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郑州夜市蝶变之路 从露天摊到街边店 寻求出路
  • 郑州夜市蝶变之路 从露天摊到街边店 寻求出路

    时间:2017-09-08 20:51:23  来源: 大河网-大河报  作者:祝萍

    从露天摊到街边店 蝶变不易

    郑州夜市大洗牌,业态提升带来诸多问题,寻求出路成经营者重大挑战

    郑州夜市蝶变不易 寻求出路成经营者重大挑战

    郑州已经与露天烧烤说再见,违规露天烧烤最高可罚2万元。

    记者 李岩 见习记者 李尧 文 记者 洪波 摄影

    核心提示|告别了占道经营模式的郑州夜市,在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进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波折、痛苦和抉择,饱含着经营者的忍痛割爱乃至无奈放弃,也饱含着监管部门在监管理念、监管手段上的探索和创新。

    反思郑州夜市的蝶变之路,总结其中经验、教训和问题,不管是对经营者还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包括消费者,都有一定的意义,也只有认真审视这些问题,郑州夜市才有可能迎难而上,更好发展。

      ●观察

    升级转型过程中,有人欢喜有人愁

    郑州夜市数量减少,行业大洗牌仍在持续

    “现在,要是晚上想跟几个朋友出去撸个串,地点还真不是那么好找的。要是一无所知,又没有推荐,得网上查半天,才可能找到一个。”说起如今的郑州夜市,一名郑州网友禁不住发出了感慨。他说:“以前,晚上随便出去转转,一般不超过500米,路边就会有扎堆摆摊的大排档。”

    与这种感慨相对应的是,根据《大河报》记者的走访,目前郑州夜市早期那种遍地开花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郑州夜市总体数量明显变少,而且仍在持续减少,行业大洗牌趋势明显。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业内仍存续经营的夜市,已相对高端,但不管是高端夜市还是街边小店,不管是同业对比还是自身纵向对比,经营状况都会呈现出较大差别,有可能客源爆满,需要排号,也有可能门可罗雀,食客寥寥。

    比如,已经临近中秋时节的9月2日晚上,郑州市福彩路上的大城小爱啤酒花园的生意就仍很不错,还没到晚上就已经几乎没有了空余桌,持续着夏季时的热闹,但在随后几天,因为屡有降雨,该夜市的生意就相对较差,甚至看不到顾客。

    这种景象,在郑州市未来路与纬四路交叉口附近的另一家较大的庭院式夜市——九龙港海鲜啤酒美食城,也有类似体现。

    与这些已经在吃货圈有一定知名度的夜市相比,不少小型夜市摊点则在城市变迁中逐渐消失。

    “路边露天干,除了自备点必要的餐具、食材,别的几乎没啥投入,现在要租赁商铺、场地,成本一下子涨上去了,就是还想干也干不起。”来自南阳、曾在郑州市花园路刘庄村村内经营露天夜市摊点多年的张元景说,没办法,现在转行干装修了。

    ●探讨

    部分夜市退场,怨大环境还是自身

    部分经营者思想陈旧,转型迟钝

    张元景这种租金太高造成成本太高的说法,在不少郑州夜市,甚至在一些高端夜市场所都有体现。

    大城小爱啤酒花园,在郑州不少年轻人中颇有知名度,其经营者名叫杨明超。从2005年至今,他已经做了十多年夜市,见证了郑州夜市从兴起、发展到鼎盛,再到转型升级的全过程。在最鼎盛的2006年、2007年间,他经营的黑老婆夜市广场,6个月的营业额就达到了六七百万元。

    昨日下午,他说,在郑州推进城市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整改的大背景下,夜市经营者普遍进店经营,由此造成的租金上升,确实已经让很多资金量不足的小商小贩无奈放弃。他说:“现在接一个商铺,动不动就好几万元的投入,这对普通的夜市经营者是个很大的负担。”

    “整体来看,房租、场地租金的加入,加上合适的商铺、场地越来越难找,确实对全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他说,以前城市发展较慢,空地比较多,现在要想在市区找到一片空地、广场,太难了,更不用说价钱便宜、位置合适了。

    据他分析,除了租金,影响不少传统夜市持续发展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夜市的季节性经营因素,“一年之内最多只能干两季,剩余的时间大都是白白浪费,投入就成了损失”。

    “北方不比南方,冬天、春天太冷,夜市肯定是没啥人气,不适合开,但你要是想把场地搞别的经营吧,又会有很多负面评价,只能空着闲着。”杨明超说,基于夜市的平民消费习惯,价格又不可能太高,因此如今的夜市经营压力很大。

    “应该说,这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单单是郑州夜市遇到的,其他很多行业也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这中间的艰难,当然有大环境的因素,但人自身的因素也肯定是有的,思想守旧,反应迟钝,肯定就会被淘汰,毕竟现在的市场竞争这样惨烈,城市也要往前发展。”他说。

    ●解局

    迎难而上寻找出路,各方都得创新

    经营者需要深度谋划,相关部门也需要用心监管

    在不少夜市经营者看来,从草根经济衍生而来的夜市也算得上一种刚需,在城市是有市场和生命力的。如今面临的问题,也算是必由之路。

    “占道经营肯定不合适,也无法长久,城市也确实需要整洁,如果是以前郑州夜市地摊能发展火爆,无非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属于不正常的状态。”张元景说,不做夜市之后,他经常反思,“等到有一天,挣的钱够了,我可能还会回来继续做夜市”。

    被郑州夜市圈称为“老炮儿”的杨明超也认为,在当前郑州夜市发展遇到的市场倒逼过程中,阵痛无法避免,各方都只能承受。

    “市场不会以我们个人的意志而转移,但人是活的,我们可以想办法解决。”杨明超说,也曾采取了多种手段来应对当前夜市经营的短板。比如,搞好服务,提高可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比如增加烧烤数量,以尽可能延长经营时间;比如在空余时间,做其他餐饮业态,弥补夜市亏空等。

    即便是杨明超这样的业界大腕,如今也只能是压缩阵地,将之前的9处大城小爱啤酒花园缩减为1处,集中精力经营。

    当然,包括杨明超在内的不少经营者也都希望,在这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应该更加人性化。“比如,很多夜市都临近道路,在城市管理部门安装道路人行道隔离护栏的时候,留一个开口,都可能是对他们的雪中送炭。”他说。

    对此说法,具有18年城管经验的郑州市郑东新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张红阳昨日受访时表示,严格执法是需要坚持的,但人性化管理肯定也是有必要的,这也是新时期化解监管难题的好办法。

    他以郑东新区天泽街夜市的变化为例介绍说,在2010年左右,天泽街夜市存在大量的占道经营、突店经营问题,夜市扎堆,每到夜晚,街道两旁,乌烟瘴气,一片乱象。他们坚持不懈地治理,派出执法队员挨家挨户上门讲政策,讲规定,讲政府难处,讲群众呼声,杜绝粗暴执法,使得天泽街面貌最终焕然一新。

    “现在我们联合街道办建立了巡查员制度,当然更多的监管手段,在我们面对新情况时还要进一步研判。”他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