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生态文明 美丽甘肃】战风暴缚黄龙 八步沙漠变绿洲 祁连山下织锦绣
  • 【生态文明 美丽甘肃】战风暴缚黄龙 八步沙漠变绿洲 祁连山下织锦绣

    时间:2018-05-10 15:32:28  来源:  作者:

    5月6日,郭万刚在八步沙林场育苗基地为新栽的柠条整枝。(韦德占/摄)

    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这片沙枣苗木培育基地,是去年栽种的,栽种的时候苗木株高大概是1.5米,通过定植让苗木在基地里边培养个两三年,株高可能会达到2.2米,那个时候再售出投入到绿化当中。”

    5月6日,记者在八步沙林场沙枣苗木培育基地见到场长郭万刚时,他正在给沙枣苗木整枝。“好苗子啊……这片全是沙枣苗,预计明年就可以投入到市场了。”66岁的郭万刚告诉记者,治沙造林不仅要防风固沙,还要有经济效益。今年,他们流转了12500亩土地,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5000亩,还有枸杞、红枣7500亩。

    当记者走过脚下的沙丘,面对茫茫黄沙里的滚滚绿浪时,无比震惊。是怎样的一种力量,不但封住了风沙口,实现了八步沙人“人进沙退”的生态梦想,还让“沙土”变“沙金”,敢向沙漠要效益?

    忙碌在沙枣育苗基地里的八步沙治沙人。(韦德占/摄)

    郭万刚回忆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八步沙的沙丘每年以10米的速度向南移动,连年“春种秋不收”。从当年的六老汉住在地窝子里“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到包括郭万刚在内的第二代治沙人的坚守与努力,再到以郭玺为代表的第三代治沙人的不断创新,八步沙被三代人近40年的斗沙勇气所征服,如今的八步沙一天天变得丰腴而肥沃、温顺而充满希望……

    “向沙漠要效益,这是父辈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如今,八步沙却变成了一片7.5万亩的林场,种下的梭梭林、肉苁蓉、枸杞、沙枣、柠条都在生长中,曾经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却长出了经济作物,孕育着新的生机与希望。郭万刚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要和我的父辈们一样,坚守在八步沙,并将自己的终身奉献给八步沙。在郭万刚带领的第二代治沙人的努力下,八步沙已经形成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林草良好的防风固沙绿色屏障。

    郭万刚正在给沙枣苗木整枝。(韦德占/摄)

    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境内沙漠化土地面积达到239.8万亩,风沙线长达132公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治理力度加大,具有丰富治沙经验的第二代八步沙治沙人承担了更多的治沙任务。

    2003年,7.5万亩八步沙根治完成后,郭万刚他们又主动请缨,向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黑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风沙口进发。在治沙现场搭建的窝棚里度过了十几个春秋,完成治沙造林6.4万亩,封沙育林11.4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2000多万株。2015年,他们又承包了甘肃内蒙交界的麻黄塘治理任务,管护面积15.7万亩。此外,他们还先后承包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并承接了国家重点工程西油东送、甘武铁路、甘肃省道等植被恢复工程,带领八步沙周边农民共同参与治沙造林,在河西走廊沙漠沿线张掖等地“传经送宝”,不仅扩大了治沙队伍,也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两代治沙人正在为玉米“放苗”。郭万刚告诉记者,地膜覆盖的玉米发芽后,要及时的从地膜里放出来让它受光,这样才能保证玉米苗的茁壮成长。(韦德占/摄)

    在治沙经费严重不足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们靠平茬花棒,给周围老百姓出售盖房子所用的花秧房稍艰难度日,到1997年两代创业者倾家所有自筹资金10万元在八步沙打了一眼机井,再到现如今的种植各类经济作物和培育绿化树苗,八步沙的三代治沙人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以农促林、以副养林、以林治沙”的发展路子。

    经过3代人37载的苦心“经营”,活跃的八步沙黄龙不仅被广布的密林牢牢地牵制住了“龙头”,八步沙林场的周围也成为了当地百姓的安居乐业之所。近年来,陆续有3万多人从贫瘠的大山里搬至此处。肥沃的农田、日光温室、便捷的出行条件,使得八步沙林区附近的老百姓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黄花滩生态移民暨扶贫开发异地搬迁项目是古浪县山区搬迁群众脱贫致富的重大工程。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的预期目标,必须注重后续产业培育。八步沙林场积极探索黄花滩生态移民沙产业开发项目,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按地入股、效益分红、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公司化林业产业经营机制,流转沙化严重的土地1.25万亩,在立民新村、为民新村2个移民点栽植以枸杞为主的经济林基地7500亩,在兴民新村完成梭梭接种肉苁蓉5000亩。未来规划通过这种方式建立4万亩的肉苁蓉建设基地,这将为我国西北地区沙产业规模化开发经营和移民区林业产业化发展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如今,饱受困扰的“沙害”渐行渐远,而六老汉的治沙精神却从未走远。

    “父辈们有治理沙漠的决心和勇气,我们这一辈就要有向沙漠要宝的胆识和魄力。”郭万刚说,八步沙一代接着一代干,实现了沙漠变绿洲,治沙又致富的目标,发展成了集造林绿化、防沙治沙、苗木培育、种子采集、产业培育为一体的专业化林场。我们不仅完成了父辈们的遗愿,守住了这片林子,更让这片林子养活了这方人。

    每年七八月份,金灿灿的向日葵绽放在八步沙,就像一朵朵小太阳,为八步沙增添着勃勃的生机。(资料图)

    沙漠变“沙金”,八步沙沙土里生长的大西瓜。(资料图)

    敢向沙漠要效益,八步沙种植的经济作物玉米。(资料图)

    春华秋实八步沙。如今的八步沙每逢秋季,红透了的沙枣挂满枝头,分外诱人。(资料图)

    由八步沙林场承包实施的金武高速绿化工程。(资料图)

    在腾格里沙漠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黑岗沙,经过八步沙治沙人多年来的治理,现如今公路两边植被良好。(韦德占/摄)

    航拍由八步沙治沙人治理的甘肃、内蒙交界麻黄塘区域,管护面积15.7万亩。(韦德占/摄)

    八步沙治沙人发动群众在黑岗沙撒草籽。(资料图)

    航拍八步沙。(韦德占/摄)

    郭万刚带领两代治沙人正在巡查林子。(韦德占/摄)

    郭万刚等人在黑岗沙巡沙,留在他们身后的,不仅仅是“一步一个脚窝子”迎风沙而上的烙印,更有株株充满生气的小草。(韦德占/摄)

    太阳即将落山,郭万刚带领着辛苦一天的治沙人从黑岗沙下山。朝伴日出晚伴霞飞,37年来,八步沙三代人披星戴月,用双手刨出被风沙掩埋的小草,又用双手掩埋被狂风刮出来的树根。(韦德占/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