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各族群众话发展】武威日光温室专家张仲保:潜心科研 科技惠民
  • 【各族群众话发展】武威日光温室专家张仲保:潜心科研 科技惠民

    时间:2017-07-22 20:21:50  来源:每日甘肃网  作者:韦德占 王静琪

    张仲保(右)正在为农户做吊瓜种植管理的技术指导。

      记者韦德占 实习生王静琪

      “平时要注意大棚内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的管理,这棚瓜再有50天就成熟了,这个时候光照管理尤为重要……”初见张仲保时,他正在凉州区金大棚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户做吊瓜种植管理的技术指导,只听他对农户讲:“农业科研工作差不得一丝一毫,尤其是果蔬新品种研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你误它一时,他就会误你一季,让你什么收获都没有。”

      7月20日,“贯彻党代会精神各族群众话发展――2017年全国网络媒体甘肃行”采访团一行记者在武威市农科院试验基地,见到了武威市农业科技杰出带头人、当地老百姓口口传颂的日光温室专家张仲保。

      科技创新 “凉茄一号”羊口脱险

      张仲保工作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及推广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十多项科研项目,成功地培育出了“凉茄一号”“凉椒二号”“一尺红”辣椒、“巨仁”无种壳西葫芦等蔬菜作物新品种,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共15项(次)。

      说起“凉茄一号”的伟大成果,张仲保不禁感叹惊险,一项科研成果差一点儿就被一群羊给吃掉了。

      1989年,他通过杂交获得的茄子材料成熟后还长在地里时因公差外出,回来时却发现地里的茄子材料一颗不剩全被清空了,四处寻找后发现被人收到家里喂羊了,张仲保从羊的嘴里抢回了仅剩的几个茄子,一个一个通过果实辨认后对材料进行培育,最终获得了“凉茄一号”的优良品种。

      研究和解决武威市主体生产模式设施农业中存在的问题,是张仲保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

      1996年,张仲保从以色列考察现代农业回来后,根据学到的知识和书上的技术规程自己做基质配方试验,在大棚里一待就是半天。经过反反复复的测试,他自行成功设计研发的日光温室智能化自动管控系统,并在本地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近年来,国内采用立体栽培技术都用于观赏型,没有真正应用到生产上去。因此,如何把这项新技术运用到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上,怎样把它转化为农民简单实用技术,让农民运用到日常的农业生产当中去,增加收入,却是一个新课题。为此,张仲保每天晚上查资料学习,天一亮,便骑上自行车往试验棚内跑。他反复研究基质的材料问题和养分元素的搭配,从播种、苗期观察、生长速度、不同种类的试验数据计算分析等,一项项做起,一次次试验,一次、两次……百次,经过2年多的试验研究,无土基质栽培技术终于研究成功。

      “一座60米长的日光温室,其后墙高将近3米,面积近180平方米。有了无土基质栽培技术,农民可以充分利用后墙进行立体栽培,这样温室的面积就会增加三分之一,效益同样也增加三分之一。”张仲保告诉记者,立体栽培生育期短,而且作物生长比较迅速,一年可收获13到15茬绿叶菜,一年后墙的收入能达到1.1万元到1.3万元。

      田间地头 传经送宝的“使者”

      张仲保不仅是农业科技研究的专家,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好手。为了让农民懂得更多科学种田的知识,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他通过报纸、电视台的农业科技栏目进行专家指导,为农民答疑解惑,还经常深入农村,举办培训班,在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现场培训。

      2011年春节刚过,张仲保就被凉州区中坝镇邀请为农民讲授日光温室生产技术,培训班一结束,他便被农户请到棚内现场指导。

      一次农户棚内辣椒叶片几乎落光了,这位农民心急如焚,已花费了好多钱买药治疗,终不见效,他束手无策。张仲保了解情况后,给他提出了治疗方案。半月后,农户按照他的技术精心管护,辣椒奇迹般的恢复了正常生长,一茬下来,又多卖了7千多元。

      “这份工作确实很累,但是为了农民群众的需要,我无怨无悔。我简单的几句话,就可能挽回老百姓几万块钱的损失。”三十多年来,他认真对待农户的每一个问题。

      据了解,张仲保每周为全市三县一区及周边市县农民发送大棚种植技术短信20多条,近三年累计发送技术短信3000多条,受益农户6万多户。他先后培训全市1000多个村干部培训工作,开展大学生“村官”、村科技助理员等技术培训60余期,受训干部5000多人,参加人员反应强烈。

      农业科技工作这条路很艰辛,但张仲保一做就是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他履行着自己的使命,埋下身子认真做希望田野上传经送宝的“使者”,科技惠民的“带头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