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多管齐下 寻找治堵良策――兰州出实招治理交通拥堵问题
  • 多管齐下 寻找治堵良策――兰州出实招治理交通拥堵问题

    时间:2017-06-07 22:10:3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记者 朱宇鲲
    兰州交通秩序大整治执法现场。本报通讯员 朱柳静

      记者关注

      交通拥堵,是现代都市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如何治堵,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

      2017年以来,兰州市通过理顺体制机制、强化交通优化管控等多种“铁腕”手段,开展交通秩序大整治,通过优化交通设计打造长远畅通的“系统工程”,引进智能信息应用程序,借助交通大数据调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行动态监测和智能指挥水平,为全面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依据。

      本报记者 朱宇鲲

      加强顶层设计 统筹开展拥堵治理

      近日,兰州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走访相关职能部门、现场踏勘、赴外地取经,探究城区道路拥堵缘由,寻求城市道路发展之策。

      “兰州市特殊的地形无法形成环形网状交通体系,节点过多,十字路口、丁字路口依次排列,东西干线均断头于蜂腰地段,南北干线均被黄河、铁路切割。”政协委员在调查中发现,蜂腰地段拥堵严重,据测算,北滨河路中山桥、南滨河路白云观,早高峰时饱和度分别达到1.05、1.54。(达到0.75时就容易发生交通拥堵,达到0.9时极易发生交通拥堵甚至交通瘫痪)。

      交通规划、设计、建设漏洞多、历史欠账多。由于地形限制,加上资金紧缺和理念滞后等原因,许多设计因陋就简,造成大量断头路、断头桥,目前市区仍有82条断头路没有打通,改造难度巨大。几座新建桥梁、仅有的一条下穿道路,均存在设计缺陷,需要花巨资改造。

      面对如此特殊的地形和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认为解决现有的交通拥堵问题,一个重要的节点是首先从理顺体制机制着手。为了解决体制机制不畅问题,兰州市政府积极考察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先进管理经验,将原来的交通局变更为交通委,赋予研究开展交通拥堵治理的新职能,统筹开展全市交通的拥堵治理工作。

      兰州市今年出台的治堵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以“打赢治堵攻坚战”,实现“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化”为目标的治堵理念。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引进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等国内顶级设计院,对兰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顶层设计,并学习考察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组织管理的先进经验,紧紧抓住当前兰州市交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重点难题。

      近期通过制定一系列“短、平、快”的交通改善措施,实现短期内交通拥堵情况明显改观;中期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对兰州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系统制定道路、公交、慢行、停车、交通管理、需求管理等一系列交通改善措施和实施方案,并根据实际需求持续滚动开展;远期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坚持公交导向土地开发,持续增加交通供给等模式,形成以综合治理手段治标,结构优化手段治本的综合改善思路,可持续地提升交通服务品质,系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通过设计顶层架构,兰州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兰州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及《兰州市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兰州市城区道路网畅通实施方案》等9个配套子方案(简称“九大行动”),确定从工程建设、技术支撑、政策保障三个方面着手实施交通拥堵治理的一揽子工程。下一步,将组织开展交通大数据平台及应用系统建设、干线路网规划、近期交通综合改善、兰州市交通组织与管理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开展张掖路恢复通车、南北滨河路快速化等专项研究。

      强化交通优化管控 提升管理水平

      科学治堵,一条重要的法宝就是要找到造成堵点的原因。

      “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交通承载能力不足。”兰州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兰州市主城区土地资源高度匮乏,由于城市交通未能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和实施,交通发展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土地的开发强度超出了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目前,兰州市主城区城市主干道周边商业网点、机关单位、学校、医院高度集中,铁路枢纽、客运枢纽仍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形成了大量的潮汐式交通流,造成通道型拥堵。尤其是城关区平均人口密度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已达到国内一线城市人口密度,远远超过了现有交通设施的承载能力。火车站、西关什字、东方红广场、盘旋路、五里铺等区域,商业、交通、服务业高度集中,人流车流极度聚集和交叉,经常造成区域性拥堵。

      “强化交通优化管控,以智能交通建设和应用为重点,不断优化交通管理手段。”这是兰州市在治堵方面采取的措施之一,建设完成了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改造项目、非现场执法系统二期项目等重大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累计建设高清电子警察设备1175台,覆盖全市386处路口(路段)点位。全面优化交通信号设置,依托全市已建成的230处智能联网控制信号机,完成路口交通信号单点优化260处,对兰州市17条道路实施了绿波协调控制,对6条道路实施了高峰拥堵协调控制,对13个路口实施了单点优化控制,对6个路口实施了瓶颈控制,对50个重点拥堵路口进行交通仿真,采集路口交通渠化组织CAD图380处,形成了87条单向交通路段,组成了23组微循环。同时,通过优化交通信号设置,整个兰州市区早晚高峰拥堵程度持续时间减少15.7%,主干道通行时间缩短23.7%,停车次数减少37%。

      通过优化交通设计打造“系统工程”,以城市交通的精细化管理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设计和管理。建立了公安交警对建设项目的审查机制,出台重点项目施工期交通组织前置审批程序和施工期交通组织评价体系,提前谋划、科学制定施工期间的交通措施,合理调控城市交通需求总量和时空分布。合理安排年度施工计划,针对轨道交通占道施工、临时性路面开挖及其他工程建设,明确施工期间的路面占用范围、占用时长及路面恢复标准,确保基本的交通通行的效率,杜绝“未建先围”“围而不建”“少建多围”现象。

      “交通秩序大整治”效果明显

      6月2日一大早,兰州城关交警大队四中队队长张明泰部署完辖区执勤岗位后,驱车带领两名协警对辖区路段进行逐条巡查。

      “除了日常巡查外,现在的巡查项目多了一个,那就是未经上级交管部门批准,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开挖马路。”张明泰介绍,每天都要盯着,发现一处私自开挖路面就要及时制止并向上级主管单位汇报。

      5月15日,城关交警大队民警巡逻至伏龙坪隧道西出口处时,发现这个路段被围挡、施工,施工区域占据了半幅路面,但是交警部门并没有接到任何相关的通知。巡逻民警经现场了解到,此处施工是对桥梁伸缩缝进行维修,但是施工方并未向兰州市交警支队申请施工,属于私自开挖,民警依据相关规定对施工车辆以及施工工具进行暂扣,并要求施工方恢复路面,同时将这一情况反映到了兰州市交通秩序大整治督导组,施工单位在得到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

      “近年来兰州市区道路反复开挖,施工管理不严格,是造成交通效率低下的其中一个原因。”兰州市政协委员在调查中发现,道路开挖随意性大,施工单位交通组织方案不完善、交通保障措施不到位、施工围挡不科学,施工周期长甚至围而不建,完工后不及时恢复路面,以及超审批时限开挖、超审批范围施工的问题比较突出。

      “车辆乱停乱放、不按道行驶,行人横穿马路对违章不够重视,也是造成拥堵的原因之一,成为交管中的一个难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警告诉记者。

      记者从兰州市公安局了解到,兰州市交通秩序大整治4个多月来,警方共查处16类交通违法突出行为69万余起;拘留交通违法行为人1040余人;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6%、10%;交通拥堵指数全国排名也有了明显下降。

      同时加大对行人乱穿马路和机动车乱鸣号、乱变道、乱停放等“四乱”问题的整治力度,对极个别人无视法律法规,拒不服从执法管理,甚至辱骂、殴打执法人员的,依法给予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大整治行动以来,各级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7人、刑事拘留5人,其中1人已被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拘役6个月。

      此外,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决定自5月份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交车、出租车、电动车、“黑摩的”、城区通行大货车、公路客运车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城市交通秩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