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南新闻 > 【十佳法治建设推进者】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法治是长沙县蓬勃发展的内在血脉
  • 【十佳法治建设推进者】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法治是长沙县蓬勃发展的内在血脉

    时间:2017-12-02 11:56:30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编者按:奉法者强,明法者进。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法治新判断、新思想,成为最闪亮的“音符”之一。县委书记、县长担负着保一方平安、谋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的重要使命,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贯彻〈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中共湖南省委法治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十佳法治建设推进者”活动,以此展示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奋力推进法治湖南建设。

    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长沙报道

    “对契约、法治、规则的遵守与敬重,是长沙县得以持续成长的内在血脉,并让这里迸发出蓬勃活力,这说明法治本身也是生产力。”作为70后的长沙县委书记曾超群,谈及法治,他的开场白简练而富有深意。

    作为全国百强县前十强、中西部第一县,长沙县被寄予厚望:挺进全国百强县前五强、建设成第一县、第一极、第一城。作为“当家人”,县委书记担负着保一方平安、谋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的重要使命,除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还需探究城市品质的内涵与外延。曾超群说,长沙县的拼搏精神、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都建立在契约精神、法治精神之上。“我始终坚信,大家记住、向往并奔赴一座城市,是因为这里强调契约精神、注重法治理性、讲求公平正义。”

      法治思维应成为用权习惯

    “作为县委书记,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民主法治思想,遇到的都是实打实的真问题。我在实践中感到,讲法治绝不是简单背法条,而是从善用法治视角去思考问题,自觉把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作为用权习惯。”曾超群说,养成法治自觉,更多的是一项自我工程,领导干部自己讲法治,才有资格要求他人讲法治;领导干部自己守规矩,才有本钱要求他人守规矩。

    为落实依法治县,长沙县制定了县委领导班子“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均遵循会议集体决策原则,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曾超群经常去企业和单位明察暗访,但他有一个原则,不指手画脚、不强化个人意志,不把简单粗暴的指责指令当成个人魅力,更不能用违法的思维去纠正别人的错误。长沙县空港城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彭正球还记得今年5月22日的一次会议。会议讨论的是黄花综合保税区建设项目部的一次不够规范的施工。长沙县规建局提出停工整治。这一消息震惊了与会人员,要知道,长沙县多年布局空港城,欲打造湖南临空经济第一极,为了推进项目进度,曾超群在上任县委书记的100多天时间里,每周花两天时间去项目部调研。

    “生气和纠结都没有意义,重要的是依法依规解决问题。”曾超群认为,项目的规范建设就是一种契约一种诚信,不能出现一点瑕疵,规建局的做法便是贯彻法治思维的生动实践。仔细听取情况介绍后,参会人员集体商讨,最后形成整改方案。会后,项目建设部加强约束,规范施工,加班加点,圆满通过验收。“所以用好权的一个基本要素是要有法治思维。”曾超群说。

    “抓法治就是抓经济发展,一个地方法治环境良好,投资者才能放心大胆地投资兴业,一个地方的发展也就大有希望。”作为法治长沙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曾超群的法治思维深深地影响着长沙县的项目推进者。浔龙河特色小镇项目的推进,便是法治项目建设的一个样本。曾超群对项目的要求是10个字:程序、规矩、边界、廉洁、民生。具体是厘清政府行为边界,既不大包大揽,也不撒手不管,敢于让社会资本主导,让基层集体充分表达意见。“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共生的产物,只有规范条件下的和谐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真正找到党委政府管理的着力点。”

    如今的浔龙河特色小镇政企村三方界限明确,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监督项目;企业做规划设计、招商引资;村委会负责村民集中居住搬迁安置,收集民意。整个小镇正在朝国际一流的文化、艺术、生态小镇奋进。

      创新与法治双轮驱动下的执法改革

    长沙县近年来在全国百强县征程中高歌猛进:从2004年的第65位,到2014年的第9位,再到2016年的第7位。长沙县的快速发展和一次次的稳健跨越,奥秘究竟在哪?曾超群说:“永不停歇,改革创新是长沙县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这里的改革创新,包括大胆尝试的行政执法改革:长沙县组建全省第一家县级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23个部门的1608项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成功实现“多头治水”到“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华丽转身。

    “行政处罚权的集中在我们看来不是权力,是责任。”曾超群说,法治的最终目标是人的感受,让大家体会到公平正义。改革后的执法局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执法的规范化,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立统一的执法信息平台,实现在线监管、现场查处、网上案件审批、行政处罚,罚款收缴分离,建立黑名单制度,确保排除人情干扰,做到清正廉洁执法。

    说到清正廉洁,今年,长沙县全面开展“清风星沙”三年行动计划,包括构建“党员干部廉洁指数评价体系”“廉洁文化特色品牌”等,推进廉洁文化全覆盖,启动当天,曾超群为200余名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党课。曾超群说,法治指标的核心指数是廉政指数,廉政指数越高,说明法治指数也越高。在现行的经济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基础之上增加一个法治指标,那么,各级政府和官员就不会唯经济指标马首是瞻,而必须顾及包括法治在内的其他指标,推行法治才能够成为各级官员的理性选择。

      法治的最终落点是“人的感受”

    今年8月份,一则“发生了什么?长沙县委书记深夜跑进小区车库找车位”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原来,为了了解小区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曾超群实地调研了多个小区。随后,一场停车有关的专题调度会议召开,经过集体商讨,长沙县决定成立高规格的长沙县城区停车难停车乱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依法依规、以人为本,全力整治乱停乱放乱摆,“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几件实事,让每个人遵守规则,彼此生活更舒适、便捷。”

    闲暇之余,曾超群最幸福的时刻是,抱着女儿去看广场舞,他说,等自己老了,有时间了,也要跳跳广场舞,享受这种惬意、安宁的生活。

    “我现在的任务便是为更多的人打造更舒适更幸福的生活环境。”曾超群说,法治的最终落点在乎的是人的感受,让人体会到公平正义。于普通民众来说,法治的味道其实是放松的味道、繁荣的味道和和谐的味道,不论是上班族还是投资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法护航,有法可依。

    市民陈佳亮便感受到了法治带来的温暖。当年黄花机场配套区拆迁,陈佳亮家的土菜馆按集体土地征收,获得拆迁补偿款100余万。后来,陈佳亮发现自家土菜馆持有国有土地使用证,指挥部工作人员获知后,立即咨询律师,随后建议其向法院起诉。后来,陈佳亮将长沙县国土局和黄花镇镇政府告上法庭,一切都按法律办事,没有争执,也不需要上访,法院判决陈佳亮胜诉,他依法依规获得补偿款共290万。虽然败诉,当地政府主动“当被告”的做法在当地传为美谈。

    “人民信仰法律,是因为正义能够被伸张,善良能够被弘扬,百姓的生活能够在法律的保障下更加幸福安康。”对于全民法治,曾超群说,每一个公民都是法治的亲历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只有人们习惯性地拾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法治才真的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真正成熟的法治社会才得以降临。为了提升群众法治意识,2016年,长沙县在开慧镇、春华镇、果园镇试点建设法治文化广场,今年又投入364万元建设13个法治文化广场。“润物细无声,这也是法治的味道。”

    因为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因为普通民众懂法信法依法靠法,长沙县上下同心,围绕“强南富北、民生立县、挺进五强”的发展目标全力挺进,2016年,除了获得全国百强县第七名,长沙县还获评“2016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