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陇原工匠】桥隧工陈忠祥,“门外汉”变身国家级技能大师
  • 【陇原工匠】桥隧工陈忠祥,“门外汉”变身国家级技能大师

    时间:2018-05-09 15:28:53  来源:  作者:

    桥隧工陈忠祥, “门外汉”变身国家级技能大师

    陈忠祥与桥进行“交流”。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王思璇

    陈忠祥,定西工务段桥隧工、我省国家级铁路桥隧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目前全国铁路系统唯一的桥隧工首席高级技师,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的“国家级技能大师陈忠祥工作室”也是甘肃省唯一一家以铁路职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他爱桥、痴桥,用三十多年的时间,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完成从“门外汉”到“首席桥隧技能大师”的华丽转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工匠世界”。

    1 那一座座延伸的桥,是他一生的追求

    记者:据了解,1988年,您从一名电力机车司机转岗到定西工务段成为一名桥隧工,当时完全是“门外汉”,却做出了如今的成就,您的“秘诀”可以分享吗?

    陈忠祥:我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从点滴学起,用能用的时间钻研技术。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我就是不服输。最初,为了尽快掌握桥隧养护技能,白天上山、下河、钻洞子,在师傅的帮助下勤学苦练,有不懂的就及时请教;晚上挑灯苦读专业书籍,铺画各种示意草图。我家里的各种业务书里的各种标记比比皆是,书皮薄膜磨起了皱,做过的读书笔记有12万字之多。

    记者:听说您喜欢咬文嚼字,是个“死认真”的人,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评价?

    陈忠祥:在我听来,这是莫大的赞扬。标准化作业就是要死认真。假如,干技术的人不认“死理”、不较真,那会一事无成的。

    2 一线才是技术创新的最大舞台

    记者:您还记得您何时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技术尖子的吗?

    陈忠祥:成为技术尖子应该是干桥隧工5年之后的事了。那些年就想着学到队里老师傅的绝活。不管那个人是谁的师傅,只要他有高招,我就去学,有时候还只能“偷”学然后再自己悟。

    记者:30多年来,您屡屡出新。从“更换K型扣件三步作业法”到“小型双面筛沙机”,从“桥枕钻孔机”,到“微牵钉”等技术,解决了诸多桥梁建造中的问题,您如何看待创新,灵感来源何处?

    陈忠祥:关于创新,在我脑海里并没有想这么高大上。只是本性爱较真爱思考,凡事爱刨根问底,追求完美。遇到日常工作中的疑问总是不放过,日积月累就有了一些小成果。但是,技术创新并非实验室独有,一线才是最大的创新舞台,如果你不上一线,不主动发现问题又谈何创新。

    记者:作为甘肃省唯一一家以铁路职工个人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陈忠祥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已完成了4万余人次的培训任务,培训高速铁路桥隧工等高技能人才360余人,您对这个工作室的要求是什么?

    陈忠祥:我的舞台始终在一线。随着铁路重载、高速的发展,对既有桥隧的养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一批掌握现代桥隧养护技术的人员。我希望用这个平台把自己30年来所掌握的一些经验、绝活、绝技,手把手地教给职工们,培养出更多的技术工人。

    3 传递匠心,代代才有人才出

    记者:十几年来,您编写《桥隧工习题集》、《桥隧工岗位必备操作技能》等教材总计60余万字,您还赢得了“兰局桥隧第一讲”的美誉。为何在钻研的同时还如此注重传承呢?

    陈忠祥:我反复问自己,为何会得到这一切?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我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好人,是他们多少年来对我无私的帮助和关心,才有了我的今天,心存感激是我最应该做的。而心存感激在我的世界观里就意味着回馈、意味着传承、意味着奉献。我想,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教人以渔,惠人终生”则是传承技术、感谢生活、反哺社会最直接的方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