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永昌农业大户的种地“秘籍”
  • 永昌农业大户的种地“秘籍”

    时间:2017-06-09 21:20:3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记者 刘兴元 通讯员 蔡敏

      农业大户的种地“秘籍”

      本报记者 刘兴元 通讯员 蔡敏

      “以前一年忙到头,毛收入不到2万元,现在把家里的40亩土地流转出去,一年光租赁费就有2万多元!”永昌县东寨镇双桥村九社村民杜清花说。

      东寨镇曾把啤酒大麦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在全镇大面积推广,农户收入有所增加。但近年来,随着市场上啤酒大麦行情持续走低,农户们增产不增收。

      两年前,永昌丰泽园农民合作社在镇里“落了户”,杜清花就把自家土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一次性签了15年合同。除了收地租,杜清花还就近在合作社打工,农忙期一天能挣近百元的工钱。年底一算账,收入翻了番。这样的收益,让同村还没有流转土地的村民十分羡慕。

      47岁的张琰忠就是永昌丰泽园农民合作社的负责人。2015年,他一次投资600万元,流转东寨镇双桥村四社、九社的3780亩土地,把原先各户的零散小地块整合成大块地,还配套了12公里平坦宽阔的机耕路和滴灌设施,发展规模化的现代高效农业。

      驱车行驶在种植基地,一条笔直的小道两侧都是平整广阔的大块种植区。张琰忠一路左指右点:“这块地是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区,那块地是马铃薯种薯扩繁区;那里是蔬菜区,那边还种有黄芪、板蓝根……”

      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张琰忠,道出了他的种地“秘籍”:

      ――设施农业让土地生“金”。

      在张琰忠的种植基地,他购置的穴播机、小麦膜下滴灌种植机械、马铃薯种植全程设备等各种先进设备就有近30台。“单纯种小麦收益很低,所以我们在小麦地里套种了中药材。”张琰忠说,“今年春种时,我们采用膜下滴管小麦穴播机作业,机器走过的地方铺设地膜、敷设滴灌带,播种小麦和套种药材的复杂工作一次性全部完成。一次铺三纵行地膜,宽度是5.1米,每块地长度600米。机器走一个单程可以播五亩地,播种效率非常高。”

      “刚开始一听种小麦还能用滴灌,农户们觉得不可思议,都说会赔钱。”站在一片青翠的小麦和药材套种基地,张琰忠俯身摸着麦苗说,“你们看这长势不错吧,现在周边农户自家种的小麦只有这儿的一半高。”

      种植基地的南边曾是一片荒地,张琰忠利用起来修建了一座6万立方米的高位蓄水池。“设施农业省时、省力、更省水。品种丰富了,产量上去了,用水量却降到原来的一半以下。有了这个蓄水池,整个种植区的用水不是问题。”

      ――依靠订单农业保销路。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张琰忠每年都为知名食品公司供应马铃薯。今年,他的马铃薯订单量达到了8000吨,另外还和省内中药材公司签订了2000亩的板蓝根、黄芪订单。

      ――不仅要保量更要保质。

      “土地流转后,考虑到马铃薯的轮作,还有土壤的配肥等问题,所以我们从丰富种植品种入手,以小麦、中药材、黄芪、葵花来轮作种植,就是为了减少土壤病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张琰忠介绍说,“合作社每年都会把农产品取样后,送到上海做重金属、农药残留和转基因检验,质量有保证,产品才能让大公司‘相中’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