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南新闻 > 高山蔬菜绿了黄河“金三角”
  • 高山蔬菜绿了黄河“金三角”

    时间:2018-06-14 22:36:23  来源:大河网  作者:

    上图中以高效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园内种植的西红柿,一棵西红柿可以产果25-40斤。河南日报记者孟向东摄

    河南日报记者李运海 通讯员李浩贤

    从种植高山蔬菜到培育高山蔬菜苗,河南农业大学的蔬菜专家与灵宝市的种植大户共同合作,历经10年的反复试验,终于实现了高山蔬菜育苗的新突破。如今,樊秋红培育的番茄、茄子、辣椒等高山蔬菜苗畅销豫晋陕交界的黄河“金三角”16个县,带动数千蔬菜种植户致富。

    种菜:从成功到失败

    49岁的樊秋红是当地有名的种菜高手,长期在乡政府当蔬菜技术员。2008年3月她毅然辞职,在灵宝市苏村乡海拔比较高的地方,以“公司+农户”的方式,指导农户试验种植高山蔬菜,统一供苗,统一销售。她说:“夏季平原地区蔬菜虫害多,品质不高。当河南农业大学的蔬菜专家提出高山蔬菜种植的设想时,我感觉值得尝试。”

    樊秋红一炮成功,高山蔬菜因品质好而畅销港澳和广州一带。她连续三年赚了300多万元,之后流转300亩地种高山蔬菜。没想到2011年蔬菜价格低迷,番茄市场价才4毛一斤。为确保农户利益,她仍然按8毛一斤收购,当年赔了300多万元。

    4年过后,又回到了起点,樊秋红并不气馁,坚持种高山蔬菜,到2014年已经积累资金150多万元。又流转了200多亩地,投资上千万元建大棚种菜。结果,资金链断裂,客户流失。

    育苗:成功培育高山蔬菜苗

    种菜遭遇重大挫折之时,河南农大专家们送来了新的建议:利用当地夏季气候优势发展高山蔬菜育苗。因为夏季炎热,在平原地区育苗需要降温设施,成本高,蔬菜苗长得慢。如果改为高山育苗,这些问题可能迎刃而解。

    樊秋红决心尝试一下。她选择海拔600米高的地方育苗,结果2015年成功育苗400万株,品质好,成本比平原地带也低得多。

    创新从没有一帆风顺。高山蔬菜育苗也遇到两个大问题:一是幼苗叶片上出现露水,容易生虫;二是该上多少肥弄不清,苗出得不全不齐。

    李胜利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也是我省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他知道情况后,带领研究生上山观察,解决了这两大难题。夜间用风机往大棚送风,加强空气流通,解决了结露水问题;研制出“傻瓜型”育苗基质,解决了苗不齐不全的问题。

    科技突破带来了高山蔬菜育苗的大发展,去年樊秋红销售瓜菜种苗1500万株,她的基地成为黄河“金三角”区域最大的育苗基地,也是我省唯一的高山蔬菜育苗基地。在她的带动下,三门峡市高山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万亩,年供港蔬菜销售2000吨,种植农户直接效益1.8亿元,直接带动当地300多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未来:高山蔬菜苗发展空间大

    今年5月6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召开专家评审,通过了《河南省夏季高山番茄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这一地方标准,就是结合樊秋红高山蔬菜育苗的实践制定的。

    6月12日,李胜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省夏季对瓜菜种苗的需求量超过10亿株,但优质种苗的工厂化培育能力不足20%,因此,高山蔬菜苗的空间巨大。

    樊秋红表示,到2020年,将把高山蔬菜苗做到5000万株以上。③4

    相关新闻

    高科技范儿的西红柿熟了

    河南日报记者孟向东 通讯员樊翠华

    6月13日上午11点,骄阳似火,内乡县灌张镇的室外温度是35.7℃。当记者穿过两道密封的门,用消毒液清洗过鞋底、冲洗过手,进入中国以色列高效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园一号西红柿种植大棚后,感觉分外凉爽。随行的工作人员说,大棚内的温度白天是25℃,晚上是22℃,西红柿苗就是在这样的舒适环境下成长的。

    在大棚内,我们看到,一行行的西红柿枝叶碧绿,每棵西红柿有3米多高。成熟的西红柿小的如鸭蛋,大的则如成年人的拳头一般。在植株的中部是青色的果实,在植株上部是还在继续生长的枝条和盛开的花。

    在大棚内巡视的生产管理员毕云棣告诉记者,这个大棚面积有4亩多,总共栽植了4700棵西红柿,都是从以色列引进的新品种,品质更好,售价更高。一亩大棚正常一季可以产果1.2万公斤至2万公斤,一年可以种植两季,生产的西红柿基本上都是被包销到大型酒店、超市了,效益极其可观。

    西红柿大棚只是产业园的一部分。这个由以色列索力农业高科技公司、内乡县政府和牧原集团联合打造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园计划投资1.3亿元,目前已投资3000万元,建设有智能化育苗工厂,水肥控制中心,节能智能温室大棚,冷棚,露地种植示范区,生产西红柿、黄瓜、生菜、西兰花、彩椒等。酸甜可口的迷你西红柿、含糖高达12%以上的羊角蜜甜瓜等特别畅销。

    在水培生菜大棚内,记者发现一个水盆内欢快地游动着4条泥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的鱼菜混养的试验品,也是一项全新的高科技。在注入营养液的水池内放养合适的鱼类,让鱼和根须发达的生菜共生,这样一年不仅能收获10茬生菜,还可以养大一池有机鱼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在现场,记者采访了以色列索力公司总裁伊扎克·李伯奇。他介绍说这个产业园是目前中国技术最先进、河南规模最大的中以合作农业产业园。该项目自2016年10月签约到现在开园,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样的“内乡速度”让他震惊不已。

    内乡县县长杨曙光向记者描绘了这个产业园的前景:建设游客购物中心、培训中心及其他配套项目,形成包括生产、科研科普、教育培训以及优质种苗供应在内的区域性西红柿产业中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