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理论】构建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监测预警机制
  • 【理论】构建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监测预警机制

    时间:2017-07-04 20:20:3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罗哲

    构建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监测预警机制

      罗哲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供需关系打破平衡,周期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并成为各国政府备受困扰的难题。我国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也比较突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端优化经济结构,使之更好适应市场需求。然而作为供给方的市场主体要知己知彼,并前瞻性地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经济决策,就必须基于对市场趋势的准确把握。为此,必须强化市场监测预警这个基础性的工作,才能更有效地从源头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

      构建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预警机制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首先,监测预警机构公开发布的各种数据和监测预警信息都是基于客观的市场数据,基于各行业现实的市场表现,做出的研判分析也是基于市场规律的客观中立的综合分析,不能带有政府行政干预成分,不能带有政府主观意愿。其次,监测预警信息和研判分析应当只是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等做出战略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它不应成为市场主体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不应成为计划经济的变形。

      国家和地方的关系。国家层面要立足产业发展全局设立专门的监测预警机构,对产能形势密切跟踪和研判分析,提供国家和区域层面的产能形势监测预警。省级层面要全力支持国家监测预警,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类汇总,确保及时准确地将相关数据信息传送至监测预警机构,在制度框架内依法依规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为国家监测预警提供充分的依据;同时,基于本省经济结构特点和重点行业产能,加强统计、调查、税务、金融、工商、财政、发改、工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强化对已经或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重点行业及重点经济指标的采集分析,及时进行监测预警和研判分析,为全省加强宏观调控、遴选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立项重大项目等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重点和常规的关系。经济的发展既是开放的大系统,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面对一成不变的市场环境,任何产品投入市场也都有着自身的生命周期。因此,某个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需要持续跟踪、动态监测。由于经济系统中的行业门类众多,而采集数据信息涉及到的指标又非常庞杂,监测预警工作量大面广,因此必须突出监测重点,既要对已经和很可能发生产能过剩的行业加强重点监测,密切关注国内外行业发展新动向和新趋势,做好深度研判分析,又要对一般行业强化常规监测。

      近期和远期的关系。监测预警信息的发布以及行业发展形势的研判对于经济发展的预期将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发布信息失当将可能引起整体经济的不正常波动。因此,监测预警结果一定要坚持审慎的原则,既要着眼当前,又要以战略眼光看到长远。从省级层面来说,由于各省区市的发展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石,因此既要对国家层面的预警分析认真对待,更要结合自身省情做出独立的判断。特别是必须从省情出发,既要从全省近期行业发展的形势做出判断,准确定位本省特定行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困难挑战,发现问题苗头及时校正,争取更加稳健地发展;又要从远期把握趋势和机遇,前瞻性地加强战略谋划,及时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如何构建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预警机制

      首先,要构建充分、准确和动态、及时的数据信息系统。市场失灵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作为供给方的企业不能及时获得有效的市场信息。他们对本行业整体走势和竞争对手缺乏准确认识,不能在科学研判总体发展态势的前提下,对自己的处境作出正确判断,不能准确把握本行业近远期的发展趋势,难以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作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因此,必须将构建充分、准确和动态、及时的数据信息系统作为减少和避免产能过剩问题出现的首要前提。鉴于此,应当将国家统计局、工商税务、财政金融等部门和行业的数据进行综合开发,就防范产能过剩问题探索开发相关的统计监测基础指标体系,在全面性和代表性兼备的前提下,对已经出现产能过剩或出现产能过剩苗头的重点行业在指标设计上重点关注,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定期、连续和及时的发布。

      其次,要构建科学的市场监测体系。市场主体复杂多元,海量的数据仍然难以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理性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为此,基于完备的基础数据,还要立足产能过剩的行业特点、空间分布特点、产品技术特点、产品生命周期特点、产业链的价值层级等,加强重点领域的统计监测,如针对现有产能过剩情况,可以确定重点监测行业、重点监测区域、重点监测产品等,细化监测指标进行有重点的统计监测,使产能过剩行业及时了解产能过剩的市场动态和总体形势,以便适时调整经济决策。未列入重点监测对象的可以实施常规统计监测,但要设定一定的监测预警级别和预警线,达到特定的预警级别就要进行风险预警。监测部门还要结合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市场需求动态的变化,以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走势等,加强特定领域产能过剩形势的综合研判和专题分析,为市场主体决策提供一定的理性指导。

      再次,要构建产能过剩监测预警信息的传导机制。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日常统计监测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有限,对产能过剩研判和预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本行业发展的市场趋势和发展机遇难以准确把握,盲目作出的经济决策难免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特别需要对中小企业及时传递产能过剩监测预警信息,以此引导企业预判未来,顺应机遇进行差异化发展,及时规避同质化风险,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性价比中增强市场竞争力。行业组织也要据监测预警信息综合分析研判,引导业内企业合理组织生产,推动企业在创新创意中增加技术含量、增强个性化设计、强化行业引领,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国内外新的市场,降低同质化产品供给过剩的风险。

      第四,要构建确保产能过剩监测预警有效运行的制度体系。政府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等为产能过剩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制度保证,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相关主体的经济行为。比如,就数据信息系统而言,数据的采集要有理有据、科学准确;数据信息的发布要合法正规,必须通过法定官方正规渠道发布;信息的发布要通过法规确定为一项常态化的制度,要明确信息发布的义务和责任,发布者须对信息真实性负责;为确保经济安全,在最大可能地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同时,也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或程序实现信息安全。就市场监测体系而言,对于监测预警情况要及时通告省区市主要领导和重要经济部门,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储备和审批项目、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企业错位竞争等提供依据。就监测预警传导机制而言,需要明确对重点中小企业及时传递产能过剩监测预警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理性决策的能力和规避风险的意识。此外,由于这项工作综合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开放的经济系统早已打破了行政的界限,产能过剩监测预警又涉及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经济安全,涉及企业的稳健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涉及群众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事关重大,因此需要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所有省区市加强配合,在国家层面设立专门监测预警机构予以实施。

      (作者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