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甘肃地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 甘肃地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时间:2017-06-14 20:24:3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记者秦娜

      每日甘肃网兰州讯(甘肃日报记者秦娜)夯实地震科学基础研究、加快转化地震科技成果、加强地震科技国际合作……记者从省地震局获悉,近年来我省地震科技突出区域优势与学科特色,地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为全省防灾减灾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我省的地震科学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工作立足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以青藏高原北部大震机理研究与预测和黄土高原(含冻土)综合震灾预防为主要研究领域,建立和发展了具有区域特色的黄土动力学、地球物理、地震学、地震电磁、地球化学、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特别是在黄土地震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独具特色的研究成果,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近5年来,我省共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地震科技类项目30多项,发表科技论文8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0多项,其中“黄土地区场地地震效应与地基液化处理技术研究”项目获2015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地震科技大会上被列为“十二五”期间重要科技成果进行了展示。

      与此同时,我省积极推进地震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为全省乃至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城乡抗震设防、震灾应急救援、次生灾害防范等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黄土高原覆盖层厚度及地形地貌条件特殊差异性导致的地震动放大效应、黄土地基液化势精细判定及潜在风险防治技术等,已在郑西、宝兰铁路客运专线等重大铁路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并被《甘肃省建筑抗震设计规程》采纳。活断层探测成果在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后重建以及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中得到推广应用,综合减灾效果显著。

      在平台建设方面,我省初步构建了以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黄土地震工程重点实验室、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等为核心的地震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建成了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地震模拟振动台系统,为地震科技和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强地震科技对外交流,先后同法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签署官方和民间对外交流合作协议,与美国肯塔基地质调查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常年互派访问学者;与法国宇宙科学院合建了中法微站观测台站并持续进行观测,有效提升了我省地震科技水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