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清明习俗|“清明面燕”:再看胶东花饽饽七十二变
  • 清明习俗|“清明面燕”:再看胶东花饽饽七十二变

    时间:2018-04-05 19:10:21  来源:齐鲁网  作者:

    齐鲁网4月5日讯 作为国家非物质遗产,胶东花饽饽的身影穿梭于过去胶东老百姓的节庆婚俗中,春节里有葫芦、圣虫、枣饽饽压轴;农村上梁时,有小花饽饽的礼尚往来。

    孩子满月、百岁,长辈要送虎头、燕子、如意等花饽饽造型;老人到了花甲之年,贺寿要用大寿桃造型的花饽饽以示庆祝;儿女结婚更少不了龙凤呈祥、四季花开等花饽饽面孔。

    如今,面对清明节俗的款款而至,胶东花饽饽再次变身“面燕”陪大家重温过去美好时光。

    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面”,因为清明节正值春燕回归时节,于是在过去,人们通常用“蒸面燕”的方式来表达对春暖花开这个季节的喜爱。只是问问身边那些五六十岁的亲朋好友,会蒸面燕,又不怕麻烦的人真是“凤毛麟角”了。

    过去,人们生活条件艰苦,一年到头吃不上几顿白面饽饽,于是那节庆嫁娶的胶东花饽饽便成了大家对于“美食”的最后期待。要不你想,正月十五之后,这个年就算彻底过完了,腊月里备的那些年货早就一扫而光。于是,到了农历三月份的清明来次“蒸面燕”,让那些被地瓜、玉米充斥了近2个多月的老百姓再有次吃白面的借口,是不是有种“雪中送炭”的感觉。孩子更是高兴得撒了欢,母亲给每个人准备个容器,里面先放只大燕子,然后放几只小燕子,这叫“老母子”,孩子可以自己管理自己面燕,可以留着解馋,也可以挂起来装饰。

    如今,胶东花饽饽是“锦上添花”那些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代表着美好祝福和健康绿色。红色的是红曲米为原料,绿色的是蔬菜汁为原料,黄色的是以南瓜为原料……然后搭配上老手艺人们画龙点睛的本事,一款好吃又好看的动物造型、植物造型的花饽饽就呈现在人们眼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