任第一副书记之前,王海鹏虽说是宁县县委办公室干部,得经常研究政策写材料,但由于扶贫惠农政策涉及的部门多、项目细,加之扶持的标准不断变化更新,许多政策他也只能说出个大概。

    如果将惠农扶贫政策都吃不透、弄不通,帮扶干部又如何真正做到“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又怎么能将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惠及贫困户的真金白银呢?

    宁县梳理出涉及18个部门的77项惠农扶贫政策信息,全面、准确地一一公开公示。这样,王海鹏和其他帮扶干部在户情研判的基础上,可以“按图索骥”,切实帮助老百姓操心他们能享受上哪些政策。

    以前,一些贫困户还互相比攀,看谁享受的政策多,争多闹少。现在,政策晒在阳光下,也消除了群众对扶贫政策施行中的疑虑和对扶贫干部的不信任感。

    在此基础上,宁县按照贫困户退出11项标准,紧紧围绕贫困户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达标,制定出台到户产业扶持奖补政策,最大限度地使所有贫困户都有增收渠道,切实增强到户到人帮扶措施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同时,他们运用“加减法”,推动“一户一策”措施落地。

    何为加法?就是在“一户一策”审核汇总上,逐户审核,化零为整,形成县乡村实施方案。据统计,宁县现在有9190户需发展种植业,7856户需发展养殖业,1804户需实施危房改造,450户需解决饮水困难问题……

    何为减法?就是在“一户一策”推进落实上,销号管理,归零交卷,实现脱贫指标达标退出。针对制定的到户措施需求,全县各级帮扶责任人目前结合春耕生产,抢时抓早、主动上手,帮助群众做好育苗备种、牛羊入圈、筹备物资和预留地块等事项。县里还据此快速启动了各类扶贫项目。如今,96条395公里通组道路正在拓宽路基,289户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全面开工实施。

    因户施策,对症下药

    在“一户一策”完善落实过程中,宁县将贫困人口分为有自主发展能力、自主发展能力较弱、政策“兜底”三种类型,出台了到户产业扶持奖补政策,也就是68项精准脱贫扶持“菜单”。

    对有自主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宁县围绕苹果、苗林、瓜菜、草畜等特色产业,整合涉农资金,每户累计落实产业发展奖补资金不超过1万元,扶持引导贫困户“哪个产业有基础就抓哪个产业,什么产业能脱贫就发展什么产业”。

    对自主发展产业能力较弱的贫困户,宁县在每个行政村至少成立两个以上专业合作社,吸纳50%以上的农户、100%的贫困户成为社员,按照契约协作、股份合作和入社务工的方式,引导“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合作,带动这一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同时,他们给每户贫困户奖补入股资金1万元,落实4万元产业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使累计入股资金达到5万元,广泛参与到草畜、瓜菜、苗林等产业中来。

    宁县还从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中,优先选聘1582名贫困户从事生态管护、美丽家园建设公益性岗位,每个岗位奖补6000元―8000元,实现“财产收入脱贫、工资收入致富”的目标。

    对政策“兜底”户,宁县在实施“兜底”保障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他们以资金、土地等形式入股当地招商引资龙头企业――海升集团,当“股东”拿分红。县里还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为每户累计奖补入股资金1万元,并落实1万元产业扶贫贷款贴息资金,使每户入股资金累计达到2万元,根据产业效益进行分红,实现“政策兜底脱贫、财产收入致富”的目标。

    对近几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脱贫户,宁县突出技能培训巩固提升,按技能培训菜单最高奖补资金1000元,使每家每户有1-2人熟练掌握生产技术,拿上相应证书。

    通过不同的帮扶组合拳,帮扶干部实现了因户施策、精准滴灌,做到了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奖补资金,说是奖补资金,就不能直接发给贫困户。宁县决定,由帮扶干部根据贫困户产业的发展程度,按照县里制定的奖补标准具体落实奖补政策,而且只能等到产业验收达标后才能兑现。譬如,养羊只有达到10只以上,才有奖励,因为县里算了笔账,也只有最少养10只羊,才能达到脱贫标准。

    奖补资金由帮扶干部说了算,不但使“一户一策”制定的帮扶措施落到了实处,而且也确保这笔钱用在了刀刃上。

    同时,宁县还出台措施,对帮扶责任人和第一书记服务指导不到位、巩固措施不力的,以及出现变相套取扶持资金等问题的,严肃追究主体责任。

    精准滴灌,“奖”出干劲

    政府“配菜”、帮扶干部“上菜”、贫困户“点菜”的“菜单式”扶贫模式,不仅切实解决了帮扶干部帮办实事无抓手的问题,而且还因为贫困户动起来,才有“奖”,从而“奖补”出了他们发展的内生动力。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本。可很多贫困户都怕扩大产业规模,原因就在于,他们害怕有风险,对自己的付出能否得到回报没有信心。

    作为一名低保户,加上儿子去年在天津打工将腰摔伤了,宁县湘乐镇瓦窑村村民孙福儒一度觉得干啥都提不起劲。每年,他就养一头“年猪”,凑合着过日子。

    “孩子腰摔伤,干不了重活,但能搞养殖呀,再说,只要养2头以上的母猪,一头猪就能奖补1000元,还有,猪舍盖够一定标准,也给钱。”在帮扶干部的反复劝说下,口袋里缺钱的老孙,对1万元奖补资金还是动了心。

    “活到这个岁数了,也得往前奔一下,把穷帽子摘了。”68岁的孙福儒终于下定了决心。前一阵子,他和儿子一起动手,在自家后院附近,盖了一座45平方米的养殖暖棚,养起了5头母猪。“一头母猪一年下两窝猪仔,正常一窝10头猪仔,保守算,一头卖260元,一年也有5000多元收入。再说,还有1万元的扶持资金呢。”孙福儒告诉记者。

    “这1万元,虽说是奖补资金,但农民得先垫上。而且,还是分阶段兑现。按照经验,农民只有自己下了本,才会珍惜扶持资金。”宁县扶贫办主任张晓荣告诉记者。

    奖补资金,“奖”出了宁县农民的积极性,给了他们一个撬动未来发展的支点。他们以前不敢想的致富计划,一件件变成了现实……“一户一策”的一个个富民产业不再是“纸上谈兵”。

    相关新闻:

    【三年决战奔小康】宁县全力抓实“一户一策”脱贫措施落地的调查与思考(上)

    宁县县委县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一户一策”是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和关键抓手。他们将“一户一策”作为靠实帮扶责任、确保如期脱贫最有效的手段,把严实要求贯穿于“一户一策”脱贫方案编制和实施全过程【详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