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为了农民工兄弟的“薪事”
  • 为了农民工兄弟的“薪事”

    时间:2018-01-23 16:10:05  来源:大河网  作者:

    为了农民工兄弟的“薪事”——河南三级法院连续八年集中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纪实

    河南日报讯 记者周青莎本报通讯员乔良赵栋梁 2010年以来,河南三级法院连续八年开展9次“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活动,为农民工兄弟讨薪维权撑腰打气,并实现了欠薪案件办理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没有全省法官对农民工的深情大爱和对司法正义的赤胆忠诚,就没有八年的执着和坚持。如今,在河南,“讨薪不成找法院”在农民工群体中已深入人心。截至1月15日,全省法院共办结此类案件8万余件,有力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被称为农民工讨薪的“河南模式”。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力推河南三级法院为农民工讨薪的经验。2017年12月13日,周强院长来豫调研,再次对河南三级法院的做法点赞:“河南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法院工作的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够做到、始终做到坚持司法为民。”

    A

    不忘初心

    决不让农民工流汗还流泪

    “钱虽然不多,可足够俺家过个好年了,感谢你们跑那么多趟,终于帮俺把钱要回来了。”2017年12月28日,在郑州市惠济区人民法院,农民工老赵拿着拖欠三年之久的8000多元工资,激动地向执行法官连声道谢。

    2012年,老赵受雇到工地打工,辛辛苦苦干完活,包工头王某却只给了他一张劳务费的欠条。多次讨要无果,无奈之下,老赵把王某告到了法院。经法官调解,王某付了5000元,余下的8000元迟迟不履行。2017年10月,老赵申请了强制执行。

    由于王某一直“玩失踪”,名下又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法官将他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这下王某慌了神,主动给执行法官打电话要还款。

    河南是农业大省,像老赵这样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2900多万人,其中省内就业1700多万人。务工收入成为许多农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维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

    “农民工的工资如果被拖欠,他的孩子就可能交不起学费、父母就可能看不起病、家庭就有可能因此破碎。这不仅是财产的问题,也是人的基本生存权和人格尊严的问题,更关系到法律尊严和公平正义。法院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挺身而出,坚决捍卫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为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决不能让农民工流汗还流泪!”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的话掷地有声。

    从2010年起,全省法院拉开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的大幕,这件事情一做就是八年。

    三级法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办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为农民工讨薪的日常工作,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立案、审判、执行、宣传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张立勇率先垂范,先后60余次深入基层一线指挥审判执行活动,为农民工发放工资执行款。各中、基层法院院长也带头巡回办案,为农民工讨薪。所有涉及农民工工资、人身伤害、社会保障的案件,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农村“三留守”权益保护等案件,逐案建立台账,逐案跟踪督办,定期通报,确保涉农民工案件全部依法公正快速办结。

    B

    绿色通道

    让农民工省力省钱打官司

    “为要工资这事儿我们跑了快两年,他就是不给。做梦也没想到在法院一天就解决了。”张运昌和他的13位同乡拿着与包工头签订的调解书,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在鹤壁市山城区法院汤河法庭,一听说他们是农民工为讨薪来的,法庭立刻开辟绿色通道,派法官指导14位农民工起草了起诉书。为简化立案审查手续,法庭和山城区法院进行电话沟通,直接申请了案号,免去了农民工往返法院和法庭办理立案手续。立案后,法庭当天向被告送达了应诉手续,积极引导被告进行调解。围着一张圆桌,法官耐心细致地释法明理,终于促成双方就工资纠纷达成了一致意见。

    从来法庭反映情况到结案,不到24小时。“原来都说打官司难,我们实在没办法了,也是抱着试试的想法来的。结果当天就把这难题解决了,法庭还没有收我们一分钱。”张运昌和同乡高兴地合不拢嘴。

    为了让农民工省时省力打赢官司,河南三级法院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建立“四快三优先两免”工作机制,坚持快立、快审、快结、快执,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依法免除困难农民工的诉讼费、执行费。还设立专门立案窗口,成立183个专门审判庭、287个专门合议庭,诉讼程序能减则减,诉讼环节能省则省,诉前调解、小额速裁、先予执行、先行判决、先行调解能用则用,坚决避免慢慢吞吞、拖拖拉拉,用最短的时间保障农民工实现权益。

    法官们在审理中发现,一半以上的农民工被欠薪后来起诉,却拿不出对方拖欠工资的证据。针对农民工诉讼能力弱的现状,河南三级法院加强诉讼引导,指导他们依法收集证据。对于那些因客观原因不能提供相关证据的,法官们主动到打工现场调查取证,确保他们有理能赢。

    南阳市社旗县法院在办理25名农民工讨薪案件过程中,用了整整三天时间,到4个乡镇12个村庄进行调查取证,查清了事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新郑市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调解欠薪案件,一个月内为270余名农民工追回183万余元工资款。焦作市山阳区法院在审理张秋香等160名农民工诉某建筑公司劳务合同纠纷一案时,通过先行调解,促使公司将双方没有争议的20万元提前打到农民工账户上,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商丘市民权县法院通过先予执行,为108名四川籍进城务工人员追回工资款30万余元……

    2017年11月30日,全省法院首个“农民工维权工作室”在宁陵县人民法院挂牌成立,农民工代表受邀为工作室揭牌。“农民工维权工作室”集引导、咨询、立案、调解、审判、执行、宣传于一体,由一名副院长带领一名法官、一名书记员和一名执行人员组成,专门负责涉农案件工作的开展。宁陵县人民法院院长王宏伟说:“工作室的成立,可以把涉农民工案件从原有普通案件中剥离出来,更专业、更全面、更快捷地实现快立快审快执,打造出‘精细管理、明确分工、快捷维权’的涉农维权新格局。”

    除了开辟“绿色通道”,河南三级法院还坚持“让法官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积极推行上门立案、电话预约立案、巡回办案等,最大限度方便农民工诉讼,减轻群众诉累。同时,对经济困难的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一律免收诉讼费、执行费,坚决让有理无钱的农民工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

    C

    强力执行

    让农民工最快速度拿到“血汗钱”

    全省法院一方面用心用情审理,另一方面依法强力执行,千方百计让农民工用最快的速度拿到“血汗钱”。

    “再不给工钱,我就跟他同归于尽。”一边是患病在医院等待救命钱的老母亲,一边是苦苦要不回来的工资。心力交瘁的农民吴传辉一度几乎失去理智。

    在柘城县法院,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被告王某却踪影难觅。吴传辉和其他申请人沮丧消极的情绪,并没有削弱执行法官们的士气。柘城县法院执行局局长李朝胜首先选择与公安部门联动,借助“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等高科技方法寻找王某下落,同时运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财产查控系统”,依靠多部门联合惩戒来缩小王某的活动空间,并查控其可能存在的财产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柘城县法院建立在各乡镇和村委的联络员队伍发现了王某的行踪,执行局干警乘着夜色在一个小工地上将其抓获。柘城县法院院长张书勤到拘留所做王某的思想工作,面对拒执犯罪刑罚的强大压力,王某当场表态要偿还农民工工资。

    打赢官司是第一步,为了让胜诉的农民工拿到“真金白银”,河南三级法院首先加大曝光力度,凡是欠薪不还的,一律纳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街头广场等地设立电子曝光台,联合“今日头条”建立老赖网络曝光平台,向老赖生活圈子精准推送失信信息,与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合作,为老赖强制定制“失信彩铃”。另一方面实施联合惩戒,对欠薪老赖在市场准入、融资投标、高消费、出入境、乘坐飞机高铁、担任公职、评先晋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限制,使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此外,法院还联合检察、公安机关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支持申请执行人依法提起刑事自诉,确保打击到位,以打促执,以打开路。2016年5月份以来,按照最高法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部署,河南三级法院相继开展“春雷行动”“夏季雷霆”“秋季风暴”“冬季攻坚”集中执行行动,广大干警拿出“跑到天边也要把你追回来”的劲头,不分昼夜,无论寒暑,全天候围剿“老赖”,其中,执结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7300余件,判处拖欠农民工工资老赖280人。对恶意欠薪者产生了巨大的震慑效果。

    D

    完善机制

    共筑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屏障

    在第一次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活动中,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下发意见,规定对不能提交书面诉状的农民工,可允许其口头起诉;对符合诉讼费缓、减、免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农民工当事人,法院应依法优先为其办理相应手续;对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而申请执行农民工确有经济困难的,法院可以通过申请司法救助资金等方式必要救助,并提出采取法律没有禁止的一切手段,加大执行力度。

    “集中清欠行动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只有把为农民工维权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了,才能从法律层面上解决欠薪问题,实现从根本上解决的目的。”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并没有把为农民工讨薪工作仅仅停留在每年一度的集中办理活动上,而是从机制保证的角度出发,从完善司法制度的深层次考虑。

    自2015年以来,全省法院将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大,把保护农村“三留守”人员合法权益、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与讨薪活动一同部署,实现了对农民工及其家庭的全方位保护。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性侵拐卖留守儿童妇女、虐待遗弃留守老人等侵害农民工及家人的犯罪,下猛药、出重拳,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坚决为农民工兄弟伸张正义、撑腰打气。

    省高级人民法院还联合省公安厅、省检察院共同出台《关于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规范案件办理,统一办案标准,加大打击力度。

    为提高农民工的维权能力,河南三级法院连续四年制作、印发《农民工维权手册》《农民工维权宝典》《农民工守法维权100问》《农民工返乡创业法律宝典》等以讨薪维权为题材的漫画口袋书10余万本,发放到农民工手中,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在每年开展的“农民工维权法律服务宣传月”活动中,广大法官走进建筑工地、厂矿企业,了解农民工的司法需求,举办法律讲座、开展法律咨询,帮助解决法律难题。此外,还开通了24小时维权热线,对农民工来电反映的问题,随时解答,及时办理,八年来共接听热线举报电话14300多个,帮助解决问题5200余件。

    拖欠农民工工资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紧紧依靠党委的坚强领导和人大、政府、政协的大力支持,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合作。近年来,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人社厅、省住建厅、省总工会联合制定《共高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若干意见》,与省人社厅共同出台《关于办理非诉劳动保障监察执行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服务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意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信息、集中协商、联合执法,妥善清结了一大批欠薪案件。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时光在日晷的刻度中,如流水般飞逝,不舍昼夜。八年的坚持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八年的坚持更是一种担当、一种情怀。

    河南三级法院八年为农民工兄弟讨薪维权的实践,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全省法院受理的涉及20人以上的讨薪案件2000多件,全部得到妥善化解。自开展集中讨薪活动以来,全省没有发生重大恶性讨薪事件,群体性上访讨薪事件也大幅下降。

    八年的讨薪维权实践,增强了农民工对法治的信心,将法治的信仰深深烙印在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心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利益,“讨薪不成找法院”成为广大农民工的自觉选择。

    八年的讨薪维权实践,营造了“欠薪老赖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良好氛围,打击了恶意欠薪者的嚣张气焰,唤起了全社会尊重普通劳动者、关心弱势群体的共识,形成了声援农民工、谴责欠薪的强大声势,为“彻底解决欠薪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王福蕾参与并见证了河南三级法院在讨薪路上连续八年的坚守,她深有感触地说:“能为弱者付出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文明社会;能为弱者维权的社会,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能为弱者伸张正义的法官,才是真正有良心的法官。”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和灵魂,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老百姓需要什么期待什么,我们就努力去做什么。河南的法院和法官,就要立足河南的省情,实实在在为河南的老百姓办实事。”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高级人民法院带领全省法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省三级法院在八年如一日的坚持中,不仅磨砺了广大干警“为农民工要不来工资决不放弃”的坚定意志,也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维权机制,让农民工的维权讨薪之路更加平坦,让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屏障更加坚实牢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