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名师点评河南高考化学:采用新颖的“大题小做”
  • 名师点评河南高考化学:采用新颖的“大题小做”

    时间:2017-06-09 21:25:58  来源:大河网  作者:首席编辑娄恒


    大河网讯(记者 王佳)6月8日,2017年新课标文综科目考试结束。今年河南新课标理综化学的考题有什么特点?难易程度如何?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大河网特邀河南名师对高考理综化学试卷进行点评。

    【名师】

    郑州市高考研究中心成员、河南省实验中学化学高级教师郑丽峰

    【点评】

    总的来说,今年的试题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总体难度比前三年的理综化学难度略大一些。充分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人文性”。

    试题注重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主干知识,体现学科能力和素质要求;加强试题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了实验考查,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虽然今年的题型几乎没变,只是去掉了《化学与技术》模块,但在内容上还是有创新的。

    客观题中实验内容加强

    和2016年相比,选择题的区分度提高。选择题继续保持对化学与STSE、化学实验内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电化学中的防腐蚀问题、元素性质和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等主干知识的考查,去掉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等高频考点,保留了部分区分度好、难度适中的传统题如第7、9、11和12题,同时在情境的创设、呈现方式、设问方式、考查层次上发生变化,思维容量有所加大,并且重点加大了对化学实验的考查。

    第8题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化学实验相结合,以文言文的形式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本操作即物质分离方法的选择,这和2015年的第7题文言文形式极为相似,学生只要读懂了文言文的意思,还是不难选出正确答案的;但第10题就打破了以往选择题中实验内容的格局,变为小型的综合实验内容考查,采用新颖的“大题小做”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实验仪器、操作目的、物质性质等的掌握,此实验题的设置是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一大特色。

    13题内容是常规的、预测之内的,但图像中设立了新的坐标含义,使学生的思维难度加大,需具备有较强的读图能力,信息转化能力,试题的区分度更大。这也就是稳中求新的具体体现。

    主观题部分难易结合

    26题为实验题,实验装置比较陌生。这个实验是课本上没有的,也不是学生平时见到的常规装置,凯氏定氮法主要用来测定有机物中的氮含量,本题回避了复杂的样品前期处理过程——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而侧重学生熟悉的无机氮含量测定,命题科学有效。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看懂各部分仪器的作用,才能把简答题答在核心点上,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27题属于几年来的固定模式流程图题目,以金属元素Ti为核心,考查了化学反应原理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拿到题目没有陌生感,但未学过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对学生能力要求还是比较高的;第(4)问中计算Li2Ti2O15中过氧键的数目,也是创新亮点之一。

    28题也属于几年来的固定模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题,但重点在于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在三个必做主观题中属于难度最低的,和往年相比,在此题中加大了盖斯定律的考查,要求书写两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在第(1)问将两种弱酸酸性强弱的比较有机地融进了此题。

    选修模块稳中有变

    《结构化学》和《有机化学基础》的题目难度基本相当,在《结构化学》模块中,题目所考查内容除了第(1)问外,基本都属于以往高考题的常见设问,如能层、电子云轮廓、杂化轨道及粒子的空间构型、配位数及晶胞计算等。第(1)问中“紫色光对应的辐射波长”,应划分在物理光学知识范围内,要求考生对光谱有基本的了解,也体现了理综中学科交叉的特点。

    最后一问也是亮点之一,让学生根据化学式来确定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属于晶胞坐标的变形题目。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仍然沿袭了框图加信息给予的题目形式,考查内容还是以往的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的模式,由物质名称、反应类型、结构简式、方程式书写、同分异构体书写到有机合成,对于致力于选有机化学模块的学生来讲,可以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