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生态文明 美丽甘肃】八步沙三代治沙人用生命续写“愚公”新传奇
  • 【生态文明 美丽甘肃】八步沙三代治沙人用生命续写“愚公”新传奇

    时间:2018-05-09 15:29:53  来源:  作者:

    5月6日,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左二)、王志鹏(左一)、石银山(右二)、程生学(右一)在八步沙林场护理今年春季新栽种的树苗。郭万刚说,在沙漠里植树,三分种,七分管,管护是重中之重。(韦德占/摄)

    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祁连山的脚下、甘肃古浪县的东北部,有一个叫做八步沙的地方。37年前,这里漫天黄沙、寸草不生,移动的沙丘如恶魔一般侵蚀着家园。

    5月6日,记者来到八步沙,看到的却是一片长满柠条、沙枣、花棒、白榆等沙生植物的绿洲。这片7.5万亩的绿洲,在祁连山顶皑皑白雪的映衬下,生机盎然。

    关于八步沙的治沙传奇,有一首民歌在当地农民中广为流传:“当年风沙毁良田,腾格大漠无人烟。要好儿孙得栽树,谁将责任担两肩。六家老汉丰碑铸,三代愚公意志坚。”

    这首古浪老调,唱的就是当地六个老汉和他们的子孙三代,连续37年坚守大漠、治理沙患的故事。

    1981年,年逾半百的土门镇农民郭朝刚、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源六人,以联户承包的方式,组建了集体林场,进驻沙漠治理沙害。六位年过半百却从未在沙漠中见过一棵树的普通农民,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取“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这种当地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最经济实用的治沙工程技术措施,在蒸发量高达2000mm以上,降雨量不到200mm的沙漠,凭着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坚守,年复一年植树造林和风沙做斗争。

    春秋更迭、岁月流变,八步沙的树渐渐变绿了,六老汉的头发也白了。1991年、1992年,贺老汉、石老汉都因过度劳累和肝病相继离世,郭朝刚病退,三人之子贺忠祥、石银山、郭万刚继承父业。在后来的日子里,郭老汉、罗老汉也相继离世,第一代治沙人六老汉四个走了,剩下的两个老汉,年龄大了,也干不动了,但7.5万亩的八步沙才治了一半。

    “我们6个老哥们之间有个约定,就是谁要是老了、干不动了或者走了,就必须要从我们的后人中选择一个继承人出来,接替我们把八步沙继续管下去。”张润源是当时六老汉中年龄最小的,现如今已经77岁了。他告诉记者,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他们住在地窝铺里,饿了就啃两口干馒头,渴了就喝几口凉开水,困了就抽几口老旱烟,住在沙漠,种苗子、看林子。

    如今,郭老汉的儿子郭万刚、贺老汉的儿子贺忠祥、石老汉的儿子石银山、罗老汉的儿子罗兴全、程老汉的儿子程生学、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继承了父辈们的事业,成了八步沙的第二代治沙人。在他们当中,郭万刚干的年头最长。1983年,31岁的郭万刚原本在土门镇供销社上班,父亲郭老汉生病干不动时,就让他辞了工作到八步沙种树。“刚开始我不愿意来,但是拗不过老父亲,就来干了三五年,回头一看八步沙不知不觉成了一片林海,就舍不得走了。”郭万刚的一个舍不得,就是35年。

    今年已经66岁的郭万刚,每天都奔波忙碌在各个治沙点上,带人寻沙、掩埋被狂风刮出来的树根。去年,郭万刚的侄子郭玺又来到了林场,成为了八步沙的第三代治沙人。郭玺说,爷爷走的时候,跟我们兄弟四个交代过,在爷爷的四个孙子当中,必须有一个人去看护八步沙。现在大伯也年龄大了,所以我来到了八步沙,要把八步沙看护好、管理好。

    就这样,六老汉子孙三代人不仅把7.5万亩的沙漠变成了绿洲,裹住了风沙侵蚀的步伐,而且还向风沙危害更严重的地区进军,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转变。

    航拍今天的八步沙,茫茫黄沙里绿浪滚滚。(韦德占/摄)

    接过六老汉治沙接力棒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治沙人,看着现如今的八步沙,面露喜色。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程生学、石银山、王志鹏,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八步沙林场的第一位大学生陈树君。陈树君是兰州理工大学的毕业生,他的到来,给八步沙治沙造林带来了更多新技术,从六老汉时代的“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再到现在的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第三代治沙人在父辈治沙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着创新。(韦德占/摄)

    今年77岁的张润源(左一),心里依然放不下这片林子。傍晚时分,张润源来到了林子边上,向石银山(右一)询问刚刚结束的春季植树造林情况。(韦德占/摄)

    前段时间还在生病的张润源老人,在林子边上一站就是半个小时,看着眼前的这片林子,眼里尽是爱惜与不舍。(韦德占/摄)

    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每天都穿梭于这片林海,护理林木。(韦德占/摄)

    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郭万刚(右一)、王志鹏(左一)在八步沙林场护理树苗。(韦德占/摄)

    郭万刚在八步沙修剪树木枝条。(韦德占/摄)

    郭老汉的孙子、郭万刚的侄子郭玺正在掩埋被狂风刮出来的树根。“大伯也年龄大了,所以我来到了八步沙,要把八步沙看护好、管理好。”(韦德占/摄)

    第二代治沙人石银山(右一)等和第三代治沙人郭玺,正在巡查林子。“这个季节风太大,每天都要在林子里巡查好多遍,被狂风刮出来的树根,如果不及时掩埋,就会影响成活率。”郭玺说。(韦德占/摄)

    郭万刚和石银山站在沙丘上,望着远处的这片林海,笑不拢嘴。(韦德占/摄)

    巡了一早上林子的程生学,坐在沙坡上休息时,也不忘回头看着这片林子。“这片林子啊,凝结了我们三代人的心血,长得好啊!”程生学感叹道。(韦德占/摄)

    2003年,7.5万亩八步沙根治完成后,郭万刚他们又主动请缨,向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黑岗沙进军。图为郭万刚等人在黑岗沙巡查今年种植草本植物长况时的场景。(韦德占/摄)

    沙丘上,留下了三代人“一步一个脚窝子”奋力前行的烙印。(韦德占/摄)

    六老汉早年生活场景:三个石头支口锅,生火做饭。

    1990年资料图。前排(左起)石满、贺发林、罗元奎、程海,后排(左起)张润源、郭万刚。

    1996年资料图。“一把草,一棵树,压住沙子防风掏。”

    1997年,林场多方筹资新打机井一眼,为林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7年林场采取“出工记账,折价入股,按股分红”的办法,配套机井一眼平整土地500亩,假设农电线路一公里,修筑渠道3公里,这一举措为林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1997年资料图。两代愚公带领当地群众在黑岗沙封沙育林。

    1999年资料图。背负责任迈向希望。

    1999年资料图。由八步沙林场承包治理的西油东送古浪沙漠段水土保持工程,采用“网眉式”草方格治沙,被中石油评为优质工程。

    2000年资料图。林场发动群众在黑岗沙治沙造林。

    2002年资料图。每年春秋季节,深入荒漠治沙造林,已成为古浪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护林站和现在林场的对比图。

    这片7.5万亩的绿洲,在不远处祁连山上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显得生机盎然。(韦德占/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