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市民“小善” 成就“大爱”郑州
  • 市民“小善” 成就“大爱”郑州

    时间:2017-06-12 21:43:02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作者:张黎光

    【暖新闻】

    多亏郑州这位公交车长 92岁老人找到“回家路”

    网友为何盛赞郑州是“大爱之城”?答案在这里!

    郑漂小哥点外卖送流浪汉 “正能量”奖他五千元

    郑州“春雷”工作室:爱是患难中不变的承诺

    郑州义务救援成一种“现象” 有人戴心脏监护仪救人

    河南好人、凡人善举进百姓视野 中原遍开文明花

      【早前专题

    这些年,关于郑州“大爱之城”的故事,我们已经听闻太多、目睹太多,但每一次重新读到不同版本的演绎,我们仍然禁不住心头一热。

    这些年,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有搀扶起八旬老人的中学生杨璟欣、有街头帮助孕妇接生的数位路人、有徒手接坠楼幼儿的12岁小女孩陈可煜、有勇夺行凶者双刀的“夺刀三侠”、有纷纷给丢钱环卫工捐款的“拾钱者”、有给环卫工及流浪者提供早餐的一家家饭店……故事的主角从公交车长、巡防队员到路人,从上班族到学生,从老人到孩童……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郑州市民。

    这样的故事不仅见诸郑州本地新闻中,更成为全国媒体“围观”、全国网友热议的焦点。再联想到全国多项知名统计中,“郑州的公交让座率全国第一”、连续3年郑州市民入选“感动中国”“郑州市民捐献造血干细胞数量省会城市第一”……郑州“大爱之城”的印象早已深入人心,得到了更广范围的承认。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涌现出一个个温暖、感动的故事,但其主角——郑州市民却往往觉得“这不算什么” “别人困难了,咱上前帮一把,换谁都会这样的”,更有不少市民不愿留姓名,不愿留电话,甚至觉得自己当时做得还不够……

    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些看似“寻常”的“小善”汇聚起来,才如此打动人心。

    如郑州市文明办人员所说:“看到别人有困难那一刻,互不相识的路人成了朋友、亲人……正是这种淳朴、善良,这种互不相识却因为帮助他人而短暂相聚的缘分,践行着‘大爱之城有大爱’,谱写着郑州这座大爱之城的无数暖心故事。”

    不少市民在感动、赞颂之余,更是热切地希望:“愿这样的大爱能传承下去!愿这座城市温暖不断、感动不断!”

    欣慰的是,我们看到,这些大爱的故事中,徒手接坠楼幼儿的陈可煜被问及救人原因时说,“我可能会受伤,更怕小弟弟受伤”,这位12岁小女孩的这番话,让我们更是无比相信:“大爱郑州”的故事将会一直延续,郑州市这个新定义、新名片也会越来越响亮。(陈朋冲)

    【大河网评】

    “小人物”的善举更让人感动

    相比起富豪商贾大手笔的慷慨捐献,“小人物”的救助虽然“微不足道”,然却更显的真诚与淳朴,人们对大手笔的捐助者会充满仰慕,而对于“小人物”的爱心奉献流露更多的则是感动,甚至会受到感染而积极参与其中,小包的善举付出虽然只有不到20元,但从店家感动之余将点餐单发到网上被纷纷转发“点赞”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其给社会释放的温情和产生的正能量,却是20元的N次方。

    城市文明需要“弱者视角”

    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具有“弱者视角”——从那些需要关怀的人的视角出发,不仅能够发现城市管理亟待完善之处,同时也更能够使人感受到城市深处的人文关怀。相比起亮丽的城市形象,点滴细微之处的城市性格更让人为之心动。关怀“小人物”的“小事情”,其实正是“大时代”的“大责任”。

    “郑漂”小哥也能成为郑州的一张名片

    郑州市文明城市的血脉就是通过无数包先生的善德之举培育起来的。正是由于那些“郑漂”的打拼者,让郑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那些“郑漂”的打拼者,让郑州拥有了更多的阳光与无限温暖。而且,每一位“郑漂”者都在默默无闻地为郑州增光添彩;而且,每一位“郑漂”者都是郑州市文明形象的代言人。每一位在郑州这片热土生活的人们,必须向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用实际行动维护郑州的文明形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