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西峡,当之无愧的“全国文明城市”
  • 西峡,当之无愧的“全国文明城市”

    时间:2018-01-24 15:56:39  来源:大河网  作者:

    □大河报讯 记者郭启朝通讯员杨文甫封德

    核心提示|文明之风浩荡来,山城无处不飞花。2017年11月17日,是一个让46万龙乡儿女欢欣鼓舞的日子,是一个注定载入西峡史册的日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西峡县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自此,这颗镶嵌在八百里伏牛山的“秦巴明珠”,历经数载艰苦创建,正式跻身于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山城的空气,糅合着花香和鸟语;山城的小河,倒映着蓝天和白鹳。昨日,记者徜徉于冬日的西峡山城,依然能感受到融融的暖意。

    老城改造步伐加快,市民出行更加便利;城区绿化亮化升级,主干道路建成主题景观大道;密布公共体育设施,全民健身路径实现全覆盖……伴随着创文步伐,西峡这座小城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形象魅力、发展活力、治理能力的科学评价,是反映一座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全能坐标”,是目前国内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自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县城,2015年2月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西峡人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冲刺全国文明城市。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西峡最终从众多提名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

    >>“颜值”爆表,发端于“四个西峡”的形象定位

    好山好水西峡、宜居宜养西峡、创新创业西峡、活力魅力西峡,“四个西峡”涵盖了西峡人所有的期待。文明城市的创建,从建设“四个西峡”开始切入。

    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扛牌子、争荣誉。西峡县委书记孙起鹏说,要把创建之本放在以人民为中心、利民惠民上,把创建之基放在注重服务、强化功能上,把创建之魂放在以德润心、以文化人上,把创建之力放在全域共建、全民参与上,把创建之功放在对标达标、精准推进上,把创建之效放在综合发力、推动“四个西峡”整体发展上,从根本上改变城乡面貌,提升文明程度,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创造“城市福利”,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科学规划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西峡县按照南阳市建设豫鄂陕接合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涵养区、健康中原特色功能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四个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围绕“四个西峡”的形象定位,和建设生态城市、人文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一河两岸、一城四区”的建设格局。

    本着小城镇新区规划与产业规划、绿色城镇规划与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生态建设规划与生态城镇规划“五个衔接”,先后修编完成了《西峡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西峡县城北部新区建设规划》《西峡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规》《鹳河湿地公园规划》等,编制完成了停车站场、道路交通、商业网点、城市地下空间等26个专项规划。

    以创促建、以创强管、以创提质、以创惠民,持续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辐射力,让山城西峡既有“美丽颜值”又有“内涵气质”。

    >>“点赞”如潮,源自于创文贯穿的民生理念

    “垃圾场变成了小花园,背街小巷也是一尘不染,活了这么大岁数,想不到山城西峡会变得这么漂亮。”72岁的关巷社区居民张大爷由衷感叹。

    作为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首批试点县,西峡县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努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让市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快速推进:投资6亿元,先后完成白羽路、仲景大道、紫金路、稻香路等19条主次干道的升级改造任务;鹳河两岸和寺山公园亮化工程已完工,总投资5500万元的县城亮化工程精彩纷呈;投资1.1亿元的鹳河生态文化园破土动工;投资3.7亿元、占地165亩的西峡文化体育中心已近尾声;投资5.3亿元、占地200亩的西峡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即将投入使用……

    坚持“系统构建、组团发展”的理念,完善公共服务要素,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生态休闲、格调清新的魅力新城。累计投资50多亿元,先后建成了县城7座鹳河大桥、三级橡胶坝、鹳河公园、彩虹桥、湿地公园等重点工程,实施了白羽公园、龙城社区、旅游综合体、农商物流港、文化广电新闻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县医院迁建、南阳职业学院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建成标准化公厕47个、垃圾中转站16个,改造供水管网50多公里。

    山水绿城是西峡的基调和底色。他们通过规划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立体造绿、沿河布绿,建成游园26个,创建河南省城市绿化达标道路11条,创建市级以上园林单位、园林小区36个,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绿化覆盖面积和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555.75公顷、635.4公顷、227.9公顷,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8.56%、43.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41平方米,建成了“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山水园林城市。

    >>密织网格,致力于智慧管理的无缝对接

    一座宜居城市,是建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

    智能交通、数字医院、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能源、智慧旅游、城市窄带物联网、城市民生服务平台等惠及百姓的“智慧西峡”建设正全力推进。

    走进该县行政审批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市民只要用手机扫描引导牌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微信平台,43个窗口单位的服务信息随即出现在手机屏幕;在西峡县城的车站医院、宾馆超市、门店商铺等公共场所,实现了4G信号和免费wifi全覆盖;在西峡县公安视频监控中心,200平方米的指挥大厅、15个操作席位、DLP操作显示系统和3000多个点位的城市监控系统,全天候监控着城区的大街小巷、出城卡口、住宅小区,实现城区可视化管理全覆盖。

    “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管”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为有效解决乱贴乱画、沿街叫卖、占道经营这些城市管理“顽症”,该县以“数字城管”信息平台为依托,以管理单元区域为基准,按照不同的管理标准、管理等级,将县城管理责任区划分为16个网格,确定每个网格的管理人员、管理内容、管理标准和责任时限,建立县、部门、街道和网格监督员的联动管理模式,形成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实现“无缝”管理。

    >>内涵提升,彰显于广泛植入的文化元素

    每天早晨6时,位于县城伏牛路紫金华府楼下、鹳河路农贸市场和工业大道的3个免费爱心早餐店,准时为附近的数百名环卫工人提供早餐;每到双休日或节假日,西峡县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就会自发组织爱心捐助活动,捐款捐物累计近百万元;无论是晨曦微露的黎明,还是华灯初上的傍晚,到处活跃着头戴小红帽、身披“红马甲”的志愿者,捡拾垃圾、维持秩序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他们从激活家庭细胞入手,开展家风家训教育,收集经典家训家规260余条,整理现代家训家规400多条,把移风易俗举措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植入每个家庭细胞;从树公德美德入手,开设600多期道德讲堂,让文明新风尚走进每个乡村街道;重奖道德模范人物,设立“好人基金”,定期走访慰问先进典型,在全县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社会风气;积极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县有1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6人荣获“河南好人”、“感动中原人物”等省级荣誉。

    西峡的创文工作从一开始就走进了群众心里、融入百姓生活,扎根在最深厚的土壤。如今的西峡,文明风尚深入人心,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城市生态日趋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2016年以来,全县信访总量下降1/3,涉法涉诉案件下降39%,公众安全感指数在全省提升65个位次,“7·19”抗洪经验被中宣部列为全国抗洪救灾三大典型之一,跻身全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

    以创文为载体,一个“大贯通、大改造、大绿化、大亮化、大文化”的文明城市大格局已经形成。今日的西峡山城,显山露水、大气疏朗、绿洁畅美、流光溢彩,一帧帧文明和谐的新画卷正从容运笔。

    文明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新时代新西峡的文明脚步,已融入十九大宏伟战略,正踏着建设“四个西峡”的激越鼓点,延伸向梦想的远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