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甘肃新闻 > 【新时代 新甘肃】十九大代表胡中山:让戈壁沙漠变绿洲田园 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新时代 新甘肃】十九大代表胡中山:让戈壁沙漠变绿洲田园 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间:2017-11-21 17:51:35  来源:每日甘肃网  作者:王占东

      11月20日,十九大代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在日光温室内向村民宣讲十九大精神。(每日甘肃网记者张发旭/摄)

      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文

      “党的十九大部署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好政策,我们一定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啊!”

      “胡书记您放心!咱们当年能在沙漠上重建家园,也一定能在新时代干出咱们黄花滩的新作为!”

      “就是啊!你们看,咱们这茄子的叶子以后就是宝了!我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明年我们要与外面的企业合作,像这些蔬菜的尾叶都能卖钱了!只要咱们勤奋,不愁挣不来的钱!不愁奔向全面小康!”

      “好!好!好!”几位群众听到这一句话后,拍手叫好!

      11月20日下午,古浪县西靖镇为民新村的千亩日光温室示范基地一座生长正茂的茄子大棚里,党的十九大代表、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正向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报告。

      从茄子大棚到辣椒大棚,他一边向村民们宣讲党的十九大报告,一边询问大棚栽植情况、销售情况和需要帮助的情况,与村民们拉家常、谈发展,鼓舞大家奋力谱写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当天,“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甘肃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河西线采访团走进武威市古浪县。

      胡中山接受网媒采访团专访。(每日甘肃网记者张发旭/摄)

    从深山到荒滩,在筚路蓝缕中再启山林

      记者乘坐采访车出武威市凉州区,沿着开阔平坦的省道向东南方向行进,经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过黄羊滩集团向前进发,走向乌鞘岭北坡的沙区,前往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

      临近合作社,集中连片的蔬菜温室大棚如同一艘艘“沙舟”组成矩阵,在道路东南侧的广袤大地上绵延伸展,绽放出一幅沙漠绿洲的峥嵘气象。在蔬菜基地的西侧,是整齐整洁、比肩而列的青砖白墙的居民建筑群落,一座座太阳能热水器和一根根太阳能路灯随着车辆飞驰成为一道道快速闪过的风景。

      那里就是名扬陇原的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

      这里是一个传奇。

      今日绵延的村庄和设施农业的下面,在20年前,还是一片戈壁沙漠。

      目前的这番景象,是20年前一个叫胡中山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井泉乡夹山岭村的村民开辟出来的。

      如今的胡中山,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是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

      今天,我们在他带领群众开辟新天地的地方见到了他,并对他进行了一场深入的采访。

      时间倒回20年前。

      在井泉乡夹山岭村,胡中山和乡亲们面临这样的条件:种的是旱地,走的是羊肠路,勉强吃得饱饭。对于这种现象,人们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滴水贵如油,春播秋无收”。

      对这种艰苦的生活环境中,1962年出生的胡中山,至今有一个记忆犹新的细节:“我到9岁才穿上了一条白布做的裤子!”

      1980年,胡中山高中毕业后便到外面打工去了。对比外面的生活才知道家乡是多么的贫穷落后。“那时候,家里养个儿子娶媳妇就非常困难,家里有姑娘的还好一些,能通过换亲可以给儿子娶个媳妇。”胡中山说。

      1992年,胡中山脑海里有一个想法,面对这样严酷的条件,全村应该离开这里,下山去,另辟天地。

      此想法提出后,许多人充满了疑虑:第一,这里虽然穷,但是也在这里生活了多少代,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搬迁到别的地方就一定会比这里好吗?第二,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胡中山这一或许会影响这个村子未来的设想,被人们搁置了下来。

      时间来到1996年。胡中山得到了一个让他激动的消息:古浪县提出推进包括黄花滩在内的五滩开发。

      这让胡中山毅然决定搬迁。

      在胡中山给全村群众做了思想疏导和动员后,大多数户也下定决心从此搬走!但仍有几户犹豫不决。

      对此,胡中山做了一个被后来流传为佳话的行动:给仍犹豫不决的户每家打了张1万元的欠条,对他们承诺说,搬下山3年生活好不起来,个人砸锅卖铁也给每户赔偿1万元损失。

      就是在这样的推动下,夹山岭村全体村民于1996年启动了整体搬迁到黄花滩的重大行动。

      但是,大家到了黄花滩后,再一次的质疑甚至是恐惧向大家袭来。

      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戈壁、沙漠。“能行吗?”面对大家的畏惧,胡中山回忆说:“那时,似乎越大的困难越能激发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斗志!”胡中山对村民们说:“只要我们不懒,只要我们勤奋,没有战胜不了困难!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在胡中山的带领下,全体村民开始了在地下挖起了地窝子,作为工地的居所,然后在沙漠上打井、种树、平地、架渠。在开发中大家发现,黄花滩的土地2/3是土、1/3是沙,当大风一吹时,飞沙走石、黄沙漫天。不仅人受不了,连牲畜都难以忍受。黄沙中出现了“沙上墙、驴上房”的悲壮景象。

      更残酷的是,风沙去后,人们发现,辛辛苦苦平整过的土地竟然找不到了!铲去风沙才能见到平好的土地。“那真是人和沙斗!”胡中山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栽树、种草方格治沙,尤其那个草方格治沙,你往上面给植被浇点水,由于他的土质含沙量高,水很快渗漏下去,百姓再度绝望!下山除了有了平坦的地面,有了电灯泡,其它条件还是跟山上没有两样!”

      “从1996年到2000年,我们通过五年的奋斗,才稳住了脚步!人们开始在黄花滩上种植玉米、蔬菜、瓜果。”胡中山说,“那真是重建家园、开天辟地、再启山林!”

    难忘吴仁宝的叮嘱,“《华西之道》我看了三遍!”

      2000年是胡中山和黄花滩村的一个转折之年。

      下山入川后,艰苦的日子终于扛过来了!稳定着了!更重要的是,作为黄花滩村党支部书记的胡中山,在这一年里见到了华西村的书记吴仁宝。

      当时有一个机会:武威市委组织部组织全市十个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赴南方参观、学习,胡中山在列。

      “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我们为了见到吴仁宝等了半天,因为吴书记当时也非常的繁忙。”胡中山回忆说,“这场见面只有五分钟!吴书记给我们说了几句话:‘不要怕穷!穷则思变!以穷治穷!你们那里的老百姓适合发展什么就从什么开始,从这个源头做起,从小到大,从慢到快,滚动式地慢慢壮大!’”

      短暂的见面后,吴仁宝送给了胡中山一本书《华西之道》。

      胡中山说:“我看了三遍!”

      在回来的路上,胡中山想到村里的农民有养羊的习惯,回到黄花滩之后大胆决定:养羊!

    [1] [2] 下一页 尾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