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登封市第一书记扎下根“山沟经济”长起来
  • 登封市第一书记扎下根“山沟经济”长起来

    时间:2018-06-12 18:28:01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河南日报农村版通讯员张雪霞韩心泽 记者冯刘克

    端午将至,艾叶飘香。近日,在登封市石道乡赵庄村,放眼望去,一丛丛、一片片鲜嫩的艾叶长势喜人。

    2016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牵线引进郑州一家专门种植艾草的企业,成立了登封市艾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每年收获艾草3次,年产艾草2250吨,产值150万元。该村第一书记胡心洁介绍,麦收过后,合作社计划再流转土地500亩。“艾草深加工项目可为赵庄带来村集体收益每年30万元,带动贫困群众务工20人,每人每年收入两万元,不久的将来,要把赵庄村打造成‘中国登封艾草小镇’。”

    登封目前仍有85个贫困村,其中省级贫困村57个,郑州市级贫困村28个,是郑州市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县(市)。近年来,各个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深深扎根在登封的沟沟岭岭,依托山区实际,探索出了发展“山沟经济”的精准脱贫新路径。

    在徐庄镇大熊山仙人谷景区,十里溪谷碧水潺潺,各种花木次第绽放。2013年,仙人谷成功开发出3公里溯溪景观,去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600余万元,今年3月获评国家3A级景区。杨林村党支部书记毛福有说:“景区在我们村流转土地300多亩种植花卉,不仅让群众有了固定的土地收入,而且不少人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目前,该村150余人在该景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30余人,贫困家庭在该景区内经营土特产、小吃、副食品的有20多家。

    目前,登封已有何家门、范家门、马窑等10余个村通过集聚和转化绿色财富,使村庄变身景区,村民变成“股民”,把山沟沟建成了“金沟沟”。

    通过驻村第一书记的不懈努力,从登封“山沟经济”中长出来的“小仓娃”芥丝、石道“中灵山”核桃、“五指岭”金银花茶等产品已享誉全省,石道牛肉、茶亭沟红薯、范庄丝瓜鞋垫、赵庄艾草系列产品、申家沟老布鞋等正逐步打开省内市场,有效地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